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晨鐘暮鼓讓心中的明月升起

晨鐘暮鼓讓心中的明月升起

佛法是為活人服務的,離開了人,佛法無法存在,修學佛法也沒有意義。

為何人類會墮落到幾近瘋狂的地步呢?究其根本,就是因為失去了德的教化,導致我們的社會道德沒落、精神缺失,人們心靈空虛,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又失去了古人的那種對天地敬畏、謙恭與感恩之情,和對眾生的仁慈厚愛之心,人生沒有正確的目標與方向,只有拚命地追求外在的東西來填補內心的空虛。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我們的未來,做事的方式決定了我們的人生。

成功與成就都是勤勞、厚德與無私者的專利。

一個平凡的人如果擁有不平凡的追求,懂得以德為本,用德來滋養自己的生命,完善自己的人格,這樣的人一定能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事。

大家都說「經商就是做人」。確實,經商就是經營人——先經營自己,再經營產品。無論做什麼行業都是先做人。

求名當求百世名,求利當求千秋利,求功當求萬世功。

宗教是道德的一種表現形式。道德不僅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信仰。沒有信仰,就沒有精神上的力量。

人生一世,到最後什麼都留不下,唯一能留下的只有思想。

心量不夠,德是建立不起來的。

誰留到最後,誰才是勝利者。

越是遇到挫折的時候,越要把持好德;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要彰顯德。

表面上看,我們彼此無關,人與人之間無關,行業與行業之間無關,實際上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每個行業也都是息息相關的。就像我們人體的五臟六腑能不能各自分離?肯定不能。五臟六腑能不能各自吹噓、炫耀自己:我最厲害,我最有用?

當你遇到好事的時候,一定要學會與大家分享,獨樂不如眾樂,獨享不如眾享。人是需要分享,需要關心關注,需要尊重、理解和認可的。

佛門裡講「舍就是得,得就是舍」。人家罵我,我就讓他罵;人家諷刺我,我就讓他諷刺;人家要面子,我就把「贏」給他,我來要「輸」。

只要你相信自己什麼都有,而且敢去用,敢去做,你會發現你和那些偉人、那些成功的人一樣,不增不減,你不比他們少什麼,他們也不比你多什麼。

當你的心靈有一道牆時,它就繞道而行;當你的心靈敞開時,它就流向你。

一個人只有具備了優良的品質,才會成為「名牌」,在他身上才會有「名牌效應」。所以,穿什麼名牌,戴什麼名牌,都不如把自己的品質培養起來。

你整得了容,整得了心嗎?

現在社會上什麼都不缺,缺的就是信譽和信任。

認識一個人,一定要與其共事,尤其是共患難,共同面對利益,只有在財色名利面前,一個人的本性才會真正暴露出來,你才能真正看清這個人是否真有品德。

如果今天我是以術來教育我的徒弟,將來他們就會用術來對待我;如果我是用德來教育他們,感化他們,將來他們就會以德來回報我。

責任都是別人的,功勞都是我的——久而久之,你就成了光桿司令。

看一個人是否成功,不要看他創造了多少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不要看他從社會上獲取了多少財富,獲得了什麼名利地位。要看什麼呢?要看有多少人認可他,有多少人回報他,有多少人追隨他,樂意為他付出。

任勞容易任怨難,任勞是一種責任,任怨是一種境界。

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既是發射器,也是接收器。

外在的東西抓得越多,內心越狂妄、浮躁。

學術從來都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尤其在當今這個時代,全球政治一體化、經濟一體化,唯獨全球文化是多元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學術觀點不同很正常,不需要爭孰是孰非,互相詆毀,而應該互相學習、借鑒、包容,取長補短。

作為一個領導,沒有培養出超越自己的人才,是自己最大的悲哀。

沒有魂的團隊只能算是團伙。

道德底線是責任心,道德頂峰是無我。

只要你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把自己的責任盡到位,就守住了道德底線。

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敢於承擔。事情發生了,就去承擔。你承擔了,問題就不是問題了;你不願承擔,問題永遠是問題。

有責任心的人能把壞事變成好事,能把好事做得更好。

一個真正有信仰的人,就是一個守住道德底線的人,就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成就自己,成就他人,這才是真正的圓滿。

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可以做我們的明師,每一個人身上都有美好的品質,只要他具備的優點我們不具備,僅此一點,他就可以做我們的老師。

我們每天都在渴望這個,渴望那個,從來沒有滿足過,當然也就沒有力量給別人了。我們每天都在索取,索取不到自己想要的就生煩惱了。實際上,我們想向對方索取什麼,就應該先為對方奉獻什麼。

所謂的創立品牌,與其說你創立了一個品牌,不如說你把自己人品的這個品牌打造成功,推銷出去了。凡是能把品牌打出去的人,都是先從打造自己的人品開始,當他把自己人品的品牌打造出來,推銷出去以後,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他的品牌就打造成功了。所以產品過關就意味著人品過關。人品不過關,怎麼可能製造出過關的產品呢?

