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曹國平:一個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唐代詩人

曹國平:一個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唐代詩人

一個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唐代詩人

曹國平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在中國,想信稍有點文化的人,都不會不知道這兩句膾炙人口的唐詩吧。它是唐代詩人劉希夷在他的《代悲白頭翁》里寫下的精彩金句。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

此詩,構思精妙,意境新穎,一唱三嘆,典盡其妙。風格清麗婉轉,情感沁人心肺。使人讀之深陷其中,掩卷回味無窮。

然而,細心的人會發現,《全唐詩》里,第八十二卷中收錄的《代悲白頭翁》,署名作者是劉希夷。而第五十一卷中亦收錄了該詩,題目成了《有所思》,詩中「洛陽女兒」變為「幽閨女兒」,其餘隻字未變,作者卻是宋之問,這是為什麼?

人們也知道,清康熙年間編修的《全唐詩》,由於內容浩繁,編纂時間倉促,書中誤收、漏收、重複,次序混亂、考證粗疏等問題確實不少。但,一首詩換上一個題名,改上兩個字就易其主的,也頗為奇巧。

這裡,就引出了本文要講的主人公,劉希夷的親舅舅宋之問。一個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唐代詩人。

宋之問雖是劉希夷親舅,但他們年齡相差無幾,屬同時期人。劉希夷少年有才,唐高宗上元二年中進士,善彈琵琶,落拓不羈。其詩以長篇歌行見長,文采恣肆,詞旨悲苦,多依古調,寫的一首好詩。他的《代悲白頭翁》成詩之初,曾私下與宋之問交流。宋之問一見傾心,大加讚賞。一遍遍吟著「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一聯,更是愛不釋手。哪知道,好詩引出了壞心事,宋之問產生了想佔為己有的卑鄙念頭。他厚著臉皮向劉討要這一聯,想用入他自己的詩中,並承諾給其種種好處。當劉希夷不答應時,他便惱羞成怒,頓生殺機。用當時一種流行的「土囊壓殺」法,將自己的親外甥活活殺死。說來手段極其恐怖,就是用裝滿黃沙的麻袋,壓在被害人的胸口,使其窒息而亡。

這樣,年僅30歲的劉希夷,就因為兩句詩寫得好,慘死在自己的親娘舅手中,老天真是缺位呀!今天聽起來,仍令人毛骨悚然,膽顫心驚。由此可見宋之問人格之低下,道德之敗壞,自私自利,卑鄙殘忍和極度虛榮的一面。

如此說來,宋之問好象是一個不學無術,欺男霸女的浪蕩公子了。其實不然,他與劉希夷乃同年進士,也是唐初一位頗有名氣的天才詩人。

嶺外音書絕,

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這是,宋之問被貶瀧州。受盡磨難,偷偷潛回洛陽途中寫的一首《渡漢江》。這首詩思鄉情切,表現了對家鄉和親人的摯愛之情。前兩句追敘久居嶺外的情況,後兩句抒寫接近家鄉時矛盾的心情。全詩語雖淺顯,意卻深邃,描摹心理,貼切入微,不矯揉造作,自然至美。被選入我們現在的中學語文課本。可見其對後人影響之大,絕非無名之輩。

平心而論,宋之問是個才華橫溢的飽學之士。

從小就是一個聽話用心的好學生。十年寒窗苦讀,他考取了功名,業餘時間搞創作,也贏得了詩名。年紀輕輕,就與「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一起分配到習藝館。這雖然是一份沒有實權的工作。但卻很是體面,在此期間,宋之問的才氣名氣蒸蒸日上。後來又結識了當時諸如張說、劉知己、沈佺期等文化界知名人士。

據《唐詩紀事》記載,一次,武則天游龍門時,舉辦了一場詩歌大獎賽,宮廷詩人,文化名流,參加者眾多。奉旨作詩,自然緊張而有謹慎。有人抓耳撓腮苦思冥想,有人順水順風奮筆疾書。場面格外引人矚目,牽動人心。因為女皇有言在先,誰先成詩,御賜錦袍一件,作為獎品。所以誰人不是百倍努力,其止是獎品,更高得是榮譽,能在女皇面前露一手,定會前途無量。

