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如此普通的一副塑料框智能眼鏡,英特爾究竟是怎麼拿出手的?

如此普通的一副塑料框智能眼鏡,英特爾究竟是怎麼拿出手的?

The Verge 記者與英特爾智能眼鏡 Vaunt 相處的 12 小時,也是全網首個對Vaunt 的行業專家級點評。

編譯 | 編輯部

來源 | The Verge

作者 | Dieter Bohn

對於英特爾新推出的 Vaunt 智能眼鏡來說,最重要不是它「擁有」哪些組件,而是它「沒有」哪些組件。

沒有嚇人的攝像頭,沒有按鈕,沒有可以滑動的手勢區域,沒有發光的液晶顯示屏,鏡頭前沒有漂著怪異的懸臂,沒有揚聲器也沒有麥克風(起碼現在沒有)。

在旁人看來,Vaunt 智能眼鏡就和一般普通的眼鏡沒什麼區別。只是當你戴上 Vaunt 時,你會感覺彷彿從一個屏幕上看到了一系列信息流——但是實際上,這個信息流是直接投影到你的視網膜上的。

12 月份我試戴的原型機實際上和普通的眼鏡差不多。Vaunt 有幾種不同的類型,可以根據近視度數定製,而且就算一整天不摘也不會覺得不舒服。除了右側鏡片偶爾閃出的紅色微光之外,身邊的人甚至可能都看不出來你戴著智能眼鏡。

和 5 年前的智能眼鏡 Google Glass 做的一樣,Vaunt 會在今年晚些時候為開發者發布一個「搶先體驗計劃」。但是英特爾的目標與谷歌的目標不同。它並沒有試圖勸說我們因為一個頭戴顯示器而改變自己的生活,相反,英特爾嘗試改變頭戴顯示器使其更適應我們的生活。

Google Glass 和提出頭戴式顯示器概念的 Glassholes 使得人們對頭戴式顯示器的風評不佳。HoloLens 的目標在於賦予用戶全面的、高端的增強現實體驗,換言之,就是把一台 Windows 計算機架在了你的腦袋上。Magic Leap 則是把一整台計算機粘在了你的屁股上,再加上一個范迪塞爾風格的護目鏡做頭顯。

現如今,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中,手錶配備了顯示屏,手機甚至可以實時把我們的面部表情融入卡通形象里。那麼肯定,你會期待一副成功的智能眼鏡也提供類似神奇的體驗。要知道,如今每個小玩意都有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功能。

但是對於 Vaunt,Intel 認為簡約才是真理。

如此普通的一副塑料框智能眼鏡,英特爾究竟是怎麼拿出手的?

讓可穿戴設備真正「可穿戴」

如果把 Vaunt 原型上的標籤和組件編號摘掉,那麼它看起來就像是一副挺結實的塑料框眼鏡罷了。就算是沒有顯示屏,我也能想像出自己一直帶著這副眼鏡的樣子。在英特爾位於舊金山辦公室的新設備小組(NDG),我雖然只看到了兩種 Vaunt 版本,但是實際上在產品正式發布時會推出多種不同的風格。

NDG 產品負責人 Itai Vonshak 表示:「在如今種類繁多的新設備中,我們對頭顯設備最感興趣,設計頭戴式產品是很難的,因為人們會給頭上戴的東西賦予很多額外的意義,認為它體現了他們的個性。」換句話說,這就是 Vonshak 認為其他智能眼鏡糟糕的地方。他不斷地重申,他的目標是創造出「零社會成本」的產品。

他說,「我們希望確保有人會戴上 Vaunt,並且在沒有任何技術對頭部產生負面影響的情況下從中獲得價值。我們從新設計的一切就是為了讓技術消失。」

Vaunt 團隊的主要設計目標之一就是製作一副可以整天佩戴的智能眼鏡。Vaunt 在英特爾內部的代號是「Superlite」,叫這個名字的原因是因為團隊需要把 Vaunt 的重量控制在 50 克以下。雖然 Vaunt 仍舊明顯比大多數普通眼鏡要重,但是相比之下,Goolge Glass 要在所有智能眼鏡之上都額外增加 33 克的重量。

東西越多,佩戴的時候產品越不舒服。設計團隊需要確保把電子器件和電池合理地排布在眼鏡上,確保它不會把你的鼻子壓塌或者讓耳朵酸痛。他們的目標不僅僅是「長得像」普通眼鏡,而是讓佩戴者「感覺像」戴了一副普通眼鏡。

