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縱使我們用力活著,也無法抵抗孤獨的盡頭

縱使我們用力活著,也無法抵抗孤獨的盡頭

悄悄告訴你們

關注早安草莓會變漂亮哦:)

草莓姑娘

《葡萄牙的高山》

The High Mountains of Portugal

前幾日往返北京的路上,讀完了《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作者揚·馬特爾的新書——《葡萄牙的高山》。一本書讀得斷斷續續,每每放下書回到現實生活,竟有一種恍如隔世之感。

這本書由三個發生在不同年代故事組成,其中卻有微妙的聯繫,也都與葡萄牙的高山區有關。在揚·馬特爾接受採訪的時曾表示,這個故事大概在三十年前就已經在他腦海里了,也就是他讀大學的時候。《葡萄牙的高山》與十五年前的出版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相似,擅長描寫動物的馬特爾,不僅仍然在書中有不少動物的隱喻,涉及對於宗教的思考,其中更多了一份關於愛和家的探討。

第一個故事叫「無家可歸」。1904年,托馬斯的父親、愛人和孩子在一周之內相繼去世,對於托馬斯是沉重無比的打擊,他開始倒著走路,他認為這是一種反抗,「因為當你生命中所珍視的一切被奪走時,除了反抗,還有什麼別的事情可做呢?」但大家卻同情他,以為「倒著行走」只是一種默哀。托馬斯偶然發現了一本兩百多年前的神父日記,提到曾製作了一件「世間罕有」的「聖物」,是「每個人都宣稱那是一座能夠喚醒信仰的作品」,托馬斯認為這件」聖物「可以給他死水般的生活帶來信仰,便去葡萄牙高山區尋找。

為了儘快去往高山區,托馬斯向富有的伯父借來一輛汽車。1904年,汽車還是非常罕見的事情,路上狀況百出,讓故事像是一部帶有黑色幽默的公路電影。在托馬斯的旅程中,夾雜著日記中神父對於葡萄牙殖民地中黑人奴隸的描寫,他們的絕望、沉默、麻木讓公路旅途變得沉重。托馬斯急切渴望可以瞻仰這件聖物,甚至在快到教堂的時候撞死了一個孩子,也沒有停下來。

故事的最後,托馬斯找到了「聖物」,是一尊十字架苦相,不過耶穌的形象卻被一直黑猩猩所替代,「不是神——只是動物」。托馬斯突然領悟到一個重大真理:「我們是直立行走的猿猴,而非墮落凡塵的天使。」「我們與上帝之間並沒有神聖的聯繫,我們只有自己。」他終於被龐大的孤獨感所吞噬,放聲哭泣。

第二個故事叫「歸途」。葡萄牙病理學家歐賽比奧·洛佐拉的妻子瑪利亞去世了,他久久不能撫平心中的傷痛。一天夜裡瑪利亞(作為「鬼魂」或「幻覺」)突然登門拜訪,在洛佐拉的實驗室中與他談了許久,是關於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偵探小說與《聖經》的聯繫。瑪利亞談完後便離去了,過了一會兒又來了一位來自西班牙高山區的瑪麗亞,提著大手提箱,裡面裝的竟是猝死的丈夫的屍體。瑪麗亞提到,自從他們唯一的孩子在1904 年莫名地死於車禍後,丈夫就變得不一樣了,希望洛佐拉醫生可以幫她解剖以查清死因。

這段故事用非常超現實主義的手法,對於解剖的過程描寫得真實和血腥。在解剖瑪麗亞丈夫屍體的時候,發現了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從身體中竟然拿出了一支笛子、一副刀叉、一支蠟燭、一本書、一方紅布、一個信封,最後在胸腔里發現了一隻沉睡的黑猩猩,抱著一隻小熊仔(他們曾經的孩子)。 「那正是我一直想要的!」,瑪麗亞叫道,「請把我縫進丈夫的身體里。」「她小心翼翼地躺進丈夫體內,口中不斷地念著:『這就是家,這就是家,這就是家。』」

