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是誰為她「平反昭雪」?還她一世孝名!

是誰為她「平反昭雪」?還她一世孝名!

東海孝婦傳千古,於公昭雪美名揚!於公是誰?

於公是漢宣帝時著名丞相於定國的父親,其名不詳,東海郯人(今山東省郯城縣),為縣衙掌理獄訟的官吏,精通法律,治獄勤謹。無論大小案件,他都詳細審理,認真查訪佐證,因而判斷獄訟公平允當,被判的人,莫不心服口服,毫無怨恨。可以說是個極有名望的人,深得民眾擁戴,郡中為他立生祠,號稱於公祠;死後封土堆墳,昭昭然傳世千古。

於公擔任東海郡郯縣獄吏期間,曾力主為受誣獲罪的東海孝婦平冤,從而名揚千古,被後世萬代景仰。於公察知周青因純孝而致死婆婆案為一樁大冤案後,寢食難安,依據自己查證的事實多方為其表白昭雪,尋求生路。無奈縣官昏憒,太守愚昧,不顧於公再三秉公據實直諫,不作詳細勘察而草菅人命,糊裡糊塗地將孝婦處死。平民孝婦無罪而遭誅,於公憤而棄職回家。後新太守到任,造訪於公故里,於公乘機便將孝婦冤案全部卷宗呈出。新太守因此為孝婦平冤,並親身到孝婦冢致詞祭奠。對於於公的美德善行,四方百姓無不有口皆碑,世代傳頌。

西漢於公墓坐落在郯城縣城西關,在西外環路東一百五十米許(與縣城東外環路側的孝婦冢遙遙相對)。封墓的周圍樹木蔥鬱,草花搖翠吐香,池塘映照藍天白雲,靜謐肅穆,祥和端瑞。說起來,於公生前只是西漢時期郯縣的一個普通獄吏,死後讚譽加身,歷代官吏百姓頂禮膜拜,修葺墳冢,香火不斷,雖歷經兩千多年兵燹戰亂,風雨侵蝕,其墓葬卻至今保存完好,這不能不說是上蒼不泯厚德,天地自有公義,民心所向清流。

於公墓封土高大,佔地二畝許。相傳於公去世以後,百姓感念他秉公執法,斷案如神,洗冤昭雪,一心為民,凡路過之人,均自動兜土添墳,日久天長,墳墓上的封土越來越多,越積越厚,形成高大土墩,於是民間遂以「大墩」名之。該墓東西寬一百米,南北長一百二十米,中心封土高七米。墓前有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郯城知縣趙節重立石碑一幢,碑文為「漢於公墓」。該墓是郯城縣保存較為完整的漢代墓葬之一,現列為省級重點文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漢朝的奇葩制度,每值一個皇帝要死了,才能讓一批人獲得京城戶口
我們一直說某某是漢奸!你知道中國第一個漢奸是誰嗎?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