這就是為什麼 Vaunt 的所有電子器件都放在了置於眼鏡腿內的兩個小模塊之中。更重要的是,電子器件全都靠近框架表面放置,這樣眼鏡腿的其餘部分甚至是鏡框本身,都能進行小幅度彎曲,和普通眼鏡沒什麼兩樣。

市面上其他類型的智能眼鏡都將電池集成在了整個眼鏡腿中,「這樣智能眼鏡就會太過僵硬,無法根據個人頭部尺寸的不同進行小範圍的形變。」NDG 工業設計總監 Mark Eastwood 表示。「在你挑選普通眼鏡時,看看它的框架是不是能夠變形來適應你的頭部,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如此普通的一副塑料框智能眼鏡,英特爾究竟是怎麼拿出手的?

一窺技術

那麼,把那些亂八七糟的技術和功能都去掉之後,這幅長得和普通眼鏡差不多的智能眼鏡究竟能為你提供什麼「智能」功能?

Vaunt 的核心是一個簡單的系統,以小型抬頭式顯示器的方式在你的周圍視覺中進行顯示。它可以顯示簡單的消息,比如方向或是通知。它通過藍牙與安卓手機或 iPhone 協作,和智能手錶工作方式差不多,由在後台運行的應用程序的命令進行控制。

有人可能會說,這充其量也就相當於一個架在臉上的 Pebble 智能手錶罷了,特別是考慮到 Vonshak 就是 Pebble 那個優秀的時間界面的設計者。當然,後來那家公司被收購然後倒閉了。但事實上,英特爾對 Vaunt 的小顯示器有著宏偉的計劃。

在討論這個之前,讓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 Vaunt 的硬體基礎。右側眼鏡腿內含一套電子設備,用於驅動一個低功率的激光發射器。術語叫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VCSEL)。這個激光器會將 400x150 像素左右的紅色單側圖像投影到眼鏡右側鏡片的全息反射鏡上。然後圖像被反射到眼球的後部,直接映射在視網膜上。左側也裝有電子器件,所以智能眼鏡兩側質量相同。

所以,是的,激光會直接進入到你的眼睛中。但是不用擔心,Eastwood 說道。「這只是一級的激光。它的功率很低很低的,我們都不用對它進行認證。在 Vaunt 中,它的功率還要更低,處在一級激光的最低功率上。」

Vaunt 所有的硬體都是定製的,包括支持 Vaunt 的晶元——這部分當然是英特爾自己設計的。英特爾 NDG 部門可穿戴設備的團隊負責人 Jerry Bautista 說,「我們必須整合非常非常節能的光源和微機電原件(MEMS)來繪出圖像。我們使用全息分級嵌入鏡片中,將正確的波長反射回眼睛。這項技術被稱為視網膜投影,所以這個圖像實際上是『畫』在了你的視網膜後面。」

由於圖像是直接映射到視網膜後面,所以它所創建的圖像會始終處於焦點上。這也意味著這種顯示器在處方眼鏡上的效果與在非處方眼鏡上的效果一樣。

除了 VCSEL 和所需的所有相關晶元之外,Vaunt 還包含了和你手機通信的藍牙組件、一個應用程序處理器和一些其他的感測器。值得注意的是,Vaunt 含有一個加速度計和一個指南針,因此它可以檢測一些基本的頭部姿勢,並且能夠知道你正在注視的方向。

我佩戴的原型機沒有麥克風,但是在未來的模型中可能會配備麥克風,這樣 Vaunt 就能使用像 Alexa 這樣的智能助理了。

如此普通的一副塑料框智能眼鏡,英特爾究竟是怎麼拿出手的?

透過 Vaunt 向外看

在使用之前,Vaunt 需要為佩戴者「量體裁衣」,也就是測量瞳距。這是戴眼鏡的人再熟悉不過的事情了,只有在合適的瞳距下,近視患者的視野才會清晰。同理,只有在合適的瞳距下,Vaunt 的畫面才會顯示在佩戴者視野的正確位置。

瞳距測量完畢,一位軟體工程師將我的測量數據編寫進一副原型眼鏡中,然後我戴上了它。

Vaunt 與我嘗試過的其他頭顯設備都不一樣。它會在你視野的右下方投射一個有紅色文本和圖標的矩形框。但是當我不朝那個方向看時,影像就不在那裡了。我的第一個想法是,框架是錯位的。

