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服的美,驚艷了歲月時光!

漢服的美,驚艷了歲月時光!

漢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襲秦制。漢服為漢族傳統服飾。漢朝服飾直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備的規定。漢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

漢服具備獨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徵是交領、右衽、系帶、寬袖,又以盤領、直領等為其有益補充。漢服的基本款式大約有九類,在基本款式下又因其領口、袖型、束腰、裁剪方式等的不同變化演繹出幾百種款式。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基本服飾

曲裾袍

秦代至西漢早期沿襲戰國時代楚國流行的曲裾袍,不僅男子可穿,同時也是女服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服式,形像資料中有很多反映。這種服裝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衣袖有寬窄兩式,袖口大多鑲邊。

直裾袍

直裾袍又稱襜褕,男女均可穿著。這種服飾早在西漢時就已出現,但不能作為正式的禮服。原因是當時有襠褲子尚未普及,大部分褲子皆無褲襠,僅有兩條褲腿套到膝部,用帶子繫於腰間。這種無襠的褲子穿在裡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褲子就會外露,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著曲裾袍。以後,隨著服飾的日益完備,褲子的形式也得到改進,出現有襠的褲子。由於內衣的改進,曲裾繞襟深衣已屬多餘,所以至東漢以後,直裾袍逐漸普及,並替代了深衣。

到東漢,男子穿深衣者已經少見,一般多為直裾之衣,但並不能作為正式禮服。

襦裙

上襦下裙的女服樣式,早在戰國時代已經出現。到了漢代,由於深衣的在上層社會普遍流行,穿這種服式的貴族婦女逐漸減少。但在漢樂府詩中就有不少平民婦女穿著襦裙描寫。這個時期的襦裙樣式,一般上襦極短,下方有襕,只到腰間,而裙子很長,下垂至地。1957年在甘肅武威磨咀子漢墓中發現了襦裙實物,襦以淺藍色絹為面,中納絲棉,袖端接一段白色絲絹。裙子也納有絲棉,質料用黃絹。可惜由於年代久遠,這套服飾在出土時已經粉化。

禮服

秦漢時期的男子禮服基本樣式,以大袖上衣下裳為多,從出土的壁畫、陶俑、石刻來看,這種服裝只是一種外衣,凡穿這樣的服裝,裡面一般還襯有白色的中衣。文吏穿著這種服裝,頭上必須裹以巾幘,並在幘上加戴進賢冠。按漢代習俗,文冠奏事,一般都用毛筆將所奏之事寫在竹簡上,寫完之後,即將筆桿插入耳邊髮際,以後形成一種制度,凡文官上朝,皆得插筆,筆尖不蘸墨汁,純粹用作裝飾,史稱「簪白筆」

冕服

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參加祭祀典禮時所戴禮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冕冠的頂部,有一塊前圓後方的長方形冕板,冕板前後垂有冕旒。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硃色下裳,上下繪有章紋。此外還有蔽膝、佩綬、赤舄等。組成一套完整的服飾。這種服制始於周代。

冕旒依數量及質料的不同,是區分貴賤尊卑的重要標誌。漢代規定,皇帝冕冠為十二旒(即十二排),為玉制。冕冠的顏色,以黑為主。冕冠兩側,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與髮髻拴結。並在笄的兩側繫上絲帶,在頜下繫結。在絲帶上的兩耳處,還各垂一顆珠玉,名叫珫耳。不塞入耳內,只是系掛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聽信讒言。後世的「充耳不聞」一語,即由此而來。按規定,

軍服

將官鎧甲

西漢時期的將官鎧甲形制,甲身採用魚鱗狀的小甲片編成,共有十四五排。腰帶以下部位及披膊,仍用札甲,以便於活動。

兵士鎧甲

兵士鎧甲僅在胸背部分綴以甲片。胸甲和背甲在肩部用帶系連,另在腋下也有帶子相連。採用的甲片均呈長方型,前後各三排,最高一排用六片,下面兩排各八片。這種鎧甲的編組材料,主要是用麻繩和皮條,由於這類鎧甲比較輕便,下長僅至腰部,所以多用於騎士。

