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界也有「鄙視鏈」,遊走在底端的總是我
「你啊,不懂茶」。。。跟茶友們平時在一起喝茶時,經常聽過類似這樣的話。
或者兩款茶對沖,一定要讓你分個高低,聽了你的答案又不滿意,眼神里都是「你啊,不懂茶」的憐憫。
一直以修身養性著稱的茶圈,也存在有鄙視鏈。處於底端的,一般是喝奶茶、調飲茶、花草茶這類。再往上數,那是一片腥風血雨。而我,總是遊走在「鄙視鏈」的最底端。
只喝單株古樹純料的,鄙視喝小產區的;喝小產區的,又鄙視那些喝拼配茶的。當然,習慣喝拼配茶的,可以反過來鄙視純料茶太過單調,只有通過拼配才可「顯優隱次」。
喜愛小眾產品的,鄙視大廠貨用料不佳、產品粗放。當然,大廠也會標榜技術實力雄厚,產品標準化程度高,品牌歷史悠久,反過來鄙視小廠、作坊產品工藝落後、不成體系。
甚至是在泡茶用具上,用紫砂壺泡茶的,嫌棄銀壺的俗氣;用銀壺泡茶的,嫌棄蓋碗「檔次不夠」;用蓋碗泡茶的,嫌棄玻璃壺「低檔」;用玻璃壺泡茶的,嫌棄飄逸杯(隨手泡)是外行。
茶界「鄙視鏈」可以找出無數條。這種非良性心態的存在,讓一杯茶湯變了味。讓那些原本對茶感興趣的,望而卻步。他們覺得,茶圈水太深了,想喝茶,可是喝了喝不懂,會被人嘲笑無知。
喝茶帶著優越感,實在是不可取。
有些剛入門的茶友來參加選品會,經常會問問他們的意見作為參考。哪怕只是「好喝」、「甜甜的」這樣簡單直觀的感受也可以。畢竟,無論是「好茶」,還是「好喝」,若非是嚴重的品質問題,這個「好」字是很難明確被定義的。
就像吃肉,有人喜歡熏制臘肉,有人喜歡辣椒炒肉,有人喜歡糖醋裡脊……他覺得好的,並不一定就是你喜歡的呀。
汪曾祺寫《夏天》的文字有這麼一段:
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
喜歡喝什麼茶也是很私人的事,
別人管得著嗎?
喝茶的口味是很個人的事情,實在沒必要迎合別人,迎合價格。遵著本心喝茶,才喝的輕鬆愉悅。


※冬天喝什麼茶好?教你如何選擇適合冬天喝的茶
※一款適合的茶具,讓白茶更具獨特韻味!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