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饒宗頤逝世,他與季羨林齊名,但我們卻知之甚少

饒宗頤逝世,他與季羨林齊名,但我們卻知之甚少

新京報訊(記者 李佳鈺)記者從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研究中心主任鄭偉明處得到消息,今日(2月6日)凌晨1時左右,文史學界著名學者饒宗頤在睡夢中離世,享年101歲。

饒宗頤和季羨林齊名,學界稱「南饒北季」。

饒宗頤生前照。

饒宗頤,號選堂,祖籍廣東潮州。1917年8月生於廣東潮安,家學深厚,自學成才。先後執教於無錫國專、華南大學等校。1949年遷居香港,先後執教於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期間曾擔任京都大學、法國高等研究院、法國遠東學院、耶魯大學客座教授。1978年退休,被世界多所著名大學聘為榮譽教授。

他的研究領域囊括上古史、敦煌學、甲骨學、簡帛學、詞學、史學、經學、禮樂學、宗教、書畫、音樂等,出版著作60餘部,通曉英、法、德、日、梵等6門語言。1962年因《殷代貞卜人物通考》獲法國法蘭西學院頒發「漢學儒蓮獎」。

書評君由此整理出一份饒宗頤書單,包括他生前在大陸出版的學術著作、隨筆詩詞集、(通俗)傳記訪談等三類。我們懷念這位老人,而通過這些書籍或許就可以感知到他思考之廣闊。

整理 羅東

學術著作

《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

作者:饒宗頤

版本:中華書局 2015年8月

「通論十三篇,在梳理原始資料的基礎上,縱論正統論的提出、演變和論爭的史實。資料三大篇,按照時間順序羅列歷代有關正統論的史料原文,末附出處,間附以按語,或者考證史料,或者補充作者生平,或者駁正觀點等。」 歷史學家朱維錚評說:「我在復旦大學歷史系承乏先師陳守實教授的中國史學史講席,迄今已逾三十年。就寡聞所及,國內近數十年專究歷史觀念史的論著本就稀見,而以正統論為題進行全面系統考察的專著更未發現。我所見而又是同行公認的力作者,唯饒先生這一部。」

《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

作者: 饒宗頤

版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9年9月

從廣闊的世界角度和人類文明的高度審視國內與域外的文化交流與融合。由饒宗頤校訂,集其主要著作,涵蓋國學研究的基本領域:儒學、道學、佛學,詩、詞、文、史,目錄、考古、敦煌學,音律、書法、繪畫、甲骨文等。

《符號·初文與字母:漢子樹》

作者: 饒宗頤

版本: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0年3月

饒宗頤在書中指出中國曆來的「書同文」政策使語、文分離,文字不隨語言而變化,而且漢字結合書、畫藝術與文學上的形文、形聲的高度美,造成漢字這一枝大樹卓然兀立於世界文化之林。同時揭示了漢字未形成初期陶器上的大量線形符號反映了古代閃族人使用字母並嘗試採擇陶上符號以代替借用契形文的雛型字母之特殊觀象。在他看來,不使用字母是中國古代就做出的明智選擇。

《西南文化創世紀》

作者: 饒宗頤

版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年11月

殷代隴蜀部族地理與三星堆、金沙文化。在該時期,西南古文化分布空間廣闊,文化分支眾多,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又不斷受到其他古文化的影響。饒宗頤以三星堆的發現為契機,「由三星堆遺址推及整個巴蜀,由商代甲骨文結合傳世古籍、地方文獻,重新審核了甲骨文中有關商代西南地區各部族的地望」。

《饒宗頤新出土文獻論證》

作者:饒宗頤

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9月

二十世紀後半葉,隨著地下簡帛佚籍不斷發現,尤其是近年郭店、上博三批楚簡和豳公盨銘文公布,對史學領域產生極大的影響。饒宗頤正視歷史的真實原貌,在八十年代初遠見地提出:探索一個文化必須「將田野考古、文獻記載和甲骨文的研究,三個方面結合起來」。

《敦煌吐魯番本文選》

作者:饒宗頤

版本:中華書局 2000年1月

「網羅世界各地收藏《昭明文選》古寫本之殘縑零簡,由於聞見所限,末能全力以赴,久置篋衍,末敢釐定,賴榮新江兄之助,得以整比完編。就中柏林藏吐魯番寫本《幽通賦》並注,新江攜來,尤為難得。」

《饒宗頤集》

作者: 饒宗頤

編者:陳韓曦

版本: 花城出版社 2011年12月

求真、求正、求是的治學精神。饒宗頤的小文集,分為五部分:經史新論、文學綜述、書畫通議、詩賦拾珠、散文餘馥。

隨筆詩詞

《文化之旅》

作者:饒宗頤

版本:中華書局 2011年7月

饒宗頤的學術隨筆集,共收錄《維也納鐘錶博物館》《佛教聖地》《柘林與海上交通》等三十六篇文章,並搭配他的照片、畫作與詩詞選萃等。

《選堂序跋集》

作者:饒宗頤

版本:中華書局 2006年12月

收集了饒宗頤七十年來撰寫的各類序跋二百多篇,包括序、跋、引言、引論、小引、後記、補記、題辭、書後、推薦辭、略記(或記略)、前言、讀物記、講話、題識等多種形式,分為自著序跋、他作序跋、書畫題跋及古籍碑文寫經題跋四類,其內容或是陳述個人作品的主旨、創作的經過,或是對朋友、弟子著作的點評,或是對古籍、書畫、碑帖、簡帛、敦煌文書的品評、鑒賞和考訂。

《清暉集》

作者:饒宗頤

版本:海天出版社 2011年7月

詩詞駢賦文集《清暉集》收集了饒宗頤遊記、隨筆、書信、序跋等文章,以詩詞歌賦形式表達。季羨林生前在《清暉集》序言中評說:是「以最純正之古典形式,表最真摯之今人感情」。《清暉集》被認為是這位老人學養襟懷及人生履跡的再現。

傳記訪談

《文學與神明》

編纂:施議對

版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1年5月

饒宗頤訪談錄。呈現了饒宗頤在史學、文學、經學乃至甲骨學、秦簡學、敦煌學諸多領域的建樹,以及詩、詞、文、賦及書法、繪畫、琴藝諸多方面的藝術風貌。

《饒宗頤學藝記》

作者:陳韓曦

版本:花城出版社 2011年8月

通過回顧饒宗頤自6歲(1922年)至95歲(2011年)治學立著歷程的綜述,記錄他在各個時期的人生經歷和作品。「既是一部饒宗頤學藝傳記,也是研究饒宗頤學術成果的參考資料。」

《觀看之道:作為精神史的藝術史》

作者:郭景華

版本: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0年9月

以饒宗頤的中國古典藝術史論作為研究對象,作者郭景華通過對饒宗頤藝術史研究之研究,揭示二十世紀最後一位「通儒」如何運用文化史眼光來觀照中國古典藝術之發生,及其嬗變的過程,同時對饒宗頤這種文化史研究方法論思想在藝術批評實踐中的具體運用和理論意義做出評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書評周刊 的精彩文章:

這個新聞,報還是不報,她滿是顫抖、恐懼和猶豫
《洛麗塔》之外,還有一個更豐富的納博科夫

TAG:新京報書評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