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在陌生領域迅速從新手成長為大師?

如何在陌生領域迅速從新手成長為大師?

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行業或領域的頂尖高手?

有人會說這個靠天賦,有超乎常人的能力的人一定有超乎常人的天賦,強求不來,但從古至今有不少被導師認定毫無天賦甚至笨拙的人取得別人難以達到的成就;也有人說,埋頭苦幹即可,堅持一萬小時你就能成為專家,但身邊在一個領域混跡多年到老仍默默無聞的人比比皆是。

那到底天賦埋頭苦幹哪個更重要?

其實,無論在什麼行業或領域,從普通到優秀、從優秀到卓越都有一個普遍的練習模式,掌握好了也許只花幾百個小時就能成為頂尖高手。本文將從練習的方法和心態等方面探討什麼是好的練習模式。

構建知識框架

1.先宏觀把握,再完善細節:如果你要畫一隻鳥,你該先畫一根根羽毛還是先畫輪廓?學習技能也是這樣,應該先對整體有個大概的把握,在腦海中形成一些神經掛鉤,再分解目標,各個擊破。

2.掌握基本概念,創建心理表徵:高手與新手的長時工作記憶是有很大區別的,高手對各種概念和事例有對應的心理表徵,在思考時能為工作記憶騰出更多的空間。每個領域都有其特有的基本概念,如王者榮耀里的出裝、技能、陣容、走位,數學裡的公式、運算、推導,文學裡的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結構等,它們相當於一個個組塊,只有通過記憶和思考這些組塊形成特有的心理結構(即心理表徵)後,我們才能在該領域進行正確的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如一名優秀的數學老師看到一道從未遇到過的數學題也能馬上想到解答方法,就是因為他創建了大量關於數學的心理表徵而形成了解題直覺。

3.請教和模仿高手:學習技能你可以沒有能隨時進行一對一指導的導師,但你一定不能不和能幫助答疑和提供先進方法的高手交流。長江後浪推前浪是人類發展的趨勢,每個領域的新人都有機會超越前人中的高手,但是這離不開前人所積累的大量經驗和摸索出來的先進方法,如果你能夠學習到他們的方法和思考方式則你的起點會比他們的起點高,自然可以創造出更輝煌的成就。在交流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a) 盡量使用專業術語:使用專業術語有利於你更好地了解該領域高手應有的思考方式,不要用你獨創的詞語和人交流,如不要把「讀牌」說成「亂序回憶撲克」,不要把「斷位雙噴」說成「左右漂移後點噴」,這樣很難判斷你是否理解基本概念的正確含義。

b)先嘗試再評價:有些方法看起來不靠譜,但只要去嘗試是可以見到效果的,所以沒有嘗試過就不要隨便質疑別人告訴你的方法。從小老師便教育我們做作業不要抄答案,其實在語文學習中,抄答案能讓你更好地模仿正確答案的解答思路。

c)跟隨別人思路但不要被禁錮:向別人討教時別人只能教給你他知道的方法和他能看到的優點,不要只局限於某個人的說法,要試圖尋找更多的可能。

進行有效的練習

有效的練習能夠讓你避免事倍功半,它主要有以下特徵:

1.在舒適區之外:我們的身體和大腦都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它會根據環境而做出改變。如果你不斷重複你輕易便能夠做到的事,你的能力將會停滯,相反,如果你不斷嘗試做對你而言稍有難度的事,你的能力會慢慢提高。

2.帶有明確目的:學習一種技能會涉及多種基本能力,想要整體提高某項技能就需要有針對性地對各種基本能力進行訓練提升,例如訓練作戰的士兵,不能每天都進行一整套的演習,而是應該安排時間對射擊、體能、投擲、耐力等方面能力進行專項訓練。

3.情境學習,包含反饋:讓人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和使用技能叫做情境學習,這樣更有利於進步,一個只在訓練場練習過駕駛但從來沒有開車上路的駕駛員是沒法學習到真正的駕駛技能的,因為馬路上的情況更多變,能給予人們更多的即使反饋,哪裡做得不夠好能夠馬上呈現出來,以便改進。

4. 短時間的高度專註:進行練習時我們要保持高度專註,這樣能把效率提到最高。每個人保持高度專註的持久度不同,專註太久後會疲憊,這時候還勉強進行練習效率也不高,所以我們學習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就應該休息一下。

