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跟狗相比,貓的馴化歷史明顯還不夠長,它們比狗更富有野性

跟狗相比,貓的馴化歷史明顯還不夠長,它們比狗更富有野性

遇到和狗對峙的情形時,一定要保持鎮靜,狗可以感覺到你的慌亂。要牢記一點的是,你跑它們肯定會追。不要指望自己可以跑得比狗快,你不是博爾特

狗天生喜歡運動中的物體,例如滾動的球,奔跑的兔子,跑步的人等等。如果有時它可能不是攻擊你,而是想跟運動的物體玩。當然,玩也會被抓傷或者咬傷。所以,遇到這種情況站著別動。或者把你身上的鑰匙啊什麼的扔出去讓他去撿。然後叫它的主人過來牽住它。不要對它吼,因為如果是要攻擊你的狗,你吼它只會讓它更凶,如果是要跟你玩的狗,吼它會嚇著它,它一害怕也有可能出於自衛攻擊你了。

和狗對峙時,直視甚至兇狠地瞪它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這會使狗狗害怕變得更具有警惕性和攻擊性。

如果狗把你撲倒了(一般大型犬容易撲倒人),這也不代表它就是在攻擊你。被撲倒用手抱頭蜷起來,保持這個姿勢到狗狗走了為止。

如果真的被狗攻擊了,立刻尋找一個躲避物或高處躲起來。可以根據顏色來判斷狗的種類,如果是馴養的狗,試試看喊「坐下」「stop」之類的命令,它們或許會聽從。如果你被狗追,在你和狗之間盡量設置障礙。狗的主要武器是嘴,把東西(例如雨傘、報紙等)塞入其口中以減少其威脅。

貝爾?格里爾斯製作過一系列紀錄片——《日常生存自救手冊》——用特別的生存技巧和直覺,講述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危險情況時的應對方法。因為是倖存還是遇難,關鍵取決於有沒有利用求生知識做出正確的選擇。其中有一集講述的就是在城市中被狗追時該怎麼辦。如果你實在擔心遇到這個問題,找來看看吧。

黑白花在家畜的野生祖先中非常少見,卻普遍出現在人類選育的各種動物身上。這是因為,控制毛色的黑色素細胞都來自神經嵴細胞,一旦後者的發育過程出現突變,就會造成動物身上相應區域的色素減少,外觀上看來就是白色斑點或者大片斑塊。最容易出現色素缺乏的區域正是神經嵴細胞最後遷移到的部位,比如喉下、眼部以上、爪子及尾尖。

當貓開始被人類收養後,它們不必花太多腦筋思考如何謀生,也不再需要發達的下頜撕咬難以入口的獵物,大腦和頭顱自然會慢慢變小。這種變化趨勢在狗身上也一樣,如果你拿狼和狗做個智商測試,就會發現狼比狗聰明許多。

其實,我們本身也是一種馴化了的動物。根據1973年諾獎獲得者、動物學家康拉德。勞倫茲的理論,人類的進化類型跟這些家畜基本類似。我們的大腦和身體的比例,在最後一次冰川期的末尾達到最大值,之後隨著農業文明的興起而逐漸降低。當今人類是否比那時的祖先更為聰明,就不得而知了。

跟狗相比,貓的馴化歷史明顯還不夠長,這也正是它們比狗更富有野性的原因。研究的另一位通訊作者,德州農工大學的遺傳學家威廉·墨菲說,貓在馴化過程中受到的進化壓力比狗小多了,除了保留抓老鼠這一本能,人類從未像選育狗、牛、豬那樣刻意塑造貓的特性。狗可以勝任看家護院、緝毒、導盲以及拉雪橇等工作,「貓只管到處閑逛,人類也能忍受它們。」

喵星人未褪去的野性,的確給城市生態帶來了一些麻煩。即使是不愁吃喝的家養貓,也會熱衷於殺戮小型哺乳動物、鳥和魚類等。2013年1月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篇論文顯示,流浪貓和野貓已經成了野生動物的頭號敵人,僅僅在美國,每年就有14億——37億隻鳥,以及69億——207億隻哺乳動物死於貓的捕殺。

牛津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格雷格·拉爾森認為,這雖然是「科學家們第一次拿到如此確切的證據」,但說貓是半馴化動物還是有點不公平。「我養了兩隻貓,它們常年安靜地卧在沙發上,對走來走去的狗和靈長類動物視而不見,根本不擔心這些大型生物會對自己造成什麼威脅。對一種先天的野生純肉食動物來說,這難道還不夠溫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凌波貓步 的精彩文章:

厲害了 卡斯羅配比特

TAG:凌波貓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