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位專家報告:服務業吸收外資需進一步優化

百位專家報告:服務業吸收外資需進一步優化

一份由近百位服務業專家聯合完成的報告顯示,中國服務業吸收外資還需進一步優化,房地產依舊是中國服務業吸引外資的主導領域,尤其是在中西部的表現上尤其明顯。

據悉,這是由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牽頭會同20多個部委研究機構及多個高校近百位專家學者,經過一年多共同完成的課題——《2011~2016年中國服務業與服務經濟全景報告》(下稱《全景報告》)。

這本《全景報告》,由1個總報告和19個子報告構成,按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對所有服務行業大類的營業規模、資產規模等十幾個主要指標進行全口徑計算、匯總、研究,用600多個數據指標,基本摸清或估算出過去六年我國服務業及服務經濟發展全貌。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在不久前的達沃斯論壇上演講中強調,中國要繼續推動全面對外開放,加強和國際經貿規則的對接,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擴大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的對外開放。

服務業發展良好

從《全景報告》梳理的狀況來看,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對經濟增長貢獻穩步提高。

從2012年到2016年,服務業的經濟總量(營業收入)、資產總額、利潤總額、稅收總額分別增長了61%、77%、71%、50%。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52.1%提升到58.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53.1%上升到65.1%,提升了12個百分點。其次,2016年末服務業就業人員接近4億人,佔全國就業人數比重超過50%,比2012年末提高8個百分點,成為國民經濟中吸納就業的最主要產業。

最後,利用外資規模從2012年的583.8億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863.7億美元,增長了48 %。對外投資直接投資額從622.8億美元增為1583.5億美元,增長了1.5倍。

《全景報告》表明,服務業行業發展比較集中,其中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房地產業、建築業等行業在多個指標(增加值、營業收入、法人單位數、就業人數)中佔據首位。金融業在服務業各行業中資產規模和利潤總額最大,2016年資產總額和利潤總額分別為244.4萬億元和3.39萬億元,占服務業總額比重達44.6%和28.8%。建築業工資總額最高,為1.40萬億元。房地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和稅收收入最高,分別為13.53萬億元和1.88萬億元。

從行業結構來看,地產依舊是中國服務業吸引外資的主導領域,尤其是在中西部的表現上尤其明顯。從區域結構上看,中國服務業吸收外資過度集中於東部地區,中西部尤其是中部服務業吸收外資明顯不足。

此外,與國際尤其是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服務業開放程度仍有待提高。來自經合組織(OECD)2015年發布的服務貿易限制指數顯示,中國所有行業的平均分值為0.45,高於40個國家平均值0.22。

《全景報告》顯示,「十二五」時期,金融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等行業對外投資的大幅增長帶動了中國服務業對外直接投資行業結構的不斷優化,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依舊是中國服務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第一大行業。

從中國服務業對不同國家和區域的具體行業分布看,對亞洲投資最多的領域是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對歐盟及美國等經濟更為發達的國家投資時,金融是第一大領域。澳大利亞受華人私人投資較多的影響,房地產成為第一大行業。

金融業是中國對美國服務業直接投資第一大領域,截至2015年,投資存量為103.2億美元,佔中國對美國服務業投資存量總額的41%;而中國對澳大利亞服務業投資中,在房地產領域的投資存量為28.3億美元,佔中國對澳大利亞服務業投資存量的30.4%。

開放服務業是大勢所趨

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中國正加大開放服務業的步伐。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近日在例行發布會上指出,下一步,商務部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會同有關部門推進在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的有序開放,放開育幼養老、建築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領域的外資准入限制,為外國投資者創造更加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

由世界銀行、WTO、OECD、亞洲經濟研究所以及全球價值鏈研究中心聯合組織策劃,形成了的《全球價值鏈發展報告(2017)》(下稱《報告》)稱,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增加值貿易來自服務業。開放服務業的對外貿易和投資對於加深經濟一體化而言是一個明智的策略。

《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家已經開放製成品進口,特別是機械和零部件的進口,這使得它們得以參加國際分工。它們往往對本國服務業(也即服務業的進口)提供更強有力的保護,而實際上更開放的政策將有助於它們發展更有競爭力和更具生產效率的服務業,而這又會提高其製造業和生產力。

對於中國而言,一個當務之急,是建立更為科學有效,對決策有指導意義的服務業統計體系。

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許憲春在《全景報告》序言中表示,服務業領域涉及面廣,體系龐雜,目前國家統計局和各相關主管部門統計並可公開數據有限,國內對我國服務經濟發展全景現狀的研究相對薄弱,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如此。過去,對服務業的系統研究,比較普遍地集中在金融、批發零售、交通運輸、旅遊、房地產等重點服務業上,對其它許多新興服務行業總體看還研究得不夠深入,特別是全面情況分析不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印度20年來首秀達沃斯,莫迪透露了這些重點
蘋果難以獨霸高端機市場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