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際自然攝影大賽「中國第一人」袁明輝:自然攝影教會了我一種預見感

國際自然攝影大賽「中國第一人」袁明輝:自然攝影教會了我一種預見感

溫飽之後

「青睞」帶您

追求更高的人文品質

手記:「詩和遠方」太飄渺 不如抓住眼前的美好吧

人們常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可看完袁明輝的照片之後你就不由自主地會去思考一個問題:眼前的生活就非得是苟且的么?只有詩和遠方才是美好的么?袁明輝自己也會思考這個問題,他說透過表象發現生活之美才是他作品的本質。衰敗的枯葉、不起眼的毛毛蟲、打了彎的小植物……你彷彿從他的照片中讀出了一個個小故事,當然也讀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1月27日的這場講座也確實是機緣巧合,袁明輝常住武漢、是個地道的武漢人,這次因事來到北京才有了和「青睞」的這次相約。講座當天,大家關於攝影的問題非常多、也很具體,現場有一些觀眾特意帶了自己的設備想來和他溝通,袁明輝興到濃時還拿了觀眾的相機現場演示起來,為大家還原了一下在大自然中他是如何工作的。

這場講座恐怕是「青睞」眾多講座中少數幾個全程「黑燈」的講座,為了照片最佳的欣賞效果,袁明輝主動要求關閉現場光源,引領大家不看他而看屏幕。他一幅一幅講解著他的作品,大家就這麼在黑暗中望著屏幕中的大自然,如痴如醉,彷彿走入另一個時空,後來活動結束在會員群里也有一些朋友提到這的確是一次「視覺盛宴」,讓他們對自然更加熱愛了。

▼袁明輝的攝影作品

袁明輝一邊講著,也一邊滲透著他對攝影的理念:不愛後期製作,覺得參數和技術不是第一位重要的,捕捉到獨一無二的氛圍和意境卻是最重要。生活中熱愛攝影的人很多,像袁明輝這樣把攝影玩兒出名堂的人卻並不多,當然包括袁明輝自己也覺得「玩兒出名堂」不是最終目的,只要能愉悅自己,也愉悅他人,在這過程中屏蔽生活中的紛擾,從身邊看似微小且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麗、發現意義,不也是一件樂事?

▼ 袁明輝 攝影/朝陽山人(青睞會員)

| 三年時間,他把國外所有的自然攝影獎項拿全

我叫袁明輝,是一名自然攝影師,我選擇的主攻方向是拍攝微距。2015年的時候我自己想,我用業餘的時間已經把難度最大的幾個比賽拿下了,自己如果為了一個更崇高的目標孤注一擲去奮鬥一下的話,可能會創造一個更好的成績。於是2015年,我辭職了,本來我是在一家國企當書記的。我覺得自己可以從另一個方面提升一下自己,所以用了2015、2016、2017三年時間,把國外所有的自然攝影獎項,包括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獎項,也是我最看重的比賽,全部得完了。

其實別人也跟我說,你拿了這麼多獎幹什麼?別人拿一兩個國際獎項就夠了,你為什麼要全部拿到?當然也有一些說風涼話的,說我拿了這麼多獎,肯定是一個貪圖名利的人。其實我參加這些比賽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當我登錄這些比賽的網站去查看獲獎作品的時候,發現很多這些比賽,除了其中的第一個比賽我是第四個獲獎的中國人,其餘的都還沒有中國的獲獎者。我看到這些比賽都還沒有中國人獲過獎,所以我覺得必須要漲一下中國人的士氣,就參加了比賽。今天我很願意來和大家分享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我很願意中國人能夠走向世界,展示中國物種的美麗,展現我們中國的風貌。

| 別人覺得「什麼都沒有」的畫面 可能是一幅隱藏的佳作

這張作品叫《倒影的反思》。其實大家現在看到的視覺效果和我當時的拍攝正好是相反的。我當時拍攝時的視覺比現在正好旋轉了180度。當時拍攝的時候天色已經很暗了,太陽已經落山了沒有什麼光,要抓緊時間拍攝。我要找到構圖,就是要讓畫面的四個角和邊緣分別都有四葉萍均勻的分布,這張畫面的構成效果會更好一些。正當我在很認真地拍攝的時候,耳邊突然響起了一聲炸雷:你在拍什麼?我嚇了一跳,回頭看到是一個年輕人,應該是一個大學生。他聽到聲音就說「給我看一下」。在我心目中這是一幅很優美的作品,因為我當時是彎下腰,就對著這個畫面,他順著我的鏡頭去看,應該知道我拍了什麼。

