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鳥瞰中的中國歷史

鳥瞰中的中國歷史

在歐亞大陸的東南靠海一帶,綿亘著一片廣袤而滄桑的土地——神州大地。在這裡華夏文明生生不息地繁衍了五千多年,在這裡孕育出了一個古老而渾厚的國度——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在這裡不斷有王權更迭、朝代興衰,在這裡締造出了萬里長城、布達拉宮這樣的世界奇蹟。作為華夏子孫的我們和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也許你曾狂熱地追逐過《哈利波特》、《指環王》、《星球大戰》等,可是你又是否正真看過《呂氏春秋》、《山海經》、《易經》、《淮南子》呢?也許你曾迷戀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青丘白淺、四海八荒,可是你又是否真正了解過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積澱、歷史脈絡,品讀過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在浩如煙海的中華典籍中,伴隨著歷史的風雲一起翻湧?

如果你通讀了中國歷史,或者想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你會如何看待中國歷史,又會以一種怎樣的視角?黑格爾曾今說過:「歷史是一堆灰燼,灰燼深處尚餘溫。」你是如何看待中國歷史中的權謀與鬥爭、分合與縱橫?是停留在帝王將相間的絞殺膠著還是從一個更加曠闊的層級,從高空俯瞰?施展老師說,歷史不僅僅是故事,歷史也是一種原理。事實上,歷史有著它更深層次的法門。歷史上的人物不管有多麼了不起,他們往往都有著自己的不得已,都在窮其一生地破著自己和自己的組織的局。這些局中的大大小小的組織結構和國家部落又在互相博弈著、交織著、此消彼長著。所有的歷史都毫無例外地遵循一定的規律和邏輯,所有這些呈現出今天歷史在我們眼前的形態。

歷史不僅僅是故事,歷史更加是力量與力量的博弈。中國歷史不僅僅是中原史,更加是中原、草原、高原、西域、海洋等之間的體系史,是一個多元一體化的歷史。

這種博弈是中原、草原、西域、海洋間的博弈,是部落、國家、城邦間的較量,是君主、貴族、官僚、臣子、軍人、平民間的抗衡。地域、國家間進行著大博弈,它們內部不同的組織、勢力又進行著各自的小博弈。沒有一種力量能碾壓性壓倒另一種力量而不用付出任何成本和代價,力量與力量間的博弈更像是一個化學反應,遵守著化學方程式中的動態平衡原理,反應內的所有物質、分子原子會從高勢能的狀態趨向於平衡狀態。大博弈套著小博弈,博弈和博弈之間交織重疊,構成了今天歷史的多層次、立體、多維度的視覺效果。

地域之間由於存在地理、生態、氣候上的一系列差異,最終形成不同形態的中原、草原、西域、海洋、高原等,這些差異又帶來了資源總量和樣式上的差異。在各個不同的地域內部又各自孕育著不同的文明和文化。資源上的差異是一股巨大的勢能,推動著區域與區域,組織與組織間的大小博弈,搏弈之間彼此滲透、互相影響。國家與國家之間挑起戰亂紛爭,君主被貴族覬覦,君主發號施令,官僚體系限制君主。這種錯綜複雜的博弈關係構成了歷史的層級。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間在資源、地理位置的不同下演化出了文化、制度、思維、習性等方方面面的差異,這是多元。縱觀中國歷史,從春秋時期的五代十國到秦始皇一統神州再到後來的元、清疆域,所有的組織都會無一例外地朝著組織成本最低、組織耗能最小的方向發展。對於中國歷史,一個更大的國家規模、更大的部落規模更加有利於資源與資源之間的協調和互置,能有利於創造出更多生產力,減少內耗。但是組織規模不會無限增大,大到了一定程度,它就會收斂在一個極限,趨近於飽和。這是因為組織規模也存在邊際遞減效應,當組織規模接近一個臨界值時,要保有它的邊界地帶去付出的成本和從邊界地帶獲得的收益是相等的,超出這個邊界,成本就會上升,收益會下降,總體變成負收益,無法維繫組織在這個地帶上的統治權。一個帝國的規模永遠只能達到且保持在它最適合的規模。歷史上明朝一度攻下越南北部但只維持了二十多年的統治、沙俄侵佔中國伊犁後來又通過和談返還伊犁一帶,就是這個道理。