事實上,這是一項功能,而不是一個錯誤。Vaunt 的顯示不想干擾到佩戴者的正常視野。當你想要的時候它就在那裡,而當你不想要的時候它就完全消失。

由於 Vaunt 不具備揚聲器或震動模式來發送通知,我不禁要問,這是否意味著會錯過很多的信息。

英特爾的工程師說,並非如此。你的眼睛很少保持靜止。它們四處活動,一直觀察周圍的事物,而你的大腦不會將所有的信息都包含在注意力中並進行處理。但是,如果有新信息,你會有很大的概率注意到它。

我看到的 Demo 只是在簡單地運行一些常見的功能,包括行走方向、來電通知等。當顯示屏進行信息切換或顯示或來通知時,沒有任何嗶嗶聲或震動,但是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你確實會注意到,因為這些變化在視野中很明顯。原理有點像侏羅紀公園中的霸王龍,當獵物靜止時,很容易被忽視,但是一旦獵物運動,它的眼睛會迅速捕捉到。

Eastwood 說,「我們不希望通知直接出現在你的視線內,我們把它放在視野放鬆線下方約 15 度。一個始終出現在你視野中的 LED 顯示屏太具有侵略性,與之相比,我們的系統顯示就像是一個閃光的小點。它的美妙之處在於,如果你選擇不去看它,它就會消失,是真正的消失。」

顯示器需要在室內室外都可以工作,但我無法在陽光下進行測試。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它應該能夠續航一整天。Vonshak 告訴我,他們的目標是至少 18 個小時的電池續航時間。(當然,當電池耗盡時,他們仍然具有普通的眼鏡的功能。)你只需要在晚上插上電源,而不必在白天充電。

令人著迷的是,我很快就習慣在那裡有一個小小的顯示了——即使它只是運行一個預先裝好的循環。適應它只需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我可以很自然地注視它讓它出現,或忽視它並把注意力集中在我正在與之交談的人身上。

順便說一下,其他人需要密切地關注才能知道我是否在看顯示屏。事實上,除了在特定角度下鏡頭本身的一個微弱紅光外,沒有人能夠發現那裡有一個顯示屏。

當你在談話中看手機,甚至是智能手錶時,這是一個明確的社交暗示,你的注意力在別的地方。如果正在與你談話的人不知道你正在檢查最新的 Instagram 評論,那麼這個對話會是什麼樣子呢?

NDG 軟體產品總經理 Ronen Soffer 說,「所以現在我正在和你談話,你覺得你說的非常重要,但是實際上我正在玩一個問答遊戲。」(事實上他沒有這麼做。)但在佩戴了了一天的 Vaunt 原型機之後,我相信這種事情不會那麼快發生,但是可能性是不能避免的。英特爾也在考慮眼鏡對社交的影響。Soffer 開玩笑道:「你可以用這種方式更有效地忽略別人。」

如此普通的一副塑料框智能眼鏡,英特爾究竟是怎麼拿出手的?

一副眼鏡,一個聯網的移動平台

如果沒有軟體,硬體只會索然無味。但是英特爾還沒有準備好分享太多關於軟體的細節。

NDG 的經理們還是可以談論一些顯而易見的事情的:它會將大部分工作轉移到手機上,就像智能手錶甚至 Fitbit 一樣。它會支持一些應用程序,它會與 iPhone 和安卓手機都兼容,並且在某些時候將與語音助手進行一些整合。

Vonshak 對另一點也特別清楚:英特爾的目的不僅僅是將通知送到視線內。相反,他們的目的是在你需要時,提供相關背景信息。但是由於他們還沒有具體的細節,所有的例子都是假設性的。Vonshak 說,「你在廚房裡做飯,你可以直接說『Alexa,我需要那份餅乾的配方』,然後它就出現在你的眼鏡里了。」

你如何真正與 Vaunt 互動?這也有些不清楚。在英特爾的構想中,有些需要聲音,例如上一個 Alexa 相關的例子;有些似乎會利用加速度計跟蹤微妙的頭部動作;有些甚至看似根本不需要你的互動,你只要全方位信任 Vaunt 的 AI 系統,它就能為你提供當下所需的一切信息。比如當你跟一個人打電話時,你會收到和他相關的信息,例如生日或者事件備忘。

無論最終的互動模式是怎樣的,它都會是微妙的,Vaunt 不會需要你做很多的按壓、滑動和敲擊。「我們認為它不會有任何社會成本,」Vonshak 再次強調,「所以如果它很奇怪,如果你佩戴時看起來很古怪,如果你在敲擊和擺弄——那我們就失敗了。」

這裡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點,因為 Vaunt 使用低功耗藍牙,所以用你的智能手錶甚至高科技衣物對其進行控制是不存在技術問題的。我不得不注意到,Levi』s 和 Google 開發 Project Jacquard 的辦公地之一就在 NDG 的辦公室隔壁。

如此普通的一副塑料框智能眼鏡,英特爾究竟是怎麼拿出手的?