男服服飾

禮服

漢朝的祭祀禮服,承襲了秦代的廢除「六冕」,以一種冕服為祭天地明堂之禮服的辦法。

冕冠服

為最尊貴的祭祀禮服,是天子及三公諸侯、卿大夫祭天地明堂之時穿著。

長冠服

為夫子和執事百官,用在祭宗廟及各種小祀,如五嶽、四瀆、山川、社稷等典禮穿者。

委貌冠服

相當於周代的冠弁服。為公卿諸侯大夫行大射禮於辟雍的時候穿著。

皮弁冠服

此種冠服為大射禮時,執事者穿著,衣裳為緇麻衣,皂領袖、素裳。

朝服

自秦開始以袍作為朝服,漢代從皇帝至賤更小吏亦以袍作為朝服,也是主要常服。亦即是深衣制的袍服,不過因不同身份的人戴的冠不同而有不同之名稱。漢代的朝服,服色是隨著五時色,即春青、夏朱、季夏黃、秋白、冬黑。朝服均是襯以告緣領袖的中衣。

女服服飾

漢代橫跨兩朝四百年,女裝款式豐富,從現有文物來看,最流行的式樣有如下款式:

廟服

相當於周代的禕衣,是女子禮服中,地位最尊貴的一種。太皇太后、皇太后之入廟服,皇后之謁廟服,其服色是皂下。

蠶服

相當於周代約鞠衣。每年三月,皇后帥領公卿諸侯夫人親蠶禮時穿著。

朝服

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蠶衣為朝服。

配飾

組綬

在袍服外要佩掛組綬,組是官印上的絛帶,綬是用彩絲織成的長條形飾物,蓋住裝印的鞶囊或繫於腹前及腰側,故稱印綬。以綬的顏色標示身份的高低。帝皇黃赤綬四彩,黃赤紺縹,長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同。諸侯王赤綬四彩。赤黃縹紺,長二丈一尺,三百首。長公主,天子貴人同。公侯將軍金印紫綬二彩。紫白,長一丈七尺,一百八十首。九卿銀印青綬三彩,青白紅,長一丈七尺,一百二十首。千、六百石銅印墨綬三彩。四、三、二百石銅印黃綬。

長袖飛帶

漢代華夏地區舞蹈服裝則流行長袖和飛帶(纖),並在衣上加燕尾形的飛髾(袿)為飾,以助長舞者的動勢。其他地區則各有地方特色。

頭飾

頭飾是漢族服飾的重要部分之一。

古代漢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樣。

女子髮髻也可梳成各種式樣,漢代婦女的髮型,通常以挽髻為主,一般是從頭頂中央分清頭路,再將兩股頭髮編成一束,由下朝上反搭,挽成各種式樣,有側在一邊的墮馬髻、倭墮髻,有盤髻如旋螺的,還有瑤台髻、垂雲髻、盤桓髻、百合髻、分髾髻、同心髻等名稱。

並在髮髻上佩帶珠花、步搖等各種飾物。鬢髮兩側飾博鬢,也有戴帷帽、蓋頭的。皇后首飾還有金步搖、笄、珈等。

鞋飾

古漢服的鞋也是很講究的,在傳統繪畫和戲曲中體現出來的履與其它民族的有很大不同,有的有很厚的鞋底、鞋頭往往有翹起的的裝飾。

佩劍

佩劍也是古漢服的一部分,士人著正式服裝往往有佩劍。

界世的你當不

只作你的肩膀

開白書苑

心情|閱讀|雞湯|電影|牢騷

空·

我們是開白書苑,一個致力於職業引導的白老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白書苑 的精彩文章:

嚴冬保暖神器必備——雪地靴

TAG:開白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