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糖尿病:你要知道的知識點都在這裡,文章教長,請細讀

關於糖尿病:你要知道的知識點都在這裡,文章教長,請細讀

糖尿病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

糖尿病是體內葡萄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的一種慢性病,由胰島素的絕對不足或相對不足而引起。以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為特徵,可伴有各個系統的併發症,嚴重時可發生酮症酸中毒及高滲性昏迷。

什麼是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葡糖,它在血液中的含量可用化學方法來測定。目前常用的測定方法為葡萄糖氧化酶法,其正常值為3.9~6.1毫摩/升(70~110毫克/分升);鄰甲苯胺法,其正常值為3.9~6.4毫摩/升(70~115毫克/分升)。

血糖的來源有哪些?

飯後血糖主要來自食物,食物的主要成分有糖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米、面、玉米及白薯等所含的澱粉,紅、白糖中的蔗糖,水果中的果糖及牛乳中的乳糖都是糖類,吃下去的糖類經過胃腸道的消化變成葡葡糖。

正常人的血 糖有哪些去路?

正常人血糖的去路有:

(1)在組織細胞中被吸收利用產生能量,供人體消耗。

(2)進入肝臟變成肝糖原貯存起來。

(3)進入脂肪組織轉化為脂肪貯存起來。

(4)進入組織細胞轉化為細胞組成成分。

血液中的葡萄糖有什麼用途?

人體的一切生理活動都需要有力量來支持,這些力量即能量。人體維持正常的體溫需要熱量,這些能量和熱量大部分由血液中葡萄糖提供。血糖隨血液被輸送到全身各組織器官,被吸收利用產生能量和熱量,多餘的葡萄糖可在脂肪組織中轉化為脂肪,脂肪生成過多,可使人變肥胖。

升高和降低血糖的因素有哪些?

(1)人體升高血糖的因素有:胰升血糖素、腎上腺素、皮質醇、生長激素、交感神經興奮。

(2)降低血糖的因素有:胰島素、體力活動。

升血糖與降血糖兩種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統一,使人體內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

胰島素的分泌與糖尿病的發生有什麼關係?

胰島素是體內惟一降低血糖的激素,正常人隨著餐後血糖的升高,胰島素分泌亦增多。在胰島素的作用下,一方面抵製糖的異生(即阻止非糖成分轉變為糖),另一方面促進組織對糖的利用,並在肝臟、肌肉內合成糖原貯存起來,從而使血糖下降,餐後2小時血糖便可降至空腹水平。

當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或相對不足時,體內的葡萄糖被組織吸收利用及在肝臟和肌肉組織中的貯存障礙,相反蛋白質及脂肪加速轉變為葡萄糖,使葡萄糖的來源增加,去路減少,因此,血糖堆積,使血糖水平升高,當血糖超過腎糖閾時,即出現尿糖,久之,便發展成為糖尿病。

胰島素在體內起什麼作用?

(1)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內被組織吸收利用;

(2)促進葡萄糖進入肝臟、肌肉並以糖原形式貯存;

(3)促進蛋白質及脂肪的合成,抑制其分解;

(4)抑製糖原的分解及糖原異生。

糖尿病有幾種類型?

根據病因、發病機制及臨床表現的不同,糖尿病可分為下列6種類型:

(1)1型糖尿病(胰島素依賴型):

(2)2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型);

上述兩型又稱原發性糖尿病。

(3)營養不良性糖尿病;

(4)其他類型糖尿病(繼發性糖尿病);

(5)妊娠糖尿病;

(6)糖耐量減低。

什麼叫原發性糖尿病?

原發性糖尿病,即病因尚不明確的糖尿病。但目前多數學者認為,原發性糖尿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絕大多數糖尿病屬於原發性。

什麼叫繼發性糖尿病?

繼發性糖尿病可由某些疾病引起,占糖尿病的少數。按病因分為:

(1)胰源性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胰腺結石、胰腺癌、胰腺全切除等,可導致胰腺大部分細胞破壞而誘發糖尿病。

(2)內分泌性糖尿病:由於對抗胰島素的各種內分泌激素增多,如肢端肥大症、皮質醇增多症、胰島A細胞病。

(3)醫源性糖尿病:長期服用腎上腺糖類皮質醇所致,如潑尼松、氫化可的松等。

1型糖尿病的特點是什麼?

(1)發病年齡多在20歲以下,但也可以在成年。

(2)發病急、病情重,多飲、多尿、多食、消瘦(即「三多一少」)癥狀顯著。

(3)對外源性胰島素絕對依賴,即必須用胰島素治療,否則會出現酮症酸中毒,如不及時治療,則會導致死亡,故又稱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特點是什麼?

(1)多於40歲以後發病,個別也可在兒童期發病。

(2)病情輕,發病慢,「三多一少」癥狀多不明顯。

(3)經限制飲食及口服降糖葯治療,多可控制病情,一般不依賴胰島素,故又稱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糖尿病發病原因有哪些?