Vonshak 還介紹了更複雜的情景。例如,走在街上向左或向右看,當你看到一個餐廳的時就會從 Yelp 彈出該餐館的信息。你的手機知道你的位置,你的眼鏡知道你正在看什麼,所以用於創建此類功能的數據已經齊備,只需要有人把它們整合起來。

但是,英特爾是否會是那個人?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這也是當英特爾準備談論更多關於該軟體的細節的時候,需要首先明確的問題。

這裡設想的那種與情景強相關的、有用的信息聽起來很像 Google 幾年前對 Google Now 所承諾的一樣,然而卻沒能真正實現。如果 Google(憑藉其集成生態系統和個人信息庫)都無法實現,那麼英特爾的第三方產品如何能做到?

我沒有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者說我不認為英特爾正在試圖做到這一點。「聽著,有時候更好的辦法是讓問題縮小一點。」Soffer 說,「在篩選顯示的內容時,眼鏡背後的 AI 會自動專註於幾個明確的方向。我們已經在這個項目上花費了五六年的時間,我們知道怎樣為可穿戴設備進行內容適配。」

他認為 Vaunt 會做得更好,比如當你雙手提滿行李穿梭於機場,不方便查看機票時,它會告訴你航班信息;或者在你推著購物車閑逛時,它可以顯示你的購物清單。「你不會對它產生完全的依賴,因為你還是需要個人電腦,或者在長途旅行時還是需要使用手機來瀏覽 Facebook。」Soffer 說。

Vaunt 並不是要取代其它屏幕,而是想成為一種新型顯示方式,以填補其它屏幕的功能空白。「它們是最棒的屏幕,因此會給你帶來最佳體驗,讓你感受到它們特有的價值。相較於那些『較重的』屏幕,Vaunt 能夠以更好地方式克服這些限制,減少你的麻煩。」

正是由於 Soffer 的願景,Vaunt 被設計成以視網膜成像的方式進行顯示,這是一個有趣的想法,從未有人真正提出過這種需求。但是 Vonshak 相信其潛力,雖然現在還很難立即闡述清楚那個潛力是什麼。「當我看到第一台智能手機時,我並沒有說『哇!它將帶來共享經濟。』」他說,「但事實是,如果沒有智能手機,共享經濟永遠也不會發生。我們對此很興奮,因為它為開發人員提供了一種新的使用場景。如果我們提供了一種可以戴在頭上的新的顯示方式和新的感測器,那麼會發生什麼?我認為很多新場景將被打開。」

為此,英特爾今年將推出一項「搶先體驗計劃」,以滿足開發人員躍躍欲試的心情。這聽起來類似於谷歌眼鏡(Google Glass)的「探索者計劃(Explorer Program)」,但英特爾顯然希望這些眼鏡不會像谷歌眼鏡那樣起到相反的效果。

實際上,這些開發人員將會創造些什麼?當然是 APP。這些 APP 大概率會運行在手機上,但某些時候,它們也可以運行在 Vaunt 上。(披露:我的妻子在 Oculus 工作,致力於開展虛擬現實 APP 商店項目。)

儘管英特爾還不知道該如何詳盡描述該軟體的工作原理,也不知道開發人員 SDK 會是什麼樣子,但經過一天的談話,我可以說出幾條在我知識範圍內的猜測。Vaunt 的編程工作將涉及到 JavaScript。Vaunt 的主工程師之一是 Brian Hernacki,他是參與 WebOS 架構開發的重要成員。Vonshak 也曾在 Palm 工作過,後來他去了 LG(然後是 Pebble)。

Vonshak 為 LG 開發其 WebOS TVs 項目,我懷疑 Vonshak 學了一招:直接將內容從互聯網引流到設備。就像谷歌在電視中嵌入 Chromecast(譯註:一款小型接收設備,是谷歌在 2013 年推出的一款數字電視插條)那樣,使它成為所有視頻流的一個端點,或許 Vaunt 也只是一個端點,可供雲應用引流信息。

我尋問了有關 Vaunt 的一切,但由於 Vaunt 還沒有準備好被推向市場,Vonshak 說道,「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們會有更詳細的信息流出。可以肯定的是,它已經被定位為一個開放平台。」他補充道,「從它的建造初期就已經明確的是,這款眼鏡最終會成為一個聯網的移動平台。如果一個可穿戴設備可以改變你的上網方式,它將變得非常強大。」

如此普通的一副塑料框智能眼鏡,英特爾究竟是怎麼拿出手的?