▼倒影的反思

他認真看了一下前面的景色,說了一句「什麼都沒有」(眾人笑),就走了。我回到家在整理這個畫面的時候,覺得旋轉180度這個畫面會更靈動,四葉萍彷彿飄飛在空中了。

我突然又想起這個學生的這句話,為什麼我覺得很美的作品,他覺得什麼都沒有呢?我覺得他的想像可能是我應該拍攝的是一個很具體的東西,那樣才是在拍攝一個主題。可能他覺得這樣的影子根本不能算作意象。這些很散亂的四葉萍,他也沒從中找到一個主體出來,從他的思維去理解,可能這種方式他會說什麼都沒有。

| 換一種角度觀察植物 我從大自然里學到不少東西

這幅作品是《成長的龍舌蘭》。這是第八屆英國國際攝影聯賽微距藝術組的冠軍。當時也是亞洲攝影師第一次在這個比賽上面獲得冠軍。我覺得奇怪,外國人的審美胃口很不一樣。我覺得國際的自然攝影師他們都有很多很優秀的作品,為什麼這張作品很獨特地成為了冠軍?我覺得應該是由於我的一種觀察力和我的想像力,讓他們覺得有趣,這是一個成功的原因。

▼成長的龍舌蘭

光從植物園溫室里一扇窗子里照出來,讓這幅畫面有了三維的立體的效果。正在生長著的龍舌蘭的葉子的根部,大家一般不會注意到這個畫面,大約在離地面一寸的距離,有這麼一對龍舌蘭的葉子疊加的畫面。它們的葉子的線條就像女性身體的曲線。而植物生長的線條和人生長的線條,在此刻有了一個驚人的巧合。我覺得可能是我的這種觀察和思維方式讓評委覺得很有新意。

拍攝當中我有時候已經在水裡呆了兩個多小時,我再站起來的時候,腿都已經抽筋了。因為水下太冷了,大腿抽筋很厲害。有人會對我說,你拍這個好像很苦。被蚊子咬了那麼多包,會忍受毒蟲,呆在空調房裡多舒服呀。你為什麼要去冒這個險?不怕中暑嗎?其實我覺得吃別人吃不了的苦,拍別人拍攝不了的作品,你嘗試了別人嘗試不了的對自然的感受,這就是一種幸福。因為我從大自然裡面學到了更多的東西。

▼毛毛蟲的理想

作品《毛毛蟲的理想》主角是毛毛蟲,可能很多人在看到毛毛蟲的時候都會覺得很噁心很可怕,但是我覺得能把這種令人厭惡的東西拍出它生命獨有的一種美出來,能夠從中揭示出一個生命的過程,就好像是從我們人類的理解去揭示生命的本質。我認為我後面的作品圖說一定起到了絕對的加分。

互動

拍攝主要在於前期工作 而非後期PS

問:您拍的照片是什麼格式?

答:我拍攝的是用相機的RAW格式和JPG精細格式共同存儲。我認為我在拍攝中做的工作主要是在前期要去研究,如果說拍攝了作品後期再去調整太多的話,就會變得有些假,前期的精力做足就行了。

雖然我不做後期,但是我為什麼要用RAW格式呢?是因為每次作品如果入圍了,並獲了獎,國外的評審組委會是一定會讓你提交原始的RAW格式的文件的。他們要去驗證你作品的真偽。這是因為作品獲獎以後在出書或者展出的時候,它就不用再後期了,可以直接用現成的。

通常比賽的時候都是允許輕微的對比度調整和剪裁,這些可以通過RAW文件去驗證,但我通常就是讓自己在前期做到最好,不去剪裁調整。我今天給你們看的這些作品,大部分都是原片,有一些進行了輕微的對比度調整。輕微的調整對比度對於後期來說根本不算個事。因為我沒有去增減元素也沒有讓畫面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講座現場

拍攝自然場景從不用腳架 遮光罩可作「物體固定器」

問:您拍攝的時候用架子嗎?

答:不用架子。我認為架子一般用來拍一些呆東西、死東西,比如植物。但是當在大自然環境中的時候,這些昆蟲都是活的,它隨時可以飛走。比如說我面前的這個三腳架,當你想用它的時候,你需要把它拉開。但是這樣腳架就會覆蓋周圍很多草的空間。它很可能會影響到你面前的停留的拍攝對象。用架子拍攝,是你即使等到了也不會特別好拍。比如有時候昆蟲會停留在草的上面或者下面,當你左右移動構圖的時候,可能會驚擾到它,構圖就會非常不方便。所以在拍攝這些畫面的時候,我通常是會把感光度打高。這樣就可以讓快門速度升高,然後在光圈的選擇上才會更有餘地。

問:外面的環境哪怕只有微風,葉子和花也會抖動,您如果不帶三腳架,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答:有一種方式解決。我們通常在微距拍攝的時候,有人會把微距鏡頭的遮光罩下掉,覺得微距鏡頭這麼大還戴著遮光罩很不方便,不知道大家在拍攝中是否有這種做法?其實微距鏡頭的遮光罩在很多時候會起到三腳架的作用。

