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你怎樣對大寶,大寶就怎樣對小寶

你怎樣對大寶,大寶就怎樣對小寶

大家好,我是圈主華川,育有一兒一女。曾留學歐洲,也是美國正面管教協會認證的家庭講師。在此與您分享二胎孕、產、育兒知識,以及自家倆寶的親子教育、英語啟蒙經驗。

華川說:經常有朋友問我,如何讓大寶對弟妹友愛?舉個例子,昨天我請川哥陪妹妹彈鋼琴,妹妹不太配合,哥哥就很惱火,氣呼呼的來找我,我就說:「以前媽媽陪你彈鋼琴,你說累了不想彈,媽媽是怎麼做的呢?」 哥哥想了一小會兒,跑到妹妹身邊說:「你是胳膊累了嗎?我幫你揉十下,然後再彈好不好?」妹妹便愉快地答應了。去年我也寫過這個題材的文章,今天重新分享給大家。當時妹妹3歲。其實無論倆娃長到幾歲,標題這項原則依然適用。

01

「妹妹,你快下來!」

「不行,我就要吃番茄烤麵包!」3歲的女兒自己搭椅子打開冰箱的門,倔強地叫喚。

本來晚飯吃的好好的,爸爸跟哥哥商量明天的早餐,想到了一個創意,並起名叫「番茄烤麵包」。

「我也要吃番茄烤麵包,我現在就要吃。」妹妹推開還沒吃完的米飯,興奮的大叫。

「不行,那是明天的早餐,先把晚飯吃完。」爸爸表示反對。

哥哥也表示反對。小姑娘覺得全世界都在和她作對,於是任性地離開餐桌,拖把椅子到冰箱門口,高高地站在椅子上伸手夠冰箱的門,嘴裡吵著叫著不停歇。連媽媽也勸不好。

僵持了一會兒,哥哥放話說:「你先平靜下來,好好跟我說,我幫你做好吃的」。

「你剛才說什麼?」妹妹止住了語無倫次的叫喚。

哥哥把剛才的話重複了一遍。

妹妹居然真的從椅子上下來,巴巴地走到哥哥面前:「你現在就給我做好吃的!」

「你能好好跟我說話嗎?」哥哥相當矜持。

妹妹一字一頓地說:「哥哥,請你幫我做個番茄麵包,好嗎?」

「很好,我這就去做,」哥哥滿意地點頭。

02

我跟川爸相視一笑,默默地看著哥哥從冰箱里取出麵包和番茄醬。

既沒有阻止也沒有協助,因為在我的腦子裡,快速回放著另一副相似畫面,彷彿就發生在昨天——

一個淘氣的男孩搭椅子高高地站在冰箱門口,小胖臉倔強又氣憤——一定是在幾分鐘前,他想吃某種食物遭到了拒絕。

「川川,你快下來。」

「不行,我就要吃…!」男孩掛著眼淚鼻涕說。

這時候,媽媽放下手裡的事情,氣運丹田,深呼吸三大口,以盡量平靜的語氣對男孩說:「你先平靜一下,好好跟我說,也許我能幫你。」

男孩花了好幾分鐘才真正平靜下來,抽噎著說:「媽媽,我想要…..」

「好的,我知道了。可是現在吃那個有點不合適,要不然給你做個南瓜派,也非常好吃喲。」

男孩猶豫了一下,覺得主意不錯:

「好吧,媽媽你趕緊給我做!」

「你應該怎麼對媽媽說話?」

小男孩一字一頓地:「媽媽,請幫我做一個南瓜派。」

「很好,我這就去做。」

03

生二胎已經三年多了,這個淘氣任性的小男孩,已經做了三年的哥哥,如今面對同樣淘氣的妹妹,越發有了點小家長的樣子,經常有板有眼地去「教育」妹妹。至於「教育方式」,則完全模仿了我,從台詞,到語氣,連神情,都是驚人地相似。