人品載著產品,產品展現了人品。

當你的力量真的不能與他抗衡時,我相信沒有人會打一個蹲在地上的人。很多人之所以越斗越勇,是因為對方在還手。如果對方不還手,他也不會繼續斗。

在做人做事的時候傷到別人的自尊了,或者侵犯到別人的利益了,或者在無意之中讓他人感覺到有壓力、有威脅了,所以別人才想把我們吃掉、滅掉。如果我們所做的一切不讓別人感覺到有壓力、有威脅,而是讓別人感覺到我們對他很恭敬、很友善,他就不會妨礙我們繼續存在,繼續發展了。

如果你給對手的感覺是:你強大的同時並不是要兼并他,吞併他,而是會幫助他,扶持他,他就不會想吞併你,跟你斗。所以你可以強大,但不要用不符合規則的手段稱王稱霸,而要想著讓你的對手、朋友多多受益。

人生有對手才會成長,才會走向圓滿,才是幸福的人生。

一個人可以做事,但絕對做不了一番事業,唯有發揮團隊的力量,才能幹一番事業。

耐得住寂寞,挺得住痛苦,擋得住誘惑,經得起折騰,受得起打擊,丟得起面子,忍得住污辱,頂得住壓力,扛得起責任,放得下生死。

佛法是舉在你手上,而不是佛法舉著你。

以人為本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是所做的任何事情首先能利益他人,利益社會;二是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的綜合素質和道德品質。

一個人如果不同時兼具品德和能力,就是一個身心發展不平衡的人,難以取信於人。

光靠讀書遠遠不夠,只有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在社會上發揮你的才學和智慧。能否到社會上發揮,機會和舞台未必由你說了算。如果你的道德品質、內在修養、綜合素質到位了,基本上你做得了主。凡是向外尋找的,主動權都不在自己手裡。當我們有了機會,就要不遺餘力地發揮自己的長處,提升和完善自己,因為這個機會不可能永遠屬於我們。當我們遇到挫折,做事不順時,恰恰能證明我們的能力、智慧和堅韌的程度。當我們能圓滿地完成各種艱巨的任務時,才體現了我們的智慧、能力和毅力。做任何事情如果沒有困難和阻力,我們的聰明才智、意志力是得不到挖掘、歷練和發揮的。

你的內在是清凈有序還是雜亂無章,就看你的工作環境;你做事是否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就看你的工作作風;你是不是一個值得信賴,可以依靠,甚至可以託付終身的人,都能從你的工作環境和工作作風中略見一斑。從你的工作環境就能看到你的內心世界……環境是一個人的臉面,也是他內心世界的展現。一個人的內心是否寧靜安詳,是否高貴優雅,就看他生活與工作的環境,看他的舉手投足和生活中的種種細節。

讀書、做人、做事、修鍊是人生的四步路,無論哪一步都離不開育德:讀書要明德,做人要立德,做事要合德,修鍊要培德。

做事要注重結果,做人要注重過程。

如果你一直是一個索取者、接受者,而不是一個創造者、給予者,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悲哀。

一個人如果不能為社會創造價值,不能給他人帶來利益,這不是悲哀是什麼?你有健全的頭腦、健康的身體,為什麼不去勞動,自食其力,卻總想伸手向別人索取呢?究其根本,還是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其實,不僅人渴望得到關注與重視,就是動物也需要同類的尊重。那麼,我們憑什麼讓別人尊重我們,重視我們,甚至仰慕我們呢?通過什麼方式才能獲得這一切呢?小時候聽父母的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長大後聽老師的話認真學習,做個好學生;成年後以一種積極、健康、陽光的心態走進社會,努力工作,遵守社會公德,為社會創造價值,讓父母放心、開心,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有愛心、有高尚品德的人。這樣做了,你自然會得到他人的重視與尊重。

為什麼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呢?「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我認為是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有了明確的人生方向,不會被社會上的種種現象所左右。人生觀確立了才會不惑。

心中毫無牽掛,一無所有時,得到的是整個世界,乃至整個宇宙;心中裝滿慾望,執著種種心外之物時,即是身心被困之時,人要解脫自在,就要放下種種慾望和一顆執著的心。

不要過多地考慮個人的感受,而是站在客觀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能做到這一點就是中道。如果你處於中道之中,你的所思所想所行一定是中道的,平衡的,和諧的。

當這個點突破了,超越了,處處都是出路,處處都是門。對於成就者而言,無處不是門,無處不是道。

一個人之所以一事無成,必然有其可惡的一面;一個人之所以成功,也必然有其過人之處。

到一個地方,不需要急著表現自己的能力,只要用心把事情做好,大家自然會看到。

我能容忍你做錯事,但不能容忍你不做事。

一個人要想提升自己,要想剷除惰性,就要不停地更換環境。所謂「頭陀不三宿」,就是說一個修苦行的人在一棵樹下或一個地方不能連續住三天。因為怕他貪戀執著這個環境,心生懈怠。

你可以不信任一個人,但你必須信任一種理念。什麼理念呢?做人要有信仰,做事要有責任心。

你放下多少,才能超越多少,才能擁有多少。放下不是放棄,而是注入源頭活水。

一個人一旦帶著固有的觀念去看人看事,眼前的人和事就會變形,就像戴著有色眼鏡一樣。

你在變,我在變,他也在變,尤其是一個渴望進步的人,永遠都在變化之中。

只有你做完了,折騰完了,你才知道是對是錯。但是這個錯對你而言是進步的台階,你要進步就要付出代價。錯誤和挫折教育了我們,讓我們吃一塹,長一智,逐步完善自己的人品和見地。當你上了一個台階再回去看時,你會發現你做的事沒有對也沒有錯,只是你需要去經歷和體驗這個過程,不經歷不體驗,你的心靈得不到啟發和提升。很多事情不經過反覆折騰,我們無法把握到恰到好處。

一件傳世之作一定是有靈魂,膾炙人口,能讓不同層次的人接受、認可和喜愛,經得起歷史的檢驗,能流傳千古的作品。既然最終是要讓大眾認可和接受,剛開始就應該讓大眾來參與和修改。

一個人之所以活得那麼痛苦,不能解脫,就是因為把自己的面子和尊嚴看得太重了。如果能把面子和尊嚴放下一部分,你就會解脫自在一些。你的尊嚴和面子是誰給的?是你自己的人品和德行給的。

往期原創

視聽叮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遠柱 的精彩文章:

陳遠柱問遍了20多個省份的就是現在還好嗎?

TAG:陳遠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