我用現場的相機簡單給大家舉個例子。大家想像這是一個微距鏡頭,我們可以離得很近去拍攝,比如說我要拍這朵花,它在抖動,你又想拍攝得很清晰。當我移動靠近它的時候,花還在抖,這時候我可以把遮光罩靠在手指頭上面,輕輕把花的枝幹穩住,花就不會動。你的鏡頭本來是在動的,調焦總也不準,因為在使用微距鏡頭的最後關頭,因為是定焦鏡頭所以近一點遠一點差別會非常的大,就拍不清楚。這個時候當你靠近,就有個技巧,就讓它在你的手肘上動,比如我想拍攝花心,這時候移動近了就停下來,這樣利用手和遮光罩就可以任意移動,花不會抖。現在假如有很強的風,我們就尋找一種相對靜止,當它們靠在一起,一起動的時候,再怎麼大的風都可以拍得很清晰。這是我在微距自然攝影中自己琢磨出來的東西。

光圈快門等參數重要嗎?重要,但絕不是第一位的

問:您拍攝用的是什麼鏡頭?

答:每次參加活動都會有人問這個問題。我用的是騰龍的90和騰龍的180。這在書中也全部有解釋,我使用的是什麼相機、什麼鏡頭、什麼焦距,還有關於光圈、快門速度和感光度的設置,全部都有。

大家經常會問這些技術性問題,問完使用的相機就會問你這張作品光圈、快門分別是多少?其實打個很簡單的比方,比如我身後的畫面,我現在告訴你我是用5.6的光圈拍的,你相不相信?如果再告訴你使用4的光圈拍的,你會不會相信?你可能也會相信,但其實只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

了解這些並不是你拍攝一個好作品的關鍵,最主要是看這張作品的氛圍,攝影師怎麼處理畫面的構圖。當你到現實環境中去拍攝的時候,不同的焦距可能都會讓畫面產生類似的效果。因為在大自然中,光線瞬息萬變,情況很複雜,你無法預測這是怎麼樣的場景。其實大自然教會了我怎樣去攝影。它教會了我怎麼樣去用光,怎樣去理解一天中光線的變化。這時候在拍攝中我就會有一種預見感,比如光線什麼時候會過來,會營造出什麼樣的不同效果。

問:您的白平衡一般怎麼調整?

答:我多數使用自動白平衡。相機里另一種陰天的白平衡我也經常使用。因為有時候在陰天的或者沒有光線直射的環境下拍攝,葉子的質感和色彩就會不一樣,用陰天的白平衡可以給畫面增加一些暖調,色彩會呈現得更真實一些。

▼現場排隊簽售

在我身邊很小的世界裡拍攝獨一無二的東西

問:您在工作的時候會花多長時間用在攝影上?怎麼把您的愛好達到這麼高的成就?

答:我以前在上班的時候,早上上班下午就可以去拍,上下午班的時候,早上可以去拍,上晚班的時候白天可以去拍。這樣相當於我一個星期天天都可以去拍,把時間利用起來。後來當我的攝影做出一些成就我就辭職了,這樣就能更好地掌握我的時間。當具備拍攝經驗和昆蟲知識,可以隨時去拍攝,這也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其實我的這些作品大都是在離家20公里以內的範圍拍攝的。我們知道美國國家地理、英國BBC等也拍過這些,他們的團隊一拍幾個月,我們拍得過他們嗎?只是在重複別人走過的路。所以我覺得微距帶來的不同體驗是,它是在我身邊很小的世界裡,可以拍攝到一些獨一無二的東西。

問:老師我也想到外國得獎,我該怎麼去查找這樣的機會?

答:在這本書的後面我把在國際上所有的專業類比賽獎項的名字、網址都寫出來了,也有比賽的介紹,大家可以自己到網上去查找。其實在這裡我給大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你可以學習其他攝影師的理念,打開新的眼界,如果你有心研究也可以學習很多年以前和現在不同的攝影技巧,了解自然攝影領域的進化和理念變革。我英文的口語並不行,因為以前的應試教育只是考了學位就行,學了都丟光了,時間久了單詞也會忘記。這時候就可以藉助翻譯軟體,可以簡單地把參賽規則翻譯出來。還有投稿時可以把前幾年的作品看一下,把自己的作品和獲獎作品類比。這樣也可以判斷自己的作品有沒有希望獲獎。

文/雷若彤 武冰聰

編輯/張嚴涵

供圖/武冰聰(除署名外)

圖文排版/張艷艷

「青睞」活動回顧

1月13日,京城雅集 瓶花藝術家徐文治教你如何在寒冬里插出春色

1月14日,聽徽州「守護者」張建平講述徽州之美

我們還將繼續……

青睞

為物質剁手

不如為精神消費

北青天天副刊

微信公號:bqttfk

活動聯繫人微信號:ttfkq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天天副刊 的精彩文章:

鄧曉芒:希望站到死中去看生

TAG:北青天天副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