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父母和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

父母和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

作者:海夜聽風

來源:簡書

再次討論北大高材生控訴父母萬言書之前,我想先說說多年前我讀的池莉的一篇小說——《你是一條河》。

小說的主人公辣椒在三十歲的時候,丈夫猝死,突然之間就墜入了生活的地獄,想死但不能夠,她死了,幾個孩子怎麼辦?為了這幾個孩子她只能咬著牙挺完自己的一生。

從此拼了命幹活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內容,剁蓮子,搓麻繩,揀豬毛,干一切能幹的,只是後來即使這樣,還不能養活這八個孩子,她沒有辦法,開始和糧站的老李苟合,來換孩子們吃的糧食,但這畢竟也不是長法。

後來她欣喜地發現自己可以參加獻血隊賣血掙錢,為了這個獻血的名額,她甚至拿出自己陪嫁的金戒指來打通關節。沒有人知道她到底賣了多少次血,也因為賣血她徹底毀壞了自己的身體。

而她的孩子們,卻並不知道自己的母親是在用自己的血液滋養著他們。在這樣粗糙的生活狀態下,她變得更加粗礪,麻木,野蠻,市儈。她從來沒有、也沒想過要從心靈上關愛她的孩子們。

她對孩子唯一的教育方式就是打罵,即使是自己的姑娘罵起來也是「婊子長婊子短」的。她不懂她的孩子,而她的孩子也並不理解母親的辛酸。

其中最乖巧懂事的女兒冬兒,瞧破了她和老李的好事,她狠狠地甩了女兒一記耳光,粗糙野蠻的她對冬兒的細膩溫柔有一種天然的敵對意識,因為那是她完全不了解也不具備的情懷,她甚至為此在冬兒最喜歡的書里,啐了一口濃痰來報復。

這直接導致冬兒在考上大學後,就和這個家做了了斷,她也像現在人們熱議的這個高材生一樣,在一封給家裡的信里曆數母親的劣跡:

老李的夜半送米,福子的夭折,得屋身無分文的出走,貴子的孤僻,艷春的缺少家教,社員的偷東西,孩子們襤褸而骯髒的衣服,頭髮里的虱子,滿地的痰和渣滓,傢具上隨意擦上的鼻涕......

她把這一切歸咎於自己那個沒文化的母親,鄙俗,醜陋,無知。她發誓再也不會和這個家聯繫。

直到多年以後,她也做了母親,半夜醒來,她才在空調的輕微的嗡嗡聲里和自己的丈夫第一次說起母親。

也是在這個時候她才真正地理解了母親,明白很多時候母親也是情非得已。生活這麼冷酷堅硬,一個有八個孩子的母親要讓孩子和自己一起活下去,根本精巧細緻不下去。

只是當她明白的時候,她的母親已在這一夜孤獨地死去。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和父母就是這個小說里的樣子,天天生活在一起,彼此照顧的只是對方的日常,卻無法進入彼此的內心,不經意間就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仔細看了這個北大高材生對父母的控訴,其實和豆瓣上「父母皆禍害」的吐槽一樣,都是抱怨父母的坑是自己的陰影,只不過加上什麼「北大」什麼「高材生」的噱頭,他列舉的父母種種劣跡就顯得格外突出而已。

應該說在學習成績方面,他確實是高材生,不然就不會考上北大,不會在國外就讀排名那麼靠前的名校,但除了學習成績,他其他方面確實也乏善可陳。

我看了看他列舉的父母對他傷害的事情,覺得也並沒有什麼死虐的情形,和我自己比一下,我母親當年打我們兄弟從來都是插上門來揍,還不許哭喊。而我父親根本用不著插門,在他面前根本就沒長敢跑的膽,有人來告我們弟兄的狀,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先揍自己的孩子一頓再說,遠比他的父母要簡單粗暴得多。

可是我卻從來沒有想過,父母的教育有什麼問題。我們那時的父母大都是這樣對待子女的。我現在倒很想故意淘個氣,讓他們再打我一頓,只是母親已經沒力氣打我們任何一個了,而父親也已經不在了。

如果說時代不同,環境不一樣,沒有什麼可比性,那拿我教育兒子來說,應該就沒有什麼時代差了。他說的他父母對他做的那些事情,除了下雨天送傘,基本上我對我兒子都做過。

小學的時候我兒子和同桌不和,也讓我找他們老師給他調桌,我也同樣是和他說「你要學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相處,這個世界上我們不喜歡的人遠遠比喜歡的人要多」。

心裡卻想,憑啥老師就要給你調桌?學生那麼多,老師哪有義務要讓你和你喜歡的人在一起?我也是老師,深知調桌況味,當然不會讓同行為難。他纏得緊了,就一句話噎回去,「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自己想調桌,自己找老師」。

這樣最終的結果是,他和他同桌後來關係超好,到初中都差點成了彼此的初戀。

我也給他戴過有假髮的帽子,並且拍過照留過念,他自己也覺得很好玩,即使現在一有機會,就拿出照片來跟他表姐嘚瑟,說自己即使是個丫頭也比他表姐好看。

我也同親戚笑話過他,各種笑話,什麼丑啊笨啊慫啊,直到現在還會,但他也全都沒有在心裡裝過,也並沒有受到什麼傷害,因為他知道這是玩笑話。

大多數的父母應該都是這個樣子吧。對孩子拍拍打打,一路笑罵著過來,而大多數孩子也應該和我的兒子一樣,並不會把父母的「惡行」樁樁件件記在心上。

因為有彼此的愛,即使偶有不理解,相處也不會跑偏。

所以說這個高材生的問題,其實是出在他自己的性格上,讀完他的萬言書,就知道他並不是大多數孩子陽光活潑的性子,就像後來他父母反省的那樣,自己的孩子和別人「不一樣」,他既懦弱又陰沉,既內向還偏執。