都說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真正找到科學依據,還是因為參加了一次教育學術會議。

會上,美國專家講到了「鏡像神經元」這個概念。

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是義大利的科學家首先在猴腦上發現的,隨後,美國科學家通過對一批癲癇病患者的治療,在人腦中也證實了鏡像神經元的廣泛存在。科研人員把這樣一種具有特殊「魔力」的神經元,稱作「腦中之腦」和「大腦魔鏡」。

舉個例子,一個成人對著一個襁褓中的嬰兒反覆做吐舌頭的動作,嬰兒也會條件反射式地吐舌頭。大一些孩子,會模仿更複雜的動作和場景。即便是成年人,鏡像神經元也在充分發揮著作用:會議現場,主持人忽然莫名其妙地笑起來,然後所有在場的人都控制不住地笑了,儘管都不知道笑點在哪兒。

所以我們就很容易解釋「母親的情緒容易傳染給孩子」這個道理。一個母親,常常對自己的孩子微笑,那這個孩子極可能也非常愛笑。反之亦然,一個悲觀抑鬱的母親,養出來的孩子也會同樣情緒消極。

04

家裡若是有好幾個孩子,這鐘「鏡面反射」就更加複雜生動了。

大寶失手摔壞了一個杯子,遭到媽媽一頓怒罵,沒過多久小寶摔了大寶的玩具,可以想見,大寶會是怎樣的反應。

許多家長抱怨大寶愛打小寶,有一種可能就是,孩子反射了大人的行為。挨過打的孩子,很快就學會了:如果別人惹我生氣,我也可以動手打。顯然大人打不過,就找那個小傢伙練手吧。

過度溺愛,也會形成鏡面反射。很多家庭在生二胎之前,對大寶是有求必應的:如果只有一個蘋果,肯定全給孩子吃了;孩子想要什麼玩具,也是二話不說就買。等有了二寶,你再對孩子說教:這是大家的,要懂得分享…….這個彎就轉得太急了。

「鏡像神經元」的原理告訴我們:比起聽到的,孩子們更願意接受他們所看到的。

面對一個愛搞破壞的淘氣包,除了打罵怒吼,家長也可以平和地跟孩子溝通,一起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

當這個孩子成了大哥哥大姐姐,在面對一個比自己更小的淘氣包時,他也會懂得剋制住脾氣,專註於解決問題。

面對孩子,父母最需要的是一顆「同理心」。即:真正站在一個孩子(矮小、脆弱、心智不成熟、能力欠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比如,5歲的哥哥訓斥2歲的弟弟不聽話,媽媽通常會過來圓場說:「弟弟還小不懂事呢」。這是在要求哥哥具有同理心。

可是當5歲哥哥無意犯了錯,媽媽的吼罵責罰直接就上來了,卻忘了5歲的孩子,也只是一個孩子。

許多新添二寶的家庭,劇情都是驚人地相似:起初,大寶對肉乎乎的小寶很是好奇,甚至流露出自然的喜愛。然而好景不長,大寶忽然出現很多反常的舉動,甚至故意傷害到小寶。

究竟該怎麼辦呢?有許多焦慮的媽媽找到我。

能怎麼辦呢?好好愛大寶吧。被愛餵飽的孩子,不會嫉妒。

要想大寶愛小寶,首先好好愛大寶。

你怎樣對大寶,大寶就怎樣對小寶。

原理就是這麼簡單。

作者:華川,著有《左寶右貝:二胎媽媽育兒經》,發送」書「字,了解詳情

——————end——————

發送【方框內】的關鍵詞,領取相應文章

二胎專題:【養倆寶】【孕二胎】【備二胎】

寶寶養育:【斷奶】【輔食】【哄睡】【兩三歲】

英語早教:【動畫下載】【教程下載】

媽媽雞湯:【幸福秘籍】【倆寶媽的春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胎媽媽圈 的精彩文章:

徵文53:兩年剖兩胎的搏命經歷
別讓孩子早上哭

TAG:二胎媽媽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