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把癌症變成慢性病的秘訣,原來是……

把癌症變成慢性病的秘訣,原來是……

什麼是【英雄日記】?每一個與命運抗爭之人,都是英雄。2018年,我們將講述100個與重大疾病抗爭的真實故事,本文是第009個。

如果把抗癌的過程比作一場長途跋涉,那麼,抗癌藥物就像一匹耐跑的馬,馬兒跑得越久,生命就越長。當馬兒跑不動了,就要換更快的馬。這就像藥物耐葯了,我們要尋找更有效的藥物一樣。

訪談對象:程先生(55歲)

患病情況:肺腺癌(多發骨轉移)

訪談時長:60分鐘

「化療耐葯後用阿法替尼。」這是國內一連兩位肺癌專家給我的答案。不得不說我很怕死,我已經出現了多處骨轉,極度擔心癌細胞會轉移到腦部。那麼,能突破血腦屏障的奧希替尼(AZD9291)會不會是更好的選項?

毫無防備,我就成了癌症患者

我的病還要從兩年前說起。

我是一名工程師,今年55歲,在工作的這三十年里,我參與設計、建設的工程多次獲得過省級、國家級的獎項,然而最失敗的工程卻是自己的身體。

由於經常熬夜加班,從年輕的時候開始,我就養成了吸煙的惡習,這一抽就是三十年。作為過來人,我想勸誡那些年輕的後輩們,事業再忙,也不能以犧牲健康為代價。我查看資料時發現,70%—80%的中國男性肺癌患者因吸煙引起,而我就是這不幸人群中的一員。

2016年夏天,我開始出現咳嗽的癥狀,痰液里有時還有血絲,咳嗽不斷加重,我到醫院開了止咳藥和抗生素也絲毫不起效,這讓我有點害怕了。

妻子陪我到醫院檢查,然而當我拿到PET-CT結果時,一下子就愣住了。左肺下葉出現大小約2cm的腫塊,淋巴結也有7處增大,所有特徵都指向一個可能——肺癌。

醫生催促我說:「腫瘤不大還有手術機會,趕緊手術。」

我還沒回過神兒來,第二天就在家人的安排下住進了醫院,三天後進行了手術。這場歷時六個小時的手術進行了左下肺癌根治術、全胸腔鏡下左肺下葉切除和淋巴結清掃術。當看到術後病理時,我才意識到自己剛剛和腫瘤進行了一場「較量」。

術後病理顯示,我是(左下肺)腺癌,基因檢測為EGFR18,20突變,分期為IA期,腫塊大小1.6×1×1cm。

萬幸!腫瘤發現得還算及時。

手術後,醫生沒有安排術後的任何化療、放療等輔助治療,我的第一次患癌經歷匆匆結束,我以為這樣我就算徹底告別了癌症。

癌症捲土重來,這一次我要掌握自己的命運

然而,康復卻並非想像中的順利。在隨訪複查期間,我曾經因為胸腔積液進行過兩次胸穿抽液。手術過去整整一年後,我還是無奈地看到了每一個癌症患者最不想看到的結果——癌症複發了。

這一次醫生的語氣和表情明顯比上一次緊張,他指著我的報告說:「胸骨、肋骨、脊柱都出現了轉移,癌細胞一旦發生遠端轉移,晚期的可能性很大。肺癌屬於惡性極高的腫瘤,如果不治療控制,也許就半年吧……」

這是多麼殘忍地「宣判」!

現在想起當時醫生的話,我仍然有些不安。但有過一年前患癌的經歷,我竟漸漸「習慣」了腫瘤科醫生們的「中國式醫囑」。

腫瘤進展得如此之快,確實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而我要做的就是和時間賽跑,選擇最正確的治療。如果說第一次患癌,我是「毫無作戰經驗的新兵」,那麼,這一次我稱得上是「成熟老練的老兵」了。

很快,我在醫生的安排下開始了第二次治療,培美曲塞+卡鉑+貝伐珠單抗注射液方案化療了三周期。回想化療的那近三個月時間,除了抗癌藥物,還要輸補肝補腎的葯,每天從早九點到晚九點整整12個小時的化療,就是正常人也受不了,更別說還要應對化療的各種副反應。三周期的化療後,我出現II度白細胞減低。

化療的漫長時光,讓我有更多時間靜下心來思考。我反思著以前的治療是不是過於草率,第一次手術後,沒有進行任何輔助治療,這是不是癌症如此快複發的原因?而現在的用藥方案是不是最適合我的呢?還有我最擔心的問題,如果化療耐葯以後,我該選擇阿法替尼還是奧希替尼?

生死無小事,冥冥中我的直覺一直在提示我,重病必須找頂級的醫院、最好的醫生。我馬上行動起來,通過網上查詢看到了美國在癌症治療方面的優勢,高於國內近兩倍的癌症五年生存率,正是我想了解的權威醫學的聲音。

此外,我還找到了提供出國看病專業諮詢與服務的盛諾一家,通過他們很快鎖定了美國著名專業醫學網站Medscape評選出的「全美醫生眼中的醫院排名」中位列第一的腫瘤專科醫院。

用藥就像騎上耐跑的馬,讓馬兒跑得更久一些

雪後的波士頓

來美後,在盛諾一家客服陪同下,我見到了腫瘤主治醫生——哈佛醫學院教授Dr. M。長達40分鐘的首診,在國內也許是「天方夜譚」,在美國卻是再平常不過。

Dr. M先對我的治療進行了評估,他說以一期IA肺癌為例,在美國會先進行觀察,如活檢診斷為癌,會先化療、放療,腫瘤縮小後再手術。通過他的介紹,我恍然大悟原來美國的手術並不會「一刀切」。現在回想起來,腫瘤沒控制好就手術,也許就是我病情轉移那麼快的原因之一。

