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意如意如我心意——雍正和乾隆的如意

如意如意如我心意——雍正和乾隆的如意

1

如意傳

如意的起源說法不一,但普遍認為是跟佛教傳入中國有關,與中國古已有之的搔癢工具 『不求人』結合,隨著佛教的發展壯大,在魏晉南北朝時被貴族士人所青睞,開始成為等級和精緻生活的象徵。至唐朝時,則逐漸擺脫『不求人』的功能性,在製作上更加講究,器形材質更加豐富,演變成有吉祥寓意的生活擺設器具。到了明代,如意已儼然進入書房文玩的行列,明代許多閑情小文中皆見如意身影。隨著明代後期世俗生活的豐富,各種吉祥設計和圖案應運而生,如意,憑藉自身的名號,和自己悠久的歷史,在各種吉祥文案中脫穎而出。

而真正讓如意變成吉祥紋飾、吉祥器物代表則是在清代,尤其是乾隆的助攻,使如意發展達到了頂峰。宮裡每逢喜慶年節,皇帝皇后太后壽誕,臣子們都要進獻如意以表祝福,八方朝拜,如意為先。慈禧六十大壽時,有貢品如意9盒,每盒9柄,取『九九如意』之意。

2

四爺的如意

雖說乾隆把如意推上了吉祥寶物的巔峰,但他的皇阿瑪雍正其實也是愛如意之人。在雍正《古玩圖》中,大維德版本和VA(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兩個版本中大大小小共有19柄。材質眾多。

大維德藏,雍正《古玩圖》,細節圖, 如意示例.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雍正《古玩圖》,細節圖

據清宮檔案記載,雍正五年,也就是雍正50歲壽辰時,怡親王恭進了天保九如,也就是九柄如意,極其講究,取《詩經·小雅·天保》中,『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如松柏之茂』 之吉祥寓意。

天保九如

黃楊木如意一件,上嵌「如山」金字 二個

鸂鶒木如意一件,上嵌「如阜」金字

紫檀木如意一件,上嵌「如南山」金 字三個

象牙茜綠色如意一個,上嵌紅瑪瑙 「日」字一個,上嵌「如日」金字二個

花梨木如意一個,上嵌白玉月牙一 個,「如月」金字二個

沉香如意一件,上嵌「如松」金字二個

柏木包木如意一個,上嵌「如柏」金 字二個

白檀香如意一件,上嵌「如川」金字二個

十二美人圖其中《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立持如意》軸中,繪有仕女手持如意在庭院賞花。畫面的色彩呈現低調的大地色系,仕女穿淺紫羅衫,手持竹雕靈芝如意,周圍環繞著各色牡丹,暗喻著 『富貴如意』。

故宮博物院藏,《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立持如意》軸,清,絹本設色,縱184cm,橫98cm。

故宮博物院藏,竹雕靈芝如意,長35.9cm

上圖人物手持如意,跟這柄如意似乎如出一轍。如意曲柄翹首,呈天然靈芝狀,頗具雅趣。

而有關雍正的繪畫中,他也經常隨身攜帶著心愛的如意。

故宮博物院藏,清人畫《胤禛半身軸像》,氣定神閑。

四爺手持木雕蓮花如意,眼神淡定的看著鏡頭,手呈蘭花指,完美演示如何拿如意讓別人拍照。從如意顏色判斷,似乎為黃楊木材質。黃楊木是產自我國南方的一種木料,生長百年,直徑才加粗一尺,其木質柔韌細密,色澤淡黃。而故宮也有類似如意藏品。

