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新研究表明低緯度地區的臭氧層並沒有恢復

新研究表明低緯度地區的臭氧層並沒有恢復

儘管最近有一些關於臭氧層恢復的好消息,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人口稠密的低緯度地區的臭氧水平似乎不像兩極地區那樣正在恢復。儘管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解釋,但是這個問題還是要歸咎於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比如在脫漆劑和脫脂劑含有的化學物質。

臭氧層充當著地球的保護屏障,保護人類和動植物免受有害紫外線的輻射。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人們發現用於冰箱和氣溶膠的氯氟碳化合物是造成平流層臭氧減少的主要原因,最終於1987年在《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的規定下逐步淘汰使用這些化合物。

不過最新研究顯示,儘管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逐漸修復,但在60°N至60°S緯度範圍內的臭氧層空洞沒有顯示出恢復的跡象。這些緯度覆蓋從俄羅斯一直到澳大利亞附近的人口稠密地區。

這項研究的合著者、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格蘭瑟姆研究所聯席主任Joanna Haigh表示:「低緯度地區的潛在危害實際上可能比兩極地區更加嚴重。在《蒙特利爾議定書》頒布之前,臭氧減少量比我們在兩極看到的要少,但是紫外線輻射在這些地區更強,在那裡生活的人更多。」

利用新演算法以及自1985年以來進行的各種衛星任務的數據,該研究小組創建了一個長時間序列,揭示了在10至50公里(6.2至31英里)之間的平流層低緯度和高度臭氧減少的較長期趨勢。雖然他們目前還不能提供任何明確的解釋,但研究人員還是提出了一些理論。

其中一個理論是由氣候變化引起的大氣環流模式的轉變可能會從熱帶帶走更多的臭氧。另一個理論是只能在大氣中短暫存在的物質(VSLSs)被認為在大氣中停留的時間不足以到達平流層並影響臭氧層,這可能會比預期的時間更長。

來自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William Ball表示:「低緯度臭氧下降的發現令人驚訝,因為我們目前最好的大氣環流模式並不能預測這種影響。在大氣中短暫存在的物質可能是這些模型中的缺失因素。」

該團隊的論文已發表在歐洲地球科學聯合會《大氣化學與物理學》雜誌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探索 的精彩文章:

令人難以置信的風暴 風速達到129000英里每小時
「超級藍月」+月全食今晚現身 觀月攻略知多少

TAG:科學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