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軾用十八個字對自己的一生作了總結,卻成為了他的人生絕唱

蘇軾用十八個字對自己的一生作了總結,卻成為了他的人生絕唱

公元1097年,年已62歲的蘇軾被流放到海南島儋州。但他並沒有頹廢,而是把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在這裡辦學堂,介學風,以致許多人不遠千里,追至儋州,從蘇軾學。當地人一直把蘇軾看作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對他懷有深深的崇敬。1100年,朝廷大赦,蘇軾被任命為朝奉郎,回京任職。1101年三月,蘇軾由虔州出發,經南昌、當塗、金陵,五月份抵達真州(今江蘇儀征),蘇軾在真州游金山龍游寺時,寫下了一生中的最後一首詩——《自題金山畫像》。兩個月後,這位文壇巨匠不幸卒於北歸途中的常州市。

自題金山畫像

蘇軾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詩文大意:我的內心已然寂靜無欲了,不會再為外物所動。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無法拴系的小船。有人問我平生的功業在何方,我自認為那就在黃州、惠州和儋州。

蘇軾一生宦海沉浮,奔走四方,對沉浮榮辱保持曠達、冷靜的態度,這在他的詩詞中多有體現。但是此詩出語驚人,開端便說自己心如死灰,乍看似與詩人一向曠達豪爽的性格很不相符,但是在了解了詩人的經歷後,不難理解這是詩人此時真實的心理寫照。詩人在經受三番五次的打擊後,對官場、對功名、對榮辱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所以,「看淡空花塵世,放輕昨日浮名」,是詩人當時非常自然的一種心理狀態。政治上的身不由己,身體上的力不從心,讓詩人生出了這樣一種心死之哀。

也許冥冥之中詩人預感到了生命即將走都盡頭,作此詩時,是蘇軾去世前兩個月。回首自己的一生,幾起幾落,失意坎坷,縱然有忠義填膺的浩瀚之氣,也不得不化為壯志未酬的長長嘆息。多數時間,詩人只能慷慨悲歌,自嘆飄零。所以,接下來的「身如不系之舟」寫到了一生中的飄泊不定,抒寫羈旅漂泊的憂傷情懷。但是,蘇軾一生豪放曠達,在此暮年之時,他真的會在哀愁中沉淪嗎?且看後兩句「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一反憂傷情調,以久慣世路的曠達來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又找回了從前的自己,這才是真正的蘇軾。詩人認為自己一生的功業,不在做禮部尚書或禮部員外郎時,更不在杭州、徐州、密州(作者曾在此三地做過知府)。恰恰在被貶謫的黃州、惠州、儋州。也許詩人已經認識到了,他最大的成就,不是在政治上,而是在文學創作和造福百姓方面。恰恰是在他三次被貶謫的時候,他的文學創作有了一次又一次的飛躍。而每到一地,他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造福當地百姓,與他們結下深厚的友誼,這才是最大的成就。末兩句,語帶詼諧,有自我調侃的意味,卻也深刻地傳達了作者此刻的微妙心情。

也許蘇軾自己也沒料到,這首詩竟成為了他生命的絕響。而巧合的是,這首詩又是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首句是他晚年心情的寫照,後三句用十八個字,對他一生做了精準的總結。整首詩庄中含諧,直中有曲。表現了東坡其人其詩特有的風格。雖是絕筆,卻仍為一世典範。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山下我居士 的精彩文章:

李清照——關於愛

TAG:鳳凰山下我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