故宮博物院藏,黃楊木雕蓮花如意,長32.8cm

此柄如意柄雕作四莖扭纏狀,如意首則由荷花與荷葉組成。

《雍正觀花行樂圖》,故宮博物院藏

法國吉美藏,《雍正全身坐像》。畫中雍正手持如意。

3

乾隆的如意

相比雍正,乾隆時期的如意樣式,材質,製作之精細繁雜,無人能及。天下最精粹華美的如意紛紛被貢入皇宮。於是在紫禁城內,卧榻,寶座,案頭等角角落落都有如意的身影。

乾隆詠如意

「一柄曲拳代談者,琳玢古色錯金銀。誰知子氏猶尚質,已有欣於如意人」。從乾隆詠如意的詩作來看,他喜愛如意的程度無人能出其左右。他認為如意不僅是一種吉祥之物,可置文房,案幾,而且是是一種代言之物。在與朝臣清談時,若有如意在手,便會心情舒暢,妙語驚人。他還把如意視為『佳朋』並時常寫詩詠嘆。從乾隆的御制詩看,他喜歡竹根、檀木、白玉和仿古銅如意。英國大使馬爾嘎尼在日記中記載:「所經各宮及各屋,必有寶座,寶座之旁,必有如意。」可見乾隆到哪都帶著如意,所以各類關於乾隆繪畫中,常常可以見到如意。

《少年弘曆采芝圖》,故宮博物院藏。圖中弘曆著漢族衣衫,手持芝形如意,神態安詳,舉止閑雅。

故宮博物院藏,佚名《乾隆帝薰風琴韻圖》軸,細節。

畫中穿漢裝的乾隆帝端坐榻上,膝上橫琴,雙手輕撫。六名小童分侍左右,或持如意,或握竹杖,或端茶盞,或捧圖書,或澆花卉,或整理桌案,井然有序。

故宮博物院藏,《乾隆帝歲朝行樂圖》軸,清乾隆,丁觀鵬 、郎世寧等繪。乾隆對新年伊始的第一天,即歲朝(元旦),尤為重視,每到這一天,他要與家人團聚在一起,在宮苑內點竹放炮,祈求平安吉祥,如意自然也成了出鏡率最高的物件。

故宮博物院藏,《弘曆雪景行樂圖》軸,清,郎世寧等繪

如意不僅僅是大臣們進貢給皇帝的貢禮,同時也是皇室為表恩寵,常常賞賜給大臣的禮物,也是他送給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贈禮。1792年喬治三世派使臣來訪清朝,其中帶回去的禮物就有一柄玉如意。在承德熱河接待英國使團,乾隆就賞了三件玉如意,一件白玉如意,另外兩柄綠玉如意。對於18世紀的歐洲而言,玉以及玉器物件都是完全陌生的, 更別提如意這樣奇怪的造型了,大使(不識貨的)馬爾嘎尼在日記里寫:「。。。像白色瑪瑙的石頭。。。中國人視為珍寶,但我看來並無多大價值。」

其中一件碧玉綠如意,被出使使團副使喬治斯丹東(George Staunton)接管,後者又傳給了他的兒子,他兒子1824年創建了皇家亞洲學會(Royal Asiatic Society),並把這柄如意捐贈給東印度公司博物館,這些藏品後來又被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接管。所以,馬爾嘎尼不稀罕的玉如意,被副使斯丹東精心的保管,現收藏於VA博物館。而馬爾嘎尼的如意,卻失去了蹤跡。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品,長:35.5厘米

英國皇室收藏中,也有一件類似玉如意,學者推測,也許就是當時乾隆賞賜馬爾嘎尼的碧玉如意。(John Ayers,Chinese and Japanese Works of Art in the Collection of Her Majesty The Queen: Volume III.)

英國皇室收藏,長34厘米

4

結語

研究清宮收藏,或者閱讀清宮檔案,雖說偶爾嫌棄乾隆帝的常常炫耀式的花哨風格,但卻也不得不承認,他對中國文化的驕傲以及推廣,真的是無人能及。即使過去了幾百年,康雍乾中被討論,被提及,被研究,還是他的呼聲最高。說到底,他擁有那些珍藏, 利用自己批摺子的課餘時間,謝謝御題詩,把玩一下自己的藏品,有何過錯呢?如若花些時間,細細讀來,他還真是個有趣的人,如果說提到雍正是品味,那乾隆就是個趣味,品味是拿來欣賞,但日常相處,卻希望他是個有趣味的人,此時,我竟然恍惚的喜歡上了乾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是素心人 的精彩文章:

TAG:我是素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