左史東方虯捷足先登,率先成詩,武則天龍顏大悅,當即賜下錦袍。東方先生自然感激涕零,捧著錦袍,五體投地叩謝皇恩。然後頗為自得,坐回自己的位子。

然而,沒過多久,緊接著宋之問也寫完了,呈上聖前,武則天搭眼一看,心中一驚,宋之問好文采呀!女皇大加讚賞,以為其意境更勝東方虯一籌,隨令將東方虯手中的錦袍拿下,賜給了宋之問。轉瞬之間,錦袍易主。可憐的東方虯狗咬水泡瞎高興,屁股沒坐穩,就被人擼了綿袍,甚是難堪。宋之問倒是心花怒放,喜笑顏開,樂得找不著北了。

那麼,宋之問的詩究竟好在哪裡呢?看看這首詩的尾句兩句,就略知一二了。

吾皇不事瑤池樂

時雨來觀農扈春

馬屁拍得多麼熨貼!這一次詩賽以後,除給他帶來了無限榮光的聲譽之外,更使他的虛榮心,做官欲急劇膨脹,更加讓他利令智昏,人格變形,走向一個卑鄙無恥的境地。

為自己的前途官運,攀龍附鳳。宋之問巴結上了武則天的寵男張易之兄弟,極盡獻媚奉迎之能事,甚至給張易之提尿壺,完全失掉了一個文人詩人的臉面,毫無一點點操守可言。也無一個詩人應有的氣節與風骨。

更有甚者,由於宋之問外表貌美,是個帥哥,雖不比張易之那樣的專業「蓮花面首」,但也是人材出眾。他也想利用這種天然資源,上言武則天,想弄個類似於「小蜜」職位的肥缺乾乾。

明河可望不可親,

願得乘槎一問津。

更將織女支機石,

還訪成都賣卜人。

這是宋之問寫給武則天「情詩」《明河》篇中的句子。豈知武則天是個很講究的主,雖然,她很佩服宋之問的才華,但因為他有口臭這個毛病,就沒有被批准。這讓宋之問很失望,更加不顧一切的去投靠討好張氏兄弟。

到公元705年,武則天年事己高,卧床不起。張氏兄弟轟然倒台,宋之問因為跟的太緊,立即被貶到遙遠的南方瀧州(今廣東羅定縣)。當時,那是蠻荒苦難之地,在皇宮京城習慣奢侈生活的宋之問,哪能夠受得了艱苦,不到兩年,他就偷偷逃回了洛陽。前邊那首《渡漢江》,就是他逃回途中所寫。一個罪人,聞風喪膽,凄凄慘慘,已經沒有在朝的驕橫得意之色。所以詩寫得極為凄愴,也很能引起人們的共鳴。那首詩反而成為了他詩中的上品。

回到洛陽,宋之問如喪家之犬,無處可去,老朋友張仲之收留了他。住在張家,衣食不愁。宋之問本該感恩戴德,靜下心來,好好修正一下自己的人格和品德。那知他就是一隻喂不熟的白眼狼。很快,他又辦了一件令人不恥的骯髒醜事。

當時,權臣宰相武三思在朝中作亂,張仲之與駙馬都尉王同皎等人召開秘密會議,商量要除掉他。只說宋之問是自己朋友,並沒有避違他。那知道他把這看成又是一個接近權貴的好機會。想也沒想,立即出賣了與之有恩的朋友。就這樣,因為「檢舉」有功,將功贖罪,很快又得以晉陞入京,重新做起了大官。而那個張仲之、王同皎等好朋友在牢獄裡被三提七問,嚴刑逼供,打得遍體鱗傷,血濺衙堂,命喪刑場。至此,天下誰人不罵宋之問,算什麼狗屁文人。枉有一身才氣,卻是卑鄙小人。中國文化最蔑視得就是,賣友求榮,害友圖進的可恥行徑。