以中小博弈為主導的諸侯國與諸侯國之間的平衡被稱為內部均衡狀態,以大博弈、超大博弈為主導下不同小國家、部落、地區統一合成的大疆域是外部平衡狀態。外部平衡狀態的體系能將治理總成本降到最低。清王朝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在滿清以前,中國人口從來都無法破億,一旦人口過億,戰亂就會爆發,就會餓殍滿地,陳屍遍野。但是從滿清開始,中國人口不斷破億,又相繼過了兩億、三億、四億……這是因為大清是第一個實現外部均衡狀態的朝代。組織成本低,國家和人民的財政壓力小,就可以休養生息,繁衍人口。

能夠像滿族這樣統一形態完全不同的部落、地域、文化的人必須要是來自於中間過渡地帶,只有來自於這一地帶的人才能同時搞定中原與草原。滿族聚居的東北遼寧一帶,是連接草原和中原、畜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過渡區間。這一區間的人要想能立足生存下去,必須同時具備農耕文化和畜牧文化兩種文化的思維邏輯。因此,也只有這樣的統治者才有可能將離散開的文明首次統一整合起來。

有很多人抨擊清朝的閉關鎖國,但是卻忽視了一個歷史的必然性。當一個組織達到超大規模,沒有生存憂患時,這個組織是缺乏增長力的。當組織人口規模巨大時,組織內部不會自生出工業革命的勢頭,組織也會趨於內卷化,即所說的閉關鎖國。不革新、內卷化這兩者形成了一個死循環,直接導致了中國長達近一個世紀的災難。而當一個內卷化的組織放入進一個開放的大世界中時,這個封閉的經濟體會逐漸去內卷化,延展打開,釋放出它內部積蓄的巨大能量,又形成一種競爭優勢。舊中國被英國的大炮轟破了國門,也同時開始了它去內卷化的歷程,這才有了新世紀我大中華的崛起。

今天中國所面臨的大博弈不再是中原與草原抑或是與高原、西域間的博弈,而是上升到了中國與世界的博弈。在海洋、大陸、海陸樞紐這樣一個三元結構體系下,我們只有升級我們的認知系統到一個全球的高度,跳出狹隘的中原格局,用更加廣闊的視野才能讀懂當今世界的博弈格局,才能恰當地理解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準確地把握中國未來的走向,我們才會對中國的對外戰略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斷。

後記——非常慶幸聽了施展老師在得到上有關中國史綱的直播,昨天一個半小時的內容非常精彩,人越聽越興奮,今天早上5點多就一骨碌爬起來,根據自己過後的理解寫了這篇文章。我一直有一個很深刻的感受,那就是你看到世界的樣子是取決於你看待問題的格局和視野,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在這裡推薦兩本非常值得一看的書——施展老師的《樞紐》和美國著名評論家羅伯特·賴特的《非零和時代》。前者是站在一個十分宏偉的格局去了解中國歷史,打通中國歷史的時間與空間。後者是從博弈論的高度來解讀人類的整個文明演進史,揭示人類命運的邏輯。《非零和時代》我曾今看過,如果有機會,我會在我的公眾號放星星的姑娘好書共讀欄目中分享解讀。

愛生活、愛旅行、愛讀書、愛寫作,純真不天真,真實不做作。歡迎大家來到我的公眾號放星星的姑娘,歡迎關注。讓我們在文字的世界裡相遇,一起領略各自的生活,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長是一場和解 的精彩文章:

立德立言,無問西東,珍貴如你
灼灼紅葉嬈,皎皎白雪夭

TAG:成長是一場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