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五代機上艦已成趨勢,殲20與殲31怎樣抉擇,美國為我們提供了參考

五代機上艦已成趨勢,殲20與殲31怎樣抉擇,美國為我們提供了參考

自遼寧艦下水服役以來中國在航母的道路上努力前行著,不僅實現了航母零的突破,圓了百年的航母夢想,且已經具備了獨立建造航母的能力,首艘國產航母也於2017年下水舾裝,且即將海試,這對於中國軍事工業的發展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相對於首艘國產航母即將海試,過不了多久都會服役,這是肯定的了,且參照樣本來自於遼寧艦,在預定的航母起飛方式,艦載機類型已有了大的規劃方向,在作戰能力上肯定是高於遼寧艦,對於這些大體有了了解,更多關注的是未來國產航母的發展。

首艘國產航母其在設計方向上是依照於遼寧艦的續建改造而積累的建造經驗,可以說是經歷了仿造階段,且在此基礎上運用了中國軍工自主的技術,對於首艘國產航母有了新的提升,同時也是為後續航母積累建造經驗。

正是依據遼寧艦以及首艘國產航母的建造經驗,對於航母上使用的防空、偵察以及艦載機有了發展,殲-15艦載機正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可以預見的是首艘國產航母所使用的艦載機同樣也是殲-15,在數量上要優於遼寧艦。

首艘國產航母設計之初參照了遼寧艦,所以在噸位以及空間利用上有了局限,沒有太大的變動,一口吃不成個胖子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只能在後續的國產航母上有所展現。

隨著第五代戰機的成功研製,實現首飛並裝備部隊,中國航空工業迎來了重大發展,正是對於第五代戰機在性能上居於世界航空領域頂尖水平,所以在未來航母艦載機的發展勢必會採用第五代戰機,那麼問題就來了,第五代戰機將會是誰登上航母呢?

中國航空工業在第五代戰機上發展了殲-20以及殲-31兩款戰機,殲-20與殲-31的對比關係就如美國的F-22與F-35的一樣,通過美國將F-35上艦而不是F-22上艦一樣,中國也會採用殲-31上艦,而不是殲-20戰機。

對於殲-20以及F-22戰機,它們在空戰中扮演的角色,往往會是利用其高機動性能以及高隱身性能,配以強大的火力進行空中格鬥,對制空權進行爭奪,從而為之後轟炸機進行打擊掃清障礙,是作為空中優勢戰機使用。

相比較下來殲-31與F-35戰機在這方面的能力有所不足,儘管也具備空斗能力但是還相差了不少。沒有採用殲-20或是F-22戰機登上航母作為艦載機的重要原因在於空間利用,殲-31以及F-35相比小,在摺疊機翼後能夠大量攜帶,這對於航母的持續作戰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航母作戰的半徑是固定的,監控區域以及作戰半徑過大會提高起降頻率,這對於戰力的消耗很大,而在這樣的作戰半徑下殲-31也已夠用,對於殲-20的大航程優勢凸顯不出來,更為重要的是殲-20大最大優勢在於隱身突防,那麼在載彈方式上有所區別,相較下來如若追求極致便是資源浪費,如若殲-20在未來上艦,那麼航母的發展也會朝著更大的方向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殲20 的精彩文章:

新技術新廠房令中國殲10殲20戰機產量大增:我們空軍黃金時代來臨
中科院稱殲20再出新消息,化身F22終結者,只因裝備上這個利器

TAG:殲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