聚焦未來

Vaunt 的新聞最早是由彭博社在上周作為獨家新聞首發,稱「英特爾計划出售其增強現實業務的多數股權。」英特爾不會向我闡述對該報道的回應,但我認為其中的關鍵信息是:「英特爾打算吸引那些擁有強大銷售渠道、行業或設計專長的企業作為投資方,而不是金融財團。」

這條信息與我的消息來源一致,即英特爾不太想出售整塊 NDG 業務,而是希望找到一個合作夥伴來輔助銷售。Bautista 在 12 月時也是這麼對我說的,「英特爾不太可能把它推向市場,因為我們通常不會這麼做。我們的核心業務是與合作夥伴合作,我們是與其他人一同工作的。」Bautista 說道,「通過這些眼鏡,我們正與硬體產業上下游的主要供應商建立合作關係——無論是外框架還是鏡頭等等。因為我們認為,已經有人將眼鏡市場的渠道網路鋪設好了。」

英特爾一向風聲大而雨點小。它會提出一個酷炫的概念,檢驗一下這項技術,然後就期待著以此來說服其他人去採納這個想法,並將其變成一個真正的產品。英特爾首席執行官 Brian Krzanich 在 CES 大會上介紹了一個充電碗(也可以是智能眼鏡),然後我們就等著在市面上看到它們。通常情況下(甚至是經常),它們不會出現在市面上。

我想,Vaunt 的項目意圖與英特爾以往的劇本有點不同。一方面,彭博社的報告證實,英特爾正在尋找的合作夥伴,得擁有「強大的銷售渠道,而不是金融財團。」另一方面,早在去年 12 月,Bautista 與我就談到了市場上運作眼鏡銷售渠道的方式。

「有 25 億人需要矯正鏡片,」他說道,「他們需要通過某些渠道買到眼鏡。其中有 60% 是來自視力健康領域的供應商。我們可以說,Vaunt 眼鏡就會通過那種渠道進行銷售,像買眼鏡那樣購買 Vaunt。」

在眼鏡店賣眼鏡是無可厚非的。眼鏡店不僅是原先就存在的一種銷售渠道,也可以為消費者把 Vaunt 眼鏡調整到合適的瞳孔間距。儘管英特爾與 Oakley(譯註:眼鏡品牌)有著密切的關係,但它在這些銷售渠道方面卻沒有直接的經驗。

我不知道最終能否找到這樣一個夥伴關係,可以把這些東西推向市場。我真的不知道英特爾是否會選擇與 Luxottica(譯註:一家專業的眼鏡製造與銷售跨國公司)競爭還是合作,後者在全球眼鏡市場具有絕對的壟斷地位。有消息稱,最有可能的情況是,英特爾及其合作夥伴將共同設立一家初創公司,負責把 Vaunt 推向市場。

無論哪家公司最終設法將 Vaunt 出售給市場上的消費者,它都將面臨另一個更為強大的挑戰(至少不會比挑戰 Luxottica 的壟斷地位容易):生態系統。Vonshak 在 Pebble 工作時發現,如果可穿戴設備無法深度訪問其賴以運行的操作系統,則很難賣得出去。(註:那樣的話它就被當做零件賣了。)由於 Vaunt 並非出自蘋果或谷歌,它需要像其他第三方可穿戴設備一樣獨闢蹊徑,找到一種成功的方式。

這一切建立在 2 個前提之上:消除消費者對於配戴智能眼鏡的任何芥蒂,並讓他們對 Vaunt 的標價心服口服。與 Magic Leap 或 HoloLens 不同,Vaunt 看起來很正常,這意味著它也沒那些設備花俏。「少即是多」,現在及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們無法得知它是否也會成為一種偉大的商業模式。

在那之前,我可以告訴你的是,相比於我上個月在 CES 大會上試的那些一看就很奇怪的增強現實眼鏡,我發現 Vaunt 的配戴體驗更加令人信服。可穿戴設備需要先適應我們的生活,才能改變生活。

在我所嘗試過的智能眼鏡中,Vaunt 是第一款不讓我感到出糗的眼鏡。它們已經向我證明,製造出一款我每天都會想要穿戴的增強現實設備是可能的。現在我們只需靜觀其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之心 的精彩文章:

走,到線下去!Amazon Go的開業把我們一把拉進了智能零售時代
到底是哪些行業與公司在用谷歌的AutoML?李佳的回復亮了

TAG:機器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