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逝世,享年101歲

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逝世,享年101歲

他與錢鍾書並稱「南饒北錢

錢鍾書稱他是「曠世奇才

他與季羨林並稱「南饒北季

季羨林稱他「我心目中的大師

金庸說,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學術界尊他為「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

饒宗頤出生於1917年8月9日,字伯濂、伯子,號選堂,又號固庵,廣東潮州人。中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和書畫家。長期潛心致力於學術研究,其巨著《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全套共十四卷二十大冊,學問遍及上古史、甲骨學、簡帛學、經學、禮樂學、宗教學、楚辭學、史學、敦煌學、目錄學、古典文學及中國藝術史等十三大門類。

他出身書香名門,自學而成一代宗師。其茹古涵今之學,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經史子集,詩詞歌賦,書畫金石,無一不精;其貫通中西之學,則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臘楔形,楚漢簡帛無一不曉。人謂「業精六學,才備九能,已臻化境」;錢鍾書說他是曠世奇才,季羨林說他是心目中的大師,法國漢學家說他是全歐洲漢學界的老師,當代最偉大的漢學家,一代通儒。

饒宗頤的研究幾乎涵蓋國學的所有領域,根據他自己的歸納,其著述可分為:敦煌學、甲骨學、詩詞、史學、目錄學、楚辭學、考古學(含金石學)、書畫等八大門類。很難把他歸到哪一家,他曾幽默地說,「我是一個無家可歸的遊子」。

2009年《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在大陸出版,共計十四卷二十冊,超過一千二百萬字,包含專著八十餘種,論文一千多篇。學者稱其「業精六學、才備九能」,他則以「天地大觀入吾眼,文章浩氣起太初」這樣氣勢磅礴的對聯,來表現其開闊的視野和博大的胸襟。

其早年以治地方史志為主,中年後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獻,壯年由中國史擴大到印度、西亞以至人類文明史的研究,晚年則致力於中國精神史的探求。季羨林曾評價他最善於發現問題,絕不固步自封,隨時準備接受新的東西,饒宗頤則說季老懂我。

季羨林在《饒宗頤史學論著選》序言中寫道,「每一次有比較重要的文物出土,他立刻就加以探討研究,以之與紙上遺文相印證。他對國內考古和文物刊物之熟悉,簡直遠達令人吃驚的程度。即使參觀博物館或者旅遊,他也往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時時注意對自己的學術探討有用的東西。地下發掘出來的死東西,到了饒先生筆下,往往變成了活生生的有用之物。」

事實上,人們將饒宗頤與季羨林並稱不無道理,他們兩人皆通曉多國語言,研究領域皆極為廣泛,在梵文、吐火羅文、敦煌學、佛學等領域有交叉研究,雖然見面機會不多,但兩人惺惺相惜,互相評價甚高。

饒宗頤經常說,「我來不及看書,來不及煩惱」。他風趣地把自己比作知識海洋里的「兩棲游物」。「我一天的生活,上午可以在感性的世界裡,到了下午說不定又游到理性的彼岸上,尋找著另外一個世界,另外一個天地。越是沒有人去過的地方,沒有人涉足的地方,我越是想探秘。」

饒宗頤精通古琴,善於詩賦,書畫作品更是清逸飄灑、自成一家。隨年歲日長,他的書畫作品越來越精到,已經呈現出一種與前人全然不同的風貌。2003年饒宗頤捐出自己大部分的藏書,在香港大學建成饒宗頤學術館,這裡掛滿了他的各類書法和繪畫作品。

有人評價,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磨鍊,師古人,師造化,得心源,他在技法上已經從心所欲不逾矩,而他的性情與人生觀,也圓通無礙地融在畫中,使其畫作成為了傳說中極其罕見的學者畫。因為熟悉甲骨學、敦煌學,在他的書法之中又融入了許多古文字筆法。

饒宗頤平生最欽佩莊子的「參萬歲而一成純」,這句話出於莊子的齊物論,齊物論的主要思想是將多與少、一萬年和一瞬間,都看成同一回事,把一萬年的精華提煉為純度很高的一瞬間。

可能正是因為對老莊和佛學的參悟,讓他對生死有超越性理解,也是他長壽的秘訣。曾有人問及他對王國維的評價,他說王國維是一位了不起的學問家,只可惜未能真正超脫,這對他做學問乃至詞學創造上的成就,也有一定限制。

「一個人在世上,如何正確安頓好自己,這是十分要緊的。」他認為,陶淵明比王國維要明白得多,陶淵明生前就為自己寫下了「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的輓歌,由人生聯繫到山川大地,已有所超越。王國維學康德,對其精神並未真正悟到,所以他講境界,講到有我、無我問題,雖已進入到哲學範圍,但無法再提高一步。王國維如果能夠在自己所做學問中,再加入釋藏及道藏,也許能較為正確地安排好自己的位置。

他常對人言,做學問和做人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平常心態,要「守株待兔」。不能急功近利。「積極追兔子的人未必能夠找到兔子,而我就靠在樹底下,當有兔子過來的時候,我就猛然撲上去,我這一輩子也不過就抓住幾隻兔子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校高中君 的精彩文章:

TAG:網校高中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