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累死三軍,最後還搭上了自己的美軍主將

累死三軍,最後還搭上了自己的美軍主將

有人看了《血戰鋼鋸嶺》之後提了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一定要強攻,為什麼不能包圍起來困死他呢?」

有不少人出來譏笑發問的人是「小白」,怎麼會問這麼淺薄的問題,自以為是地講了很多不得不這麼做的理由,其實這些自以為聰明的人才是不知道沖繩戰史的小白。

美日雙方的沖繩戰史看下來會哭笑不得:怎麼雙方都哭喪著臉在?根本就不像是美國大勝,日軍大敗,而像雙輸。

比如就像《血戰鋼鋸嶺》中描寫的這場「前田高地戰鬥」。戰鬥從1945年4月25日開始到5月6日打了整整12天,雙方投入的兵力是日軍大約5000不到,美軍大約兩萬。最後雖然日軍幾乎全滅,但先上去的美軍96師兩個團也被徹底打殘了,傷亡率超過40%,換上去的77師兩個團也損失巨大(電影主人公多斯就是77師的)。

(當時美軍拍攝的前田高地照片,紅圈就是鋼鋸嶺地區)

這還是因為鋼鋸嶺陣地的日軍已經是被美軍從前線打退下來的殘兵敗將,而且這一帶原來是計劃作為日軍的補給基地,沒有建設強固的防禦工事。否則的話,有可能美軍77師的兩個團也要被打殘,還要再調兩個團來再打三到五天。因為這個戰場範圍不大,最多也就只能放得下兩個團,再多的部隊也無法展開。

這場戰鬥是爭奪去往沖繩本島南部的通道。美軍4月1日在沖繩本島中部的嘉手納登陸之後分別往南北兩邊擴展打開,北部作戰主力是陸戰6師,日軍在島的北部基本上沒有重兵設防,所以也就沒有什麼很激烈的戰鬥,到4月22日就全拿打掃乾淨了。本島的激烈戰鬥主要發生在南部。

(作戰地圖,紅圈是鋼鋸嶺地區,籃圈是日軍司令部所在地)

這個別名「鋼鋸嶺」的前田高地是美軍南下前往日軍第32軍司令部所在的首里城的必經之路。這個地方能夠允許美軍的裝甲部隊通過的通路很窄,周圍高地上的火力隨時能夠封鎖這些通路,於是美軍就作了強攻的選擇,徹底消滅在這裡的日軍,打開通往島南部的通道。

但這是不是唯一的選擇?可不可以繞過去?如果陸地上因為地形繞不過去,從海上能不能繞過去?是不是可以在本島的更南部再開展一次登陸行動,形成對首里城的兩面夾攻呢?

答案是完全可能。

負責沖繩作戰計劃的第32軍高級參謀八原博通大佐受32軍司令官牛島滿的命令沒有自殺潛逃回本土但沒有成功被捕了,他在接受美軍審訊時表示,當時日本第32軍的高級軍官們感到最迷惑不解的就是美軍為什麼沒有在本島南部再登陸,因為日軍再也根本分不出防守本島南部的兵力了。

美軍沒有進行二次登陸的原因不能提,提起來全是淚。俗話說「主帥無能累死三軍」,當時倒霉的美軍偏偏就攤上了這麼一位無能的司令官西蒙·巴格納中將。

從對戰區以及參戰部隊的熟悉程度,沖繩地面戰的司令官首選應該是太平洋陸戰司令,被稱為「美國現代兩棲作戰之父」的霍蘭·史密斯中將才對,海軍的斯普魯恩斯和特納都希望史密斯上,但尼米茲認為史密斯太「二」:在塞班島戰役中他自作主張撤換了陸軍第7師師長拉爾夫·史密斯,有名的「史密斯對史密斯」,弄得美國陸海軍差一點火拚,在硫磺島指揮時美軍的損失居然比日軍還大,所以堅決否了,結果從陸軍找了巴格納來。

結果巴格納更「二」。

(左起:斯普魯恩斯,尼米茲和巴格納在沖繩戰場)

巴格納中將在太平洋戰爭中不是跟著麥克阿瑟在南太平洋干,而是在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島就是他收復的,阿圖島上的山崎保代大佐最後彈盡糧絕,一手拿著軍刀,一首舉著太陽旗大踏步地走在第一個進行了皇軍的第一次「玉碎衝鋒」,那就是被這位巴格納中將給逼的。

巴格納打是靠美軍強大的實力正面碾壓日軍,而且阿圖島的時候日軍還沒有學會防守,急了就玉碎衝鋒自殺算了。日本軍的防守是從1944年的貝里旈開始的,那次差點打殘了陸戰一師,後來在硫磺島美軍打得就更艱苦了,這次的沖繩戰,參謀本部和八原博通大佐從一開始就沒有準備勝利,就只是要美軍多出血,給本土抗戰爭取時間。但後來第32軍司令長官牛島滿和參謀長長勇按耐不住出去和鬼畜拼了幾次命,結果損失相當大,大本營也有過幾次瞎指揮,真要是全部按八原博通參謀的計劃干,美國人也承認至少沖繩戰還要延長兩個星期。

(日本守軍高級軍官,2.牛島滿中將,3.長勇中將,6.八原博通大佐)

而且沒跟過麥克阿瑟的巴格納也就不會像麥克阿瑟那樣追求作戰的高效。麥克阿瑟非常講究作戰的效率,他採取了「蛙跳作戰(Leapfrogging, island hopping)」,在海空優勢都已經是美國的前提下,不和日本人進行逐島的爭奪,而是跳過那些戰略意義不大的島嶼,直接爭奪對美軍戰略價值最大的島嶼,讓剩下的日本人自生自滅。

