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御膳房其實歷史悠久,明朝的御膳房什麼樣?和清朝的有什麼不同

御膳房其實歷史悠久,明朝的御膳房什麼樣?和清朝的有什麼不同

明宮廷御膳管理,分為內外兩套衙門。外廷的管理機構有光祿寺、太常寺。內廷屬於宦官衙門的有尚膳局,屬於女官衙門的有尚食局。

自古以來,帝王的飲食,全都由一些精於烹調的人掌管。光祿寺的職掌主要包括祭享、宴勞、酒醴、膳羞之事。光祿寺所屬有大官、珍饈、良釀、掌醢四署。大官供祭品、宮膳、節令筵席、蕃使宴犒之事;珍饈供宮膳、餚核之事;良釀供酒醴之事;掌醢供餳、油、醯、醬、鹽之事。

光祿寺掌管御膳所用牲、果、菜物,均取自上林苑。若上林苑不夠或無,則在民間市場上購買。明初洪武年間,光祿寺卿是徐興祖,明太祖朱元璋給他的任命誥文中,就稱其「世業烹芸,其於五味之施,皆無過不及,可謂能矣,善矣」。可見,明代掌管皇家飲食之事的光祿寺官員的選擇,有時就是一些精通烹調之人。

太常寺主要掌管祭祀、禮樂之事。凡是與祭祀有關的飲食活動,諸如祭品的準備,都由太常寺負責。

上林苑掌管苑囿、園池、牧畜、樹種等事務。下設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良牧掌牛、羊、豬的飼養;蕃育掌鵝、鴨、雞的飼養;林衡掌管果實、花木;嘉蔬掌管蒔藝瓜菜。上林苑之地,東至白河,西至西山,南至武清,北至居庸關,西南至渾河。有養地,有栽地,以供給宮府的膳饈。

光祿、太常二寺屬下均有很多廚役,以備御膳、朝廷各種宴會以及祭祀食品的烹調之需。從分工上說,隸屬於光祿寺的廚役,其職責是「以給膳饈」,即負責皇宮內的飲食以及各種朝廷宴會;隸屬於太常寺的廚役,則職責是「以供祭祀」,即所有祭祀食品的烹調,均由太常寺廚役負責。

光祿寺大官掌管御廚,原本是一代典章制度所在。但明代皇宮飲採用的是一套雙重的管理辦法,在光祿寺之外,其中宮內的女官和宦官體制中的一些監、局,同樣負有管理或操辦宮內飲食的職責。

宮內女官,設有六局。其中尚食局就專門負責進御給皇帝的飲食,掌膳饈品齊之數,凡有飲食進奉給皇帝,必須先由尚食局的尚食品嘗。尚食局下轄司膳、司醞、司葯、司饎四司。司膳掌割烹煎和之事,司醞掌酒醴酏飲之事,司葯掌醫方藥物,司饎掌廩餼薪炭之事。另有食醫。

明代的宦官衙門有十二監、四司、八局,號稱「二十四衙門」。其中尚膳監掌管御膳及宮內食用並筵宴諸事。在尚膳監下,設提督光祿太監一員,專門負責協調、監督光祿寺所負責的宮內飲食。酒醋面局掌管宮內食用酒醋、糖醬、面豆諸物。在二十四衙門之外,還有內府供用庫,其中的御酒房、御茶房、甜食房,均與御膳或宮內飲食相關。

與明代御膳機構相關的北京地名

北京市大興區采育鎮名由采魏里、蕃育署兩名合稱而來。

明永樂年間,為充實京師,從山西、山東移民臨風河兩岸建村,均以祖籍地名為村名。永樂五年(1407)年,在此設立蕃育署,為皇家養育禽畜基地。署治所設在采育。蕃育署直屬上林苑,專為宮廷籌措鴨鵝等禽品,供應太常寺、光祿寺和御膳之用。素有"鵝鴨城"的美譽。據《天府廣記》載:采育乃古安次縣采魏里也,明初為上林苑,改名蕃育署,而人呼采育,和新舊而名之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時這三個省份人才排名前三,第一名一人已足,有你的故鄉嗎
朱元璋為何要殺害料事如神,並為他建立明朝的第一謀士劉伯溫?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