5. 勞逸結合,不忽視發散模式的作用:為寫作文而苦惱過的人應該有這樣的體會:很認真地苦思冥想時憋不出一個字,在做些不需要花費太多腦力的事情時靈感卻不斷湧來。這是發散模式的功勞,它與專註模式相對,專註模式開啟時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縱向思考,但容易「一葉障目」,發散模式開啟時能讓我們更全面地考慮問題,常常會帶來智慧的閃光。我們學習一段時間後要休息一下,例如小睡一會或去散散步,小心一個誤區:玩遊戲和看電視並不能讓人真正地放鬆,因為它們都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完成,會更消耗我們的精力。

練習的心態

1.找到竅門比埋頭苦幹更重要:遵循刻意練習的原則,天真的練習只會浪費時間。常見備戰高考的文科生經常拿著政治書或歷史書拚命讀,看似背得挺順,考試的時候卻寫不出來,要是花點時間琢磨一下記憶方法不是更好嗎?

2.如果你輸給身邊的人,絕對輸在懶惰,而不是天賦:過去,莫扎特般的絕對音感一直被人視為天賦,但日本心理學家招募24個小孩進行訓練,數月後,每個孩子都擁有了絕對音感。經過練習,天賦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

3.別給自己設限,能力不存在極限:1908年馬拉松比賽的世界紀錄是2小時55分18秒,一個多世紀後,波士頓馬拉松的參賽資格是成績不低於3小時5分鐘,僅比1908年的世界紀錄慢了十分鐘,該比賽有3萬多名長跑者參加,快於2小時55分的人比比皆是;1908年夏季奧運會,跳水運動員嘗試做空翻兩周的「高難度動作」時差點身受重傷,如今空翻兩周已成為跳水項目的入門級動作。人類不斷刷新紀錄,並不存在所謂的能力極限。我說有人能用普通撲克切斷黃瓜,你可能不相信自己能做到,如果我說比你臂力小的人三天就學會了,你還會懷疑自己做不到嗎?

4.想像未來的美好,與不堪的現狀進行對比:學習的過程並不是那麼令人愉快的,為了堅定信念,可以把自己的最終目標想像的更具體,如還不出名的歌手在想到某天能夠在大型體育館開演唱會的情景便會更有動力。想像的未來越真實就越可能變成事實,這便是著名的「吸引力法則」。

保持動機

保持動機或許是每個進行有目的練習的人要面對的最大的問題,它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弱化停下腳步的理由,二是強化繼續前進的理由。

1. 強化內在動機的方法:

a)看到進步:進步能使人付出更大的努力來爭取更大的進步。

b)相信自己能夠成功:相信自己通過努力後能躋身卓越者的行列,獲得更多的回報。

2.強化外部動機的方法:

a)將目標進行公開:這樣能讓大家對你進行監督或使你為了不食言而努力。

b)加入學習共同體:學習共同體是由有相同的學習目標的人組成的,如興趣類社團、進行打卡的組織等,在學習共同體里可以互相監督和交流經驗,更重要的是你追我趕的競爭意識。

克服瓶頸

在你對理解內容進行重組的時候,為了構建更堅固的知識基礎,會發生知識坍塌,使原來合情合理的事情變得撲朔迷離。瓶頸有時候是能力的長期停滯,有時候還會是能力的倒退,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1.心理或性格因素導致能力停滯:不相信自己能夠在突破或過分小心謹慎會導致暫時的能力停滯,如記憶撲克牌,太謹慎的人在幾次提速失敗後會一直在原來的成績上停留,其實快一點也能記住,但是他不敢去試。

2.過度學習導致能力停滯:過度學習指在某個已熟練掌握的知識點或技能上繼續投入大量時間進行學習,這樣對整體能力的提高沒什麼幫助,自然會出現瓶頸,這時應換一個方向去努力,很快就能有突破。例如QQ飛車裡的個人紀錄很久沒刷新,不妨試試換輛好一點的賽車或精進漂移技術。

3.長期專註模式後出現的能力倒退:有時候方法和心態都沒有問題,能力卻倒退了,其實這是進步前的先兆,只要休息一段時間,讓發散模式整理大腦的知識就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為什麼狀元不一定能教好別人?這是「知道與表達」的區別;為什麼老師不一定考得過狀元?這是「知道與做到」的區別。做到比知道更重要。

文 / 賴均滔

排版 / 小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生肖虎2018年運程生肖排行第二名
以色列快訊:俄羅斯將在敘利亞新建4個軍事基地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