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詩仙」李白也曾落入俗套:終於知道為什麼官場馬屁拍不到位了

「詩仙」李白也曾落入俗套:終於知道為什麼官場馬屁拍不到位了

唐代大詩人李白才高八斗,壯志凌雲,立志要麼當高官做大事,要麼浪跡山水。於是,不少人都認為:李白從政是一步登天,沒有參加過當時比較完備的科舉考試。

其實不然,今天就讓我們看看李白的為官之路是如何的吧?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唐朝開元22年,34歲的李白從湖北安陸來到襄陽,前一年還在安陸的桃花岩當宅男,一邊讀書,一邊耕地,現在宅男當不下去了,打算找份工作。但傲氣的李白不想參加任何形式的考試,想要用人單位主動請他,但這請也得有人推薦。

在唐朝,找一個有分量的人給你寫一封推薦信,也是找工作的途徑之一。找誰呢?有個現成的人,就在襄陽。

此人是襄陽的父母官韓朝宗,人稱「韓荊州」,他推薦的賢才採用率很高,而且都能找到好工作,於是李白寫了封求職信——《與韓荊州書》。

想要介紹人樂意推薦你,你就得說些讓他高興的話,將對方擺到一個很高的位置上。李白懂這一套,信的開頭就是這樣的風格:尊敬的韓老前輩,我聽說江湖上流傳一句話,如果在封萬戶侯與認識韓老前輩之間選擇,那麼我們寧可選後者。為什麼韓老前輩您讓人敬仰到這地步呢?

因為,您老就是求賢若渴的周公穿越到唐朝。

坊間還有一傳說,周公在用工作餐的時候,聽說有奇才,立即吐掉口裡的雞腿和飯糰,馬上找有關部門落實人才的具體崗位,「豈不聞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

李白把韓老抬高到了周公的位置上,讓他下不來了,然後用仰視的姿態說:韓老啊,我小李就像那盤在谷底的龍,想要行情攀升,還得靠前輩您給個好評,勞您「收名定價」。

李白很怕沒面試機會,於是先打預防針:韓老,先拜託您件事,我只是一個窮小子,您可千萬別拿您的富貴來鄙視我的貧賤。

套完近乎,李白主動要求面試,除了面試還要求筆試,並且自己給自己規定了字數:萬言,自己給自己規定了交卷時間:倚馬可待。

字裡行間表面吹噓自己和韓老,其實是給對方壓力:韓老您是決定文章命運和人才命運的重量級人物,您老可千萬不要因為吝嗇您辦公室門口那幾平方尺的地,這分明在敲打韓老:錯過了我這樣的天才,後果請自負。

話越說越高,總得找個下來的台階,李白先抽掉自己的台階:承認自己在謀略方面不足;要把我厚厚的專著給您過目,又怕您老忙不過來,也實在不忍心污穢您老的視聽。

然後給韓荊州也找了一個下來的台階:萬一您騰不出時間面試我,那麼您就給我書寫工具,我自己恭恭敬敬給您寫好了。

李白這封求職信寫得才華橫溢,寫得牛氣衝天,不過,結果只有一個:沒找著工作,連面試機會也沒有。

為什麼?一則因為李白同學還是個窮小子,儘管他的才華確實高,但在沒有顯示出來之前,韓老是不會買他的賬的,至於他被李白擺到周公的位置,他也已經習以為常了,不會格外感動。可見,用力過猛也不是什麼好事。

李白被韓荊州拒絕了,但迂迴一下,更高層次的賀知章、唐玄宗和楊貴妃在等著他。

當時的科舉考試實行的「兩條腿」走路,一是人們熟知的「常科」,即每年由縣、州、道至中央禮部層層考試,有時由皇帝拍板。這種考試雖顯得有一點公開、公平,但內容繁雜,關卡多多,錄取的人數極少(每年能進京參考的有七八百人,被錄取者僅20人左右),遠不能滿足泱泱大唐治理國家的需要。

才能出眾的士子不願在此蹉跎歲月,而是選擇另一種「制舉」的形式作為入仕的捷徑。

制舉,是唐代主要的科舉考試形式,由皇帝不定期下詔考取非常人才,參考者由名人高官直接推薦給皇帝,由皇帝面試後一錘定音。

一年可開考數次,人數不限,曾出現萬人參加制舉考試的盛況。參加制舉須有三個重要條件:一是有特別才能,二是有重要人物推薦,三是所具備的特長適合皇帝的口味喜好。李白正是具備了這三點並按章循制、身體力行而一登「龍門」的。

  

由於李白的才華出眾受到了諸多要人的宣傳和推薦。

他十六七歲時向趙蕤學習《長短經》;21歲時,帶著自己的詩文向益州刺史自我舉薦,蘇曾說他「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可以相如比肩也」,即可與西漢大辭賦家司馬相如一個檔次;他三四十歲時,曾拜謁過荊州韓長史、安州李長史、裴長史、邠州鄭長史、皇帝的女兒玉真公主、女婿張垍、與皇帝有往來的道士吳筠等……

雖然他42歲才被皇帝直接召見,但是玉真公主、道士吳筠和太子賓客(皇帝的家庭教師)賀知章等三人先後舉薦的結果,因為皇帝接見他時曾說過「卿是布衣,名為聯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得此」。可見,李白參加「制舉」中公關這一科是得了滿分的。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李白的特長適應了皇帝的需求。

李白友人之子、宣歙觀察使范傳正為他撰寫的新墓誌,說他曾「草答番書,解若懸河,筆不停輟」。明代文人由此編寫出《李謫仙醉草嚇蠻書》,後者雖為小說家之言,但李白懂番文,在翰林院處理過一些外事文書是可信的。

唐王朝疆域廣大,西至今中亞地區,急需大批「雙語」人才。再是李白才思敏捷,作詩立馬可就,語言通俗流暢,用典豐富,貼切,隨手拈來,這對聽厭了宮廷傳統詩歌的唐明皇來說,猶如股股新風撲面而來。

綜上所述,李白的從政道路並非一帆風順,的確也遵循了當時的「潛規則」的科舉考試,他也曾用自己的才華證明自己的實力,但是由於馬屁拍的太過用力,太過牛氣衝天,反而適得其反,直到42歲才得到引薦,有了登上龍門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務員參閱 的精彩文章:

北宋官場一山不容二虎:揭秘官場老油條如何完敗政敵?

TAG:公務員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