小人常有得意時,宋之問也不例外。景龍三年,唐中宗在昆明池主持詩歌精英大賽,宋之問又出了一次大風頭。

這是詩歌實力派之間的華山論劍。當時如有電視台,一定會全國現場直播,如有微信,必定刷屏。

那時,由美女主持兼評委上官婉兒負責評判。一時間,樓上紙片紛飛,一首首詩歌稿件在眾人的驚詫目光中紛紛飄落,淘汰出局。最後,只剩下宋之問和沈佺期兩人的詩握在她手裡。眾人斂聲屏氣,翹首以待,不知誰能得此桂冠。不一會兒,沈佺期的詩稿也被拋了下來。

美女評委上官婉兒宣布:二詩文筆旗鼓相當,但沈詩結句「微臣雕朽質,差睹豫章才」辭氣已竭,而宋之問詩結句「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陡然健舉,若飛鳥奮翼直上,氣勢猶在。宋之問勝!

緊接著,宋之問又以一首應制詩再度揚名,技壓群芳,出盡風頭,成為當時名揚天下的大詩人。

宋之問向來就是個很會造勢的人,就如現在人說,能把資源利用到極致。他憑藉名氣才華,又極積地活躍在京城。他巴結權貴之心又漲到潮頭,將目光移向新政權的執掌者,看太平公主得勢,就投靠太平公主,後見安樂公主權勢蒸蒸日上,又招降納叛,極盡奉迎安樂公主。宋之問腦子飛天快,且方向明確,管你是雄是雌,有奶就是娘。

他反覆無常,無情無義,朝秦暮楚,又怎能玩得長久?

唐中宗一高興,要將宋之問提拔為中書舍人,可太平公主不高興了,說宋之問在選拔人才時受賄賂了。情勢急轉,被提拔重用的人,轉眼成了被「紀委」約談的人,隨及被「雙規」,交司法部門處置。最後結論:以受賄罪貶為越州(今紹興)長史。

在被貶流放的日子裡,宋之問心有不甘,還在奮筆寫詩。在人生的最後幾年,他接觸社會,歷練生活。確實寫了不少好詩,他在越州寫的《祭禹廟文》,歌頌了大禹治水、救災拯民的千古聖德:

先王為心,

享是明德。

後之從政,

忌斯好佞。

酌鏡水而勵清,

援竹箭以自直;

謁上帝之休佑,

期下人之蘇息。

《祭楊盈川文》詩,採用四四制式,字字有聲,句句華麗,內容言簡辭切,情感悲涼真摯,催人淚下。還有《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題大庾嶺北驛》、《度大庾嶺》等等佳作。

詩歌成了他生命的支撐。也許他還心存幻想,希望依仗詩歌才華重京都返。在《題大庾嶺北驛》詩中寫道:

陽月南飛雁,

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

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

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處,

應見隴頭梅。

然而,事與願違。新上任的唐睿宗根本不吃這一套,因為鄙惡他的為人,以「獪險盈惡,無悛悟之心」又將其流徙欽州,後又轉至桂州。

艱難困境中,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著又換了一個新皇帝,唐玄宗登基了。那知道這位爺,最恨那些曾經擾亂過李唐天下的人,來了一個大清除。宋之問也沾腥帶臭,不但復官成了泡影,連命也被剝去。玄宗下旨,將其在流放地賜死,宋之問接旨,痛哭流涕,縱有滿腹詩文,再也無力回天。就這樣,「才華蓋世,無恥之尤」的宋之問結速了他炫麗而骯髒的一生,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宋之問一生,雖才華橫溢,但「三觀」不正,追名逐利,毫無道德,更無廉恥,不仁不義,心狠手辣。費盡心機,熬盡心血,一生殫精竭慮,跌跌撞撞,從無消停之日。結果還是空有滿腹文才,落了個身敗命裂的可恥下場。真是可惡可恨又可悲可嘆!

作者簡介

曹國平,男,河南省濟源市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原鄉書院 的精彩文章:

逸:孤獨是明月光華
周長風:啞巴鸚鵡

TAG:原鄉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