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本軍隊以一敵十的神話,為何忽悠眾人?
一直以來,在網路上有這樣的一個說法,認為在1937年,也就是戰爭爆發的初期,日本軍隊能夠以一敵十。還傳說日本的一個師團能打垮對付10個師等等,其實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在戰爭爆發之初,日本軍隊的戰鬥力確實強悍。但根本做不到以一敵十,很多戰爭其實是武器差距造成的。日本軍隊打仗並不人道,經常使用見不得人的手段。
在1937年,日本只有17個常備師團,總兵力也就是40多萬。日本軍隊的兵力雖然少,但此時的士兵都接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戰鬥素質是比較高的。因此在戰爭爆發的初期,日本軍隊確實能夠以少勝多,但達不到以一敵十。把雙方的武器進行對比,三八大蓋與漢陽造、96式與捷克式,日本軍隊在輕武器方面的優勢並不大。但是在重武器方面,日本軍隊擁有數量眾多的各種火炮,這才是雙方差距最大的地方。
在抗戰期間,很多傷亡都是炮彈造成的。日本軍隊除了發射炮彈之外,還經常使用毒氣和細菌武器。比如在湖北、湖南等地,一旦戰鬥發展不順利,日本軍隊就會使用毒氣。由於日本軍隊掌握了制空權,日本戰機開始肆無忌憚的轟炸縱深目標。還有就是戰車部隊,我們的很多部隊都沒有戰車,連對付戰車的平射炮都沒有。在很多時候,我們的戰士都是依靠血肉之軀抱著炸藥包,去炸毀日本軍隊的坦克或者裝甲車。
即便擁有這一系列的優勢,也沒有一個日本部隊敢說自己能以一敵十。萬家嶺大捷就是最好的例子,日本軍隊的106師團在萬家嶺被幾倍於自己的部隊包圍。在這個時候,日本軍隊根本無力突出包圍圈。最後只能呼叫空中支援,然後釋放毒氣,才最終突出了包圍圈。在電視劇亮劍中,說坂田聯隊打垮了一個師。這是有可能的,日本一個步兵聯隊有3000多人,而一個師可能只有七八千人。畢竟,很多部隊都做不到齊編滿員。
但是隨著戰爭的嚴重消耗,日本軍隊的士兵素質也在下降,這就不得不補充了大量的新兵。這些新兵訓練程度不足,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楚雲飛的加強團與日本吉野聯隊硬碰硬較量,在抗戰的後期確實可能出現。尤其是在東南亞戰場,得到充足的武器和訓練之後,遠征軍的戰鬥力已經超過了日本軍隊。在緬甸地區,開始出現日本軍隊被集團全殲的戰例。
在戰爭爆發的初期,日本的軍官們都是軍校畢業,士兵也經過嚴格的訓練。但是由於戰爭的消耗,很大低級軍官都是士兵提升的,軍校的學習時間縮短了一半以上。普通的士兵就更是如此,很多士兵剛學會打槍就被派上了戰場。這就是資源匱乏型國家的弊端,面對日本這樣的國家,當時確實無法通過一兩次大決戰擊敗對方,因為我們沒有這個實力。只能通過長期的戰爭,逐步進行消耗,日本也最擔心陷入長期戰爭的局面。因此在戰爭爆發了初期,提出了3個月的目標。


※先後擊敗了齊國和楚國,作為第八大強國,宋國如何崛起?
※被德國佔領5年,二戰後,法國如何重新躋身五大國?
TAG:轉瞬繁華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