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要用核武回應網路攻擊?虛張聲勢顯尷尬

美國要用核武回應網路攻擊?虛張聲勢顯尷尬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3日報道,《核態勢評估》報告(NPR)建議為潛射彈道導彈增加一種低當量核彈頭,並增加一種潛艇發射的具有核彈頭的巡航導彈。「美國可能會獲得兩個新的核能力。」報道稱,用於潛射彈道導彈的低當量彈頭,NPR要求採取「近期」解決方案。根據這個解決方案,國家核安全管理局將改進少量現有的潛射彈道導彈彈頭,將其變成低當量武器。該機構已經在為W76彈頭進行延壽工作,這個過程中將改裝這類武器。這有助於降低成本,節省時間。文章稱,美方大概只會將幾十個核彈頭改為低當量核彈頭。

軍事評論員王強表示,美方發布的這一份評估報告,表面看起來似乎要著力發展低當量核武器,實施對多樣化威脅的靈活應對,實際上是一份自身實力下降後,為了繼續追求霸權地位而採取的一種無奈之舉,而其危險性在於試圖用冷戰的方式,打亂現有的國際核秩序。我們可以看到在這份報告中,許多軍方的觀點被吸納進入,如在核武器的發展方面,海軍提出了「哥倫比亞」級潛艇的採辦項目和武器系統延壽項目,空軍對洲際彈道導彈、戰略轟炸機、遠程防區外導彈以及核指揮、控制與通信系統均有謀劃,這些項目要落到實處至少要保持未來十年國防預算的6%的持續投入,其中戰略核投送系統和武器項目高達1890億美元,而一艘「哥倫比亞」潛艇即可解決3萬人就業,如此巨大資金缺口能否按期落到實處,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很明顯,這份戰略出台的背景顯然與特朗普「美國優先」的口號有著直接關係。而美國為了自身經濟利益,不惜降低核門檻的這一招,勢必會對國際安全與穩定產生不利影響。

除了發展低當量核武器以外,美國還可能用核武器來回應大規模的網路攻擊。美國第五空間網站報道稱,網路攻擊可能會刺激美總統發動核攻擊。報道稱,該報告的草稿被媒體披露之後,美國安全界的一個主要爭論點變成新的術語,似乎「打開了對美國本土的大型網路攻擊的核應對選擇」。

對此,王強表示,美國宣傳用核武器回應網路攻擊,更多的是一種虛張聲勢的威懾性口號。從美國發布的這份評估報告具體內容來看,目前美國依然追求三位一體的核力量建設,但是以往美國基於大國對抗的核戰略使用原則發生了較大變化,開始進一步發展高精度低當量戰術核武器,試圖用戰術能力實現戰略目標,實現所謂的「威懾有效性」。一方面這裡面的確有美俄關係持續緊張,大國博弈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等一系列現實因素在其中。美方認為在奧巴馬時期制定的核安全政策已經不能夠應對當前美俄對抗局勢,特別是自烏克蘭危機、克里米亞事件及中東反恐等問題的持續發酵,美方深感「大國威脅」已經重新回到安全議題的首要位置,此前美方追求的縮減核武庫規模的前提已然不復存在,美國必須要重新發揮核武器在國家戰略中的作用與地位。而在目前多樣化安全威脅的現實目前,既然發展核武器主要用於應對「大國威脅」,那麼美方自然認為以核能力應對新興安全領域的各種威脅也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基於美方對威脅的認識,所謂用核武器應對網路威脅顯然並不是指一般的網路非法行為,而是有著複雜的對抗背景,特別是在敵對癥候相對明確的情況下,但是這恰恰是該戰略的困窘所在。這種表述令人回想起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美方從「大規模報復」戰略到「靈活反應」戰略的變化,背後恰恰是無法靈活應對的尷尬。實際上,美方的這種鋌而走險根本無助於安全與緩和,相反將會進一步刺激國際核態勢向危險方面滑落。

(編輯:翟靜 實習編輯:張欣萌)

版權聲明:本文系看看新聞Knews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台北市發生5.7級地震 震源距市中心僅12公里
1600元請「專業攝影師」拍照 全家變假臉笑噴網友

TAG:看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