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母體與胎兒間的排斥和反排斥

母體與胎兒間的排斥和反排斥

母體與胎兒間的排斥和反排斥

生命現象極為複雜,生殖過程奧秘莫解。胚胎和胎兒是精卵結合的產物,其中有一半來自父體,對母體來講,這是一個「外來物」。免疫學的常識告訴我們,機體能夠機敏地識別「自我」和「非我」。對於異己的妊娠物,必然要引起母體強烈的排斥,正像臟器移植所遭遇的那樣。但是,一個被排斥的「移植物」竟可以在母體內獲得生存,並發育了9個月!生殖現象和免疫理論是如此的矛盾而又統一。人們或許不甚理會,其實這種排斥和反排斥的「鬥爭」,是相當激烈和耐人尋味的。

早期排斥——流產?

流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據病理學調査,流產中有60%屬於胚胎髮育不良。發育不良的胚胎是遲早要夭折的,任何保胎藥物都無濟於事。但為何會發育不良呢?其中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母體對胚胎「並無感情」,竟「毫不留情」地排斥!在進行異體組織移植時,由於供給者和接受者的組織不相容,引起急性排斥反應,使移植組織破壞、溶解、脫落。受精卵有時便會遭到同樣的命運。這種母子的不相容性,在母子血型不合時,尤為突出。有人發現,在流產中,多數是「ABO」血型不合者。?

這種排斥反應有時非常嚴重。作者曾經遇到過一位孕婦,每當她懷孕3個月時便發高熱,很快胎兒就死亡、流產。胎兒排出後,癥狀頓然消失,連續三次皆然。

妊娠早期常見的噁心、嘔吐,通常的解釋是孕婦體內孕激素增加的結果,但也難圓其說。而作為母體的排斥反應卻是恰當的,因為早孕反應可以很早,那時孕激素水平並不見得很高,而排斥常來勢迅猛。嚴重的早孕反應有時必須要中止妊娠方能平息癥狀,這應算是母體排斥的「勝利」。

中後期排斥—— 中毒症?

妊娠中毒症的稱謂已有數十年的歷史,但並沒有找到過什麼毒素。水腫、尿蛋白和高血壓是它的主要癥狀。重的發生抽風,叫作子癇。我們不妨也認為,妊娠中毒症的重要發病因素之一,就是母體對胎兒的排斥和母體處於異常的免疫反應狀態。

試驗證明,妊娠中毒症的病人免疫功能亢進,她們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顯著高於正常孕婦。而且,妊毒症病人白細胞總數、白細胞中淋巴細胞(司免疫和排異職能者)比率均有顯著增高,其程度與疾病嚴重性有關。這種反應的結果,可以導致胎盤缺血,胎兒生長緩慢,甚至死亡,從而完成對胎兒的排斥。?

人體排斥異己的抵抗系統,是受遺傳基因控制的,同胞姐妹間就有較大的同一性。美國醫生傑斯里觀察了206名婦女,妊娠中毒症的發生在有妊毒症家族史的比沒有家族史的對照組高8倍之多,這將提供一個重要的免疫遺傳線索。

反排斥——維持妊娠?

絕大多數的胎兒並沒有被母親排斥掉,否則人類將無法延續。有排斥,就有反排斥,這是自然界的一個規律。

關於胎兒之所以能夠抵禦母體的「攻擊」,可能藉助於以下幾方面:第一,胚胎和胎兒的抗原性不成熟,因此,所引起的母體的抗體反應並不都強烈。母體甚至產生一種「封閉抗體」,將妊娠物保護起來;第二,母體在妊娠期間,免疫反應和免疫監視能力低下,對外來物比較「寬容」,這卻使母體自己容易遭到麻煩,感染、腫瘤可以伺機而起;第五,子宮是胎兒安身的最佳場所,故宮外孕極難長久;第四,胎兒和母體之間的胎盤滋養層起著「濾器」或是「屏障」的作用;第六,胎兒本身也會產生一種白細胞,積極地抵禦母體的排斥,美國和瑞典的研究者,已經在新生兒的臍血中發現這種抑制細胞。

那麼,母子間的這種排斥和反排斥,誰個是強者呢??

反排斥的「失敗」——分娩?

當然,母親是穩操勝券的。發動分娩是對胎兒的「總進攻」。?

「瓜熟蒂落」。為什麼到時候就會出現子宮收縮,引起分娩,以往有很多解釋。但解釋越多,說明問題越不清楚。我們不妨用排斥說解釋之。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來自胎兒的物質,過多地積於母體;母體產生的抗體也醞釀著巨大的力量,勢必要發生強烈的反應,引起子宮的收縮,遂之迸力排出胎兒。此外,由於母體過多的免疫球蛋白和補體的沉積,造成胎盤的缺血老化,也可以是分娩的刺激因素。?

母體對早期胚胎的排斥是相對容易的,而對3千克重、50厘米長、活生生的胎兒的排斥卻是困難的。於是,反排斥激起了更大的排斥。?

當胎兒呱呱墜地的時候,誰又能說胎兒是「失敗者」?他堅持了必要的10個月的「抵抗運動」,他贏得了獨立生活的能力!

排斥和反排斥的利用——治療和避孕?

實際上,男性精子一進入女性體內,就已處於被排斥的地位。在某些不孕症(有人報告佔35%~49%)的婦女宮頸黏液和血液中有高漲的抗體產生。所以,現今試圖人為造成婦女對精子的全身和生殖道局部的免疫反應,從而達到避孕的目的,這就是免疫避孕。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黃體產生雌激素和孕激素,維持胎盤發育。如若利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抗體,阻斷這種作用,則可避孕或者使早期胚胎夭折而流產。?

由於免疫學的發展,使人們對妊娠期間的某些變化和疾病有了新的認識,如流產、妊娠中毒症等,從而提示我們採取新的醫療手段。?

絨毛膜上皮癌是惡性程度很高的癌瘤,但它是由妊娠胚胎組織長出的,也是一個「外來者」,這就有可能引起「宿主」(病人)的排斥,這種排斥作用使得該瘤對抗癌藥「如虎添翼」,這是化療有效的原因之一。臨床發現,增強免疫力,有可能使轉移瘤自然退化。在這種腫瘤組織中有較多的單核細胞浸潤,乃是奮力驅敵的「戰士」。

企圖從一個角度來解釋複雜的生命現象是不可能的。然而,它畢竟不失為一種看法,這也是作者願意提出以上論點的理由。?

— End —

摘自《一個醫生的人文》,圖文作者授權發布,謝絕轉載。

編輯:李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協和婦產科教學 的精彩文章:

醫生與病人 醫學人文

TAG:協和婦產科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