Dr. M給出了他治療建議:EGFR 18,20位突變雖然比較罕見,但對化療頗為敏感。他建議繼續完成共6個周期的療程,但減少貝伐珠單抗,只用培美曲塞+卡鉑,完成化療後再評估效果。如果繼續起效,則改為單葯培美曲塞控制。

這種用藥方案,是我在國內聞所未聞的。Dr. M還特彆強調,這種用藥方案,曾經患者用了三年不耐葯。

Dr. M繼續說,儘管目前治療肺癌有20多種葯可用,但好葯放在最後,不怕用不著。用藥就像騎上耐跑的馬,盡量讓馬兒跑遠一些,也就是說儘可能使用培美曲塞久一些,耐葯後才換藥。這樣我手上可用的「武器」更多,「勝算」也就更大。

Dr. M擔心解釋不清楚,特意給我畫了一個馬圖作比喻

這位美國專家的話,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我頓時覺得未來的治療之路豁然開朗。曾經一些朋友告訴我,在美國,癌症不是絕症,而是一種慢性病。現在看來,此言不虛。當腫瘤進展到新的情況,總會有新的方案來應對,即使腫瘤已經到了中晚期,也可以長期與癌共存。癌症不再是可怕的絕症,它成為可控、可治的慢性病!

科學的驗證,終結了我的最大困擾

我開始了在美國的治療,奇怪的是,幾乎同樣的化療方案(只是減少了貝伐珠單抗),在國內需要化療12個小時,而在美國只需要3個小時!

美國醫生說不需要輸那些保肝、保腎的藥物,而且門診不需要住院。這些人性化的設計,讓我的治療輕鬆不少。至於多處骨轉,Dr. M說有癥狀才進行放療,現在用化療藥物的過程也是在縮小腫瘤的過程。

遠在異國他鄉治療,我的「中國胃」時常發起「小抗議」,我正在糾結能不能吃牛羊肉、魚蝦類的美食,醫院腫瘤科的營養師告訴我,原來肺癌患者的飲食並沒有什麼所謂的「禁忌」,沒有證據表明這些發物會誘發或加重癌症,建議就是多吃高蛋白的食品,少吃一點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而我來美國之前最大的困擾——阿法替尼or奧希替尼該如何選擇的問題,Dr. M擺出了許多「鐵證」,來印證他和國內醫生不同的建議。

國內醫生主張循序漸進用第二代肺癌靶向藥物阿法替尼,而Dr. M 則主張直接跳到第三代的靶向藥物奧希替尼,因為有數據表明奧希替尼對EGFR 18和20號位突變也有效。同時,如果先用阿法替尼耐葯後再用奧希替尼,與直接使用奧希替尼對比,後者耐葯時間更長

研究表明奧希替尼對EGFR 18和20號位突變有效

Dr. M用豐富的臨床經驗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醫學科普課:雖然第二代EGFR抑製劑阿法替尼對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非常有效,但幾乎所有患者最終都會產生耐藥性,其中大約50%-60%患者的耐葯是因為EGFR T790M突變引起的,而奧希替尼就是針對具有 EGFR T790M突變的患者,它是EGFR的不可逆抑製劑,能和分子靶點形成共價鍵,所以應答持續更久,產生耐葯的機會相應減少,而且屬於第三代的奧希替尼更能突破血腦屏障,消除腦轉的隱患。

Dr. M畫圖給我解釋用奧希替尼的原因

回想我在為下一步治療而一籌莫展時,多麼希望有一個醫生能夠幫我分析病情、傾聽我的心聲,這樣的簡單要求,在國內難以實現,卻在遙遠的大洋彼岸兌現了。

美國醫生的幾句話,把困擾我多時的問題化解了,我不僅知道了化療耐葯後要使用哪個葯,更因為它背後強大的數據支撐而信心百倍,這也許正是美國循證醫學對患者的意義所在。

在美國待久了,我了解到的信息也越來越多。原來,美國早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已達到70%-90%。我曾幻想過如果在第一次發病時就到美國治療,那麼結果會不會完全不同?總算命運待我不薄,讓我在治療的迷途之中看到了一片新的希望。

也許此時談治癒還尚早,而我赴美治療的更大受益是懂得了怎樣帶瘤生存,怎樣讓癌症從絕症變成慢性病,怎樣在治療的同時能保證生活的質量,讓我活得更久、更有尊嚴!

現在,我時刻都在關注著癌症研究的新進展,那些不斷刷新的記錄總是鼓舞著我,讓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放棄希望,就一定能等來人類徹底攻克癌症的那一天!

不久前,程先生剛剛結束了在美國的治療,帶著用藥方案返回國內。我們欣喜地看到他的治療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原發病灶和轉移灶都有不同程度的縮小,病情進入了平穩的階段,目前採用單葯培美曲塞來控制,定期隨訪。這位愛思考的抗癌英雄,取得了他人生中的階段性勝利,而未來更廣闊的天地正等著他去擁抱。最後套用一句抗癌圈的名言,面對癌症,有時智慧比堅強更重要!

我們為您提供(點擊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癌症 的精彩文章:

老婆患癌症不離不棄陪伴左右是個好男人,今酒駕被網友選擇原諒
無聲的殺手!這10種癌症沒有任何跡象或癥狀!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