其實蛙跳作戰的思想並不是麥克阿瑟發明的,美國在一戰之前的1911年制定的對假想敵日本作戰的「橙色作戰計劃」之中就已經有了蛙跳作戰的構想,一戰之後有個英國記者拜瓦特(Hector Charles Bywater)知道了這個計劃,寫了一本叫《太平洋大戰》的書詳細地揭示了這種戰術,結果被日本人學了去,在太平洋戰爭的一開始日本人攻擊南太平洋的島嶼用的就是蛙跳戰術,比麥克阿瑟還早。

當時海軍強烈要求在沖繩本島南部再進行一次登陸作戰,重演一次萊特島戰役中的77師奧爾默克登陸,兵力由海軍出,因為陸戰二師還有2/3的兵力正在塞班島待命。針對巴格納有關供給方面的顧慮,海軍提出自帶乾糧,不需要陸軍補給,但是巴格納司令官就是不肯採納這個建議,愣是要從南往北打。

順便說一句,77師就是這部電影里的部隊。

海軍為什麼那麼急呢?因為沖繩戰役時日軍進行了大規模神風自殺式特攻,攻擊的目標就是在海上掩護的美國軍艦,整天有日本飛機來往美軍軍艦上撞,4月份美國各軍艦上最興隆的是賭博生意:賭下一艘被日本飛機撞上去的是誰?

美軍在沖繩戰役中戰死大約2萬人,其中居然有2千多名沒有參加陸地戰鬥的艦上水兵,多達10%以上,這個數字太不正常。

(邦克山航母被神風特攻擊撞上了,就這一下,邦克山差點沒沉,結果死390,失蹤43,傷264)

所以尼米茲、斯普魯恩斯和陸戰隊司令范德格里夫特真的急了,斯普魯恩斯請正在炸日本本土的李梅去炸九州和台灣的機場,但是專搞地毯式轟炸的李梅不會定點打擊,炸不準,炸來炸去炸了不少砂糖工廠,於是斯普魯恩斯就認為李梅是陸軍的(當時空軍還沒有獨立,是陸軍航空軍),不心疼我們海軍的孩子,而李梅則滿腦門子官司:老爺本來是正規警察,現在被你弄去做城管你還嫌我沒趕凈小販,還有地方講道理不?范德格里夫特則親往沖繩請巴格納同意在島南端登陸,但巴格納就是不同意:到底誰是司令啊?怎麼現在是個人就能來指揮本司令啦?

美軍打到沖繩已經相當牛了,各種逼都裝上了,當時在前線採訪的記者都能編成一個營,這些破事全上了報,趕到沖繩來向巴格納求情的范德格里夫特還向美國日報(United States Daily)的老闆大衛·勞倫斯(David Lawrence)發表談話:「沖繩戰已經失敗,像珍珠港一樣暴露了美國人的無能」。

再吵下去沒準首里城還沒打下來,這邊美國陸海軍都要打起來了,後來尼米茲想通了,命令海軍的人全部閉嘴,讓陸軍的巴格納去打,不就是多死幾個人嘛,又不是拿不下來。

確實拿了下來,也真多死了不少人,見鬼的是連這位沖繩戰役最高長官,美十軍司令巴格納中將也在多死的人裡面。6月18日,在前線視察的巴格納被日本人認出來了,一陣排炮,中將就掛了。

(右邊是巴格納,請注意他鋼盔上的將星已經消去了。炮彈打在將軍左手邊的石頭上,將軍右手邊的兩位都只受了輕傷)

沖繩戰是日軍使用炮火最密集的一次,而且相當準。陸戰6師的戰史上說:「樹個牛奶瓶在地上,日本人能把炮彈打到牛奶瓶里去」,司令官被人肉出來了就跑不了了。陸戰6師前半截負責本島本部,很輕鬆,打掃完了調到南部打得很慘,都打出來了1300神經病。被日軍狙擊手打死了3位營長,11位連長,到後來前線的美軍軍官全部撕掉領章肩章,怕被日軍狙擊手認出來。

麥克阿瑟也在一邊看大家亂吵。他是陸軍,當時當然不會發表意見,戰後才開口,但一開口就更加氣人:巴格納拒絕進行第二次登陸作戰當然愚蠢,但斯普魯恩斯們提出的再次登陸本身就愚蠢——南邊就不值得去打,沖繩本島北部的機場就可以用來作為進攻日本本土的基地了,南邊的殘敵只需要用飛機大炮把他們關在坑道里發霉,以後再慢慢剿就行了,這才叫效率。澳大利亞人在新幾內亞就是那麼打的,一仗打了三年多,把20多萬日本人殺的只剩下1萬。就是哈爾西和范德格里夫特他們自己在布干維爾島不也是這麼乾的嘛,才過了1年半怎麼就忘了?

會不會有人擔心如果不消滅殘留的日軍,他們會不會不時出來騷擾美軍的新機場,屆時美軍的轟炸機會不會寢食難安。怎麼說呢?到底誰騷擾誰不好說。在太平洋戰場上皇軍和鬼畜共存一個島的例子多的是,比如瓜達卡納爾島,新幾內亞島,布干維爾島,哪個島上的皇軍不是最後給鬼畜們困得活活餓死?哪個島上的機場不是好好地被鬼畜拿來打皇軍?那種擔心沒有必要。

所以「為什麼美軍不直接包圍鋼鋸嶺,困死日本人,而要攻打它?」的準確回答是:美軍攤上了一個沒有想像力的司令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俞天任 的精彩文章:

黑炭頭還能打什麼工?

TAG:俞天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