雖然有些棘手,但洛佐拉還是慢慢地縫合好了屍體……

第三個故事叫「家園」,1981年,加拿大參議員彼得的妻子離世,兒子離婚。在庸庸碌碌的參政議政中,他偶然間去了一座猿人研究中心,被一隻叫奧多的黑猩猩所吸引,斥巨資買下後,和他一起搬去了葡萄牙高山區——他的出生的地方。他們在葡萄牙高山區的村子裡,住在一間沒有電的房子里,生活融洽。甚至生出了人與人之前的情愫,互相依賴、互相需要,每時每刻相伴。彼得在這裡開始了尋根之旅,卻發現自己和70年前倒著行走的托馬斯和被撞死的孩子之間,命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再解開身世的謎團後,彼得和奧多來到附近的森林裡徒步,見到了傳說中的伊比利亞犀牛,奧多卻追著犀牛頭也不回地跑向了森林深處……

每一個故事都戛然而止。

在閱讀第一個故事時,我想起了前一段兒看的另一本書,《一個人的朝聖》。書中的主人公叫哈羅德,六十五歲,退休後和妻子住在英格蘭的鄉間。他沒有朋友,沒有敵人,和妻子疏遠,兒子因為抑鬱症自殺。一天,他收到闊別20年的老友奎妮的信,她已經癌症晚期,寫信告別。哈羅德在寄回信的路上,走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筒,都沒有寄出信,想起了當年的奎妮和自己的人生。一直走了87天,627英里,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堅持走到,奎妮就會活下去。途中他經歷了很多人與很多事,一邊走一邊在回顧自己整個「失敗」的人生,像剝洋蔥一般的剖析自己。回憶中每一件遺憾的事被他重新回憶,然後釋懷。文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

沒有愛的生活不是生活。

我們用盡全力在世界上生活,卻無法面對孤獨。哈羅德在長途的朝聖后釋然一切,開始重新生活。但更多人像托馬斯一樣,在孤獨中掙扎,拼了命想找到一絲光明,傾其一生、終其所有,卻發現孤獨的盡頭還是孤獨。

回到《葡萄牙的高山》這本書中,三段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因為愛人、親人的去世而痛不欲生,生活變得支離破碎。三個故事都有關於「家」,「無家可歸」,「歸途」,「家園」。作者沒有定義這裡的家是什麼,我們可以知道至少不是水泥漆成的房子。托馬斯的無家可歸,瑪利亞鑽進丈夫身體內所念叨的「這就是家」,彼得愛上一隻黑猩猩的安定之感。

人們庸庸碌碌地生活,追隨著虛無,在荒誕的世界中摸爬滾打,惶惶不可終日。在失去珍愛時,才知道自己渴望的是愛和家的溫暖。

當最愛的人離開時,我們無法說清什麼是更致命的,是無法停止對愛人的思念?還是要面對世上只剩孤獨的自己?當愛人遠去,我們或輾轉反側、或沉默無言、亦或瘋癲發狂,沒有人能給我們救贖,虔誠的基督徒向上帝禱告,上帝卻只淡淡地說:「眾生平等。」

生而為人,比動物更聰明、記憶力更好、更懂得如何去愛。我們經常安慰自己「越努力,越幸福。」世人皆說「珍惜當下,珍惜眼前,珍惜身邊的人。」但是卻沒有人告訴我們,在面對人生的苦難時,該如何繼續沒有愛的生活?就連我們信奉的神明也別無他法,孤獨卻仍然是一條漫長無解的道路。

人類存在了700萬年,越來越強大。人們建立社會、建造城市、組建家庭、制定法律,呼風喚雨,主宰世界。只是唯獨在面對生死上束手無策,甚至無力化解憂愁,無法緬懷。

《葡萄牙的高山》不斷地提醒我們,「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無法接受命運的無常,以及生而為人的脆弱。」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早安草莓 的精彩文章:

TAG:早安草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