(1)自身免疫學說;臨床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惡性貧血、甲亢、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橋本甲狀腺炎)及重症肌無力等。病理組織學觀察發現,淋巴細胞浸潤胰島,B細胞受到損害,血中可檢出胰島細胞抗體。

(2)遺傳易感性學說:據調查,三代直系親屬中遺傳的佔6%,主要系基因變異所致。研究證明,具有糖尿病易感性的人,胰島不能很好地適應多種刺激,胰島素不能被充分利用而發生糖尿病。

(3)病毒感染學說:當感激了腦炎、心肌炎及柯薩奇B4病毒以後,胰腺外分泌部分炎症較輕,而胰島感染卻較重,在初發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柯薩奇B4病毒的抗體滴定效價最高。

(4)雙激素學說:認為單獨缺乏胰島素,而沒有足夠的胰升血糖素並存時,不發生內源性高血糖症。若有足量的內源性或外源性胰升血糖素存在時,不論胰島素水平如何,均可出現高血糖。

糖尿病的誘發因素有哪些?

(1)感染:1型糖尿病與病毒感染有密切關係。認為感染本身不會誘發糖尿病,但可以使隱性糖尿病得以外顯。

(2)肥胖:肥胖是誘發2型糖尿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40歲左右的肥胖女性則更為明顯。肥胖者的胰島素受體減少,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減弱。

(3)食物:進食過多易引起肥胖。有人認為,高脂肪、高糖飲食可能誘發糖尿病。

(4)體力活動:體力活動少者易發生糖尿病。

(5)妊娠:有人發現,多次妊娠易誘發糖尿病。

(6)年齡:隨著年齡增長,糖耐量有降低傾向,故45歲以上者,易發生2型糖尿病。

怎樣早期診斷糖尿病?

為了早期診斷糖尿病,有以下情況之一即應到醫院檢查:

(1)體重減輕而找不到其他原因者,特別是原來很胖而近來體重減輕者。

(2)有糖尿病家族史且年齡已40歲以上者。

(3)有分娩巨大胎兒(體重>4000克)史者。

(4)有妊娠併發症,如多次流產、妊娠中毒症、羊水過多、胎死宮內。

(5)有反應性低血糖者。

(6)肢體潰瘍持久不愈者。

(7)有「三多」癥狀中「一多」癥狀者。

(8)尿路、膽道、肺部、皮膚等反覆感染者。

(9)結核病患者,對抗結核藥物反應不佳者。

(10)女病人外陰瘙癢,而無滴蟲感染者。

(11)四肢末梢疼痛及麻木者。

為什麼有的糖尿病患者沒有自覺癥狀?

糖尿病的主要癥狀有哪些?

(1)多尿: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每晝夜尿量達3000~4000毫升,排尿次數可達20餘次。因血糖濃度過高,超過腎糖閾,則葡萄糖從尿中排出,血糖越高,尿糖越多,糖丟失越多,如此形成惡性循環。

(2)多飲:由於多尿,水分丟失過多,發生細胞內脫水,刺激口渴中樞,以飲水來補充。因此排尿越多,飲水自然越多。

(3)多食:由於尿中丟失糖較多,如每日丟失在500克以上,機體將處於半飢餓狀態,能量缺乏,引起食慾亢進,食量增加,致血糖升高,尿糖增多。

(4)消瘦:由於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分解加速,消耗增多,體重下降,體質虛弱。

(5)乏力:由於代謝紊亂,不能正常釋放能量,組織細胞失水,電解質異常,故患者感乏力,精神不振。

預防糖尿病為什麼應早測血糖?

如果突然感到口乾、尿多、體重沒來由地減輕,很不幸,你的確已加入了糖尿病患者的大軍。可大多數人和糖尿病首次接觸時,並不會出現這些明顯癥狀,怎麼辦?

(1)高危人群要早測血糖:當然,糖尿病並不會毫無頭緒地向一個無辜者發起攻擊。通常,最容易患上此病的總有一些固定人群,比如有父母、兄弟等近親患過糖尿病者;代謝功能異常,如有血脂異常、高血壓、肥胖、痛風者;妊娠糖耐量異常者;生育巨大嬰兒(嬰兒體重大於4千克)者;日常生活久坐不動、工作緊張又發福者。對於這些人來說,定期檢測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且這也是診斷糖尿病的唯一依據。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應不超過6.1毫摩/升,餐後2小時血糖值則應小於7.8毫摩/升;一旦空腹血糖值達到或超過7.0毫摩/升,餐後2小時血糖值達到或超過11.1毫摩/升,就得及時就醫,以便更早確診。

(2)糖耐量異常不可小覷:通常,檢查血糖前有些功課是必須要做的,否則只能是給自己徒增困擾。檢查血糖前一夜晚餐後需禁食,第二天早飯前抽取空腹血糖,吃完第一口飯後開始計時,2小時後抽取第二次血糖,以保證診斷的確切性。一般情況下,如果空腹和餐後2小時血糖水平有一個超標,即可診斷為糖尿病,但如果你沒有癥狀,血糖雖超過標準值,為慎重起見,還是最好別怕麻煩,再測一次。