他父母當然也有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並沒有意識到孩子性格的這些缺點,而差別對待,或者意識到了卻根本沒有放在心上。

要知道「掛一漏萬」,最容易出現在孩子的學習階段,因為大多數家長只心心念念著「學習成績」這個「一」,卻忽視了其他的「萬」。他們是關愛自己的孩子,但這種關愛卻不是孩子需要的關「心」。

「小學而大遺」這個慨嘆已經響了千年。

其實他的萬言書就已經暴露了他的性格的諸多缺陷。

我當年在外面讀書時,我父親送我上學的第一天,就到當地的同學我王阿姨家裡,囑託我有事情多和王阿姨商量,此後王阿姨周末或者過節常常叫我去她家吃飯。大快朵頤之外,也確實撫慰了我離家的孤單。直到現在我依然對王阿姨心存感激。

這位高材生的父母應該和我父親的想法一樣吧?只是想讓孩子在外地多個人照顧,正常的孩子怎麼會想到「管制」兩個字?一個外人哪裡有義務管制他呢?只不過是基於老朋友的情意照顧晚輩罷了。而這居然成了父母管制的罪狀。

可是有的時候他又是格外呼喚父母的管制,譬如調桌,他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做霸道家長,替自己擺平這件事。而這個要求原本就是錯的,他的父母只是拒絕陪著他一起錯,我不覺得他父母這樣的做法有什麼不妥,這恰恰證明他父母的理智和修養。

還有就是親戚對他的取笑,作為一個學習成績超棒的孩子,親戚嘲笑他不會「剝雞蛋」,其實更多的是在說白璧有瑕,哦,原來你也有缺點。只是與人交往的一些缺陷讓他讀不懂這層意思,或者要求自己一切都完美的他根本不允許這樣地誇讚。

作為媽媽,稍微懂一點人情世故的,這個時候,是絕對不會替孩子圓的,相反為了照顧親戚的自尊心,可能還會講一講你的糗事。但這並不是嘲笑,只是在說我的孩子也沒那麼優秀,也很平常的啦!

當然這還是為自己的孩子驕傲,可惜他並不懂這些。他讀到的只是母親的嘲諷。他對他父母的種種指責,只是讓我更多地看到他的偏激,傲慢,無知,甚至病態。

我個人覺得他這樣控訴自己的父母,是有自己的私心在內的,只是他並不自覺。倘若他事業有成,一帆風順而不是現在的屢屢受挫,也許父母的這些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

而他父母的話也印證了這一點,關係的鬧僵就是從他的不如意開始的。

從心裏面他一直覺得自己還是那個超棒的自己,他不能接受自己是有缺點的,是自己某些地方的不優秀導致自己的不如意。

我沒有問題,我怎麼會有問題呢?即使有,那也不是我的問題,而是我父母的問題!

推卸自己的責任,不肯直面自己的缺陷,說到底這是一個極端懦弱而又自私的人。

當記者問他,你考慮過你這樣做你父母的感受嗎?他毫不遲疑地說「他們是自作自受」。

由此來看,他是知道這樣做,父母會很痛苦的,只是他故意以此來懲罰自己的父母。他把自己的行為都定義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而父母是該受懲罰的一方。

同時他也把和父母的溝通看做是給父母的機會,對他們的一種恩賜。養育他多年的父母在他的眼裡竟成了乞丐,而他是高高在上的王,任何一點施捨,父母都要感恩於他的寬宏。

這哪裡是熊孩子,熊孩子只是會給父母惹禍,而這是直接對父母動刀子!

只是,這個結果到底是誰的錯呢?他嗎?他父母嗎?

也許這誰的錯也不是,或者說都有錯。他們雖為父母和孩子,卻並不了解也不願意去了解對方的委屈辛苦,他們了解的看到的裝在心裡的只是自己的委屈辛苦。

再回看池莉的《你是一條河》里的女兒冬兒,她對母親的全部仇恨,是基於對母親的熱愛,她深深愛著母親,可是她卻並不了解母親,年幼的她並不懂母親生活的艱辛,即使這不像樣子的生活,也已經耗盡了母親的全部力量。

而這個北大的高材生,他又了解自己的父母多少呢?又為了解父母做出了多少努力呢?怕是一點也沒有吧!

他的父母,其實也和小說里的辣椒一個樣,愛他,卻並不能了解他。不知道或者不在意兒子的偏激和脆弱。

父母和孩子,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好在現在他的父母已經知道問題的所在,就是自己孩子的「不一樣」,既然不一樣,對待就應該也和別的孩子不一樣,孔子也說要因材施教。內向,敏感,懦弱,倔強的他,需要的關心也應該更溫柔更細緻更綿長。

畢竟骨子裡的愛是抹不掉的,只希望這個北大的高材生,能早一天回過頭來,看到父母頭上的白髮,眼角的皺紋都是為自己而長。而千萬不要像小說里的冬兒那樣,了解了母親,母親卻已經不在。

知道「愛」這個字的繁體怎麼寫嗎?它的寫法是「愛」,裡面就有一個「心」字。其實這也是在告訴我們,既然愛,就一定要有「心」,要用「心」,要關「心」。

也只有這樣,相愛的他們才不會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而彼此知「心」。

讓我們期待這一天吧!

*本文為作者原創,轉載請經授權。

感謝您把每天珍貴的幾分鐘留給一本書、幾段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語文 的精彩文章:

《人民日報》官微推薦:36部適合陪孩子一起看的紀錄片和37部優秀國產紀錄片

TAG:學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