即使血糖值沒有達標,也千萬不要以為這樣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空腹血糖異常(空腹血糖值在6.1~7.0毫摩/升,餐後2小時血糖值小於7.8毫摩/升)和糖耐量異常(空腹血糖值小於7.0毫摩/升,餐後2小時血糖值7.8~11.1毫摩/升)也是威脅人們健康的殺手,稍不留意就有可能跌進萬丈深淵,這是抵禦糖尿病的最後關口,千萬不能大意,應及早就醫。

(3)糖尿病患者監測血糖更加重要:由於糖尿病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對於廣大糖尿病患者來說,監測各項指標就更為重要了。

首先,糖尿病患者需要清楚間隔多長時間去內分泌科複診。如果血糖控制得非常理想,可以3個月看一次病;但如果血糖控制並不滿意,則至少每月看一次,甚至更加頻繁,直到能夠達到比較理想的情況為止。曾經有病人一直在藥店設法每月取葯,從不複診,也不監測血糖,10年後出現腎功能衰竭和突然昏迷,後被證實為糖尿病酸中毒,搶救無效死亡,十分可惜。

而糖化血紅蛋白作為用來評判糖尿病血糖控制狀況的重要指標,對糖尿病患者來說也意義非凡。不過,因為糖化血紅蛋白改變比較慢,一般3~6個月到醫院檢查一次比較合適。目前,國際糖尿病聯盟認為,糖化血紅蛋白應控制在6.5%以內,廣大患者應以此為金標準。此外,糖尿病患者還需監測腎臟功能、神經病變、心血管系統、視網膜狀況等,這些對預防糖尿病各種併發症所能起到的作用都不可小覷。

血糖,要查哪三類指標?

說到查血糖,人們立刻會想到餓著肚子抽個血,其實這只是查即時血糖,要對糖尿病患者有全面和長期的評估,還應根據需要測糖化血紅蛋白,某些病人還要做糖耐量實驗。都是查血糖,方法、目的、意義都不同,必須結合起來看。

(1)即時血糖自測很方便:自我血糖監測是近10年來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進展之一,通過簡單、便攜的醫療儀器(毛細血糖儀)能對自身血糖水平進行估計。這種方法快捷,比較準確、可靠,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幫助患者隨時了解血糖水平的好方法

因為餐後高血糖和空腹高血糖一樣對人體各個器官造成危害,所以要檢測各個時間段的血糖,為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其最大的益處就在於根據血糖濃度隨時調整飲食、運動及藥物治療並判斷療效。除了兒童、過度年老或視力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應在家屬幫助下進行檢測外,一般皆可自行使用。

使用血糖儀之前一定要學會如何操作,避免操作不當所致測定結果不準確及浪費試紙。因此,在購買血糖儀時,不但要考慮試紙的價格,同時也要考慮是否操作容易、便於攜帶和放置。血糖儀自動分析的等候時間一般在1分鐘以內。

測血糖的步驟:用肥皂水洗手並擦乾,或用酒精消毒並晾乾;用采血筆采血;將一滴血滴在試紙的測試薄膜上;等候1分鐘左右,即可在顯示屏上直接讀出數字。

血糖檢測次數因人而異。在血糖不易控制的1型糖尿病及胰島功能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天可測4~8次,一般選在餐前及餐後2小時、睡前或夜間1:00~2:00,病情穩定後逐漸減少測定的頻率,一般一周要測4~8次。

(2)6分鐘就能查糖化血紅蛋白:近年來,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它被認為是評價血糖控制的金標準。糖化血紅蛋白英文簡寫為HbAlc。它能很穩定地反映2~3個月來的血糖平均水平,因此不僅是反映血糖控制好壞的穩定指標,也是預測慢性併發症發生、發展的重要指標。化驗結果一出來,就能告訴患者治療方案是否有效,血糖控制是否良好,是否要調整治療方案。

一般情況下,糖尿病患者應每2~3個月測定一次糖化血紅蛋白。目前已經有了快速測定方法,只需一滴血,6分鐘就可出結果。如果糖化血紅蛋白指標超過7%就說明血糖控制較差,病人應該與醫生、糖尿病教育護士及營養師一起分析升高的原因,並採取相應治療措施。

(3)糖耐量試驗診斷糖尿病前期: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沒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在糖尿病診斷中,通常需要口服75克葡萄糖後再查血糖,以確定是否有糖代謝異常或糖尿病,這叫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正常人空腹血糖不超過6.1毫摩/升,吃糖後2小時血糖不超過7.8毫摩/升。如果空腹血糖大於或等於6.1毫摩/升,但小於7.8毫摩/升,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介於7.8~11.1毫摩/升,都可被診斷為糖尿病前期。對於這類病人,如果積極進行干預,部分人可以恢復正常,或不再進一步發展到糖尿病階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尿病 的精彩文章:

糖尿病患者選擇飲品的幾點建議
營養師總結:最坑糖尿病患者的4大飲食誤區,對老年人太重要了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