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朱德元帥外孫劉武回憶朱老總:大半輩子沒吃過飽飯

朱德元帥外孫劉武回憶朱老總:大半輩子沒吃過飽飯

當年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中共中央最高領袖,定的是一級工資,但根據毛澤東的建議,他們拿的都是四級工資,也就是400多元。絕大多數人的工資,都是隨著參加工作的年限而遞增,而這幾位最高領袖,又響應了毛澤東的倡導,工資實行「遞減制」。

和黨政幹部相比,軍隊幹部的薪金要稍微高些。朱德功高德劭,完全可以拿元帥的工資。但他以已經不在軍隊中擔任實際職務為由,堅決不拿元帥的工資。這樣一來,他和康克清兩個人的工資加在一起,才頂一個元帥的工資。兩位老人日常生活,再加上十幾個孩子的吃、穿、上學的費用,還要接濟家鄉的親戚等,有限的工資就變得緊緊巴巴了。

朱德元帥外孫劉武回憶說:「我記得是七十年代,爺爺曾感嘆地說:我這輩子沒吃過飽飯!我不理解是什麼原因,就問我媽說,爺爺生活條件這樣子,總比老百姓要好一點,他自己為什麼說他吃不飽飯呢!我媽媽解釋說,因為戰爭年代,不管長征也好,抗日戰爭也好,解放戰爭也好,沒什麼吃的。解放以後他又得了糖尿病,想吃也不能吃了。」

當年,經常在中南海食堂吃飯的中央領導有劉少奇、楊尚昆和朱德三家,楊尚昆一家長年只有四個人吃飯,老兩口和兒子楊紹明、女兒妞妞。而朱家則是老少十幾個,相比較朱家的飯菜質量自然要差很多,只能吃大鍋菜,而且常常不見葷腥。

康克清為了保證朱德的營養,經常給他單獨做一點相對好一點的菜。結果,菜一上桌,十幾雙小眼睛立刻饞巴巴地望著,朱德也捨不得吃,只好就分了,每個孩子吃一點。有時,鄰桌的楊尚昆看到這種情況,便主動端著自己的菜過來:「來來來,換一換,把你們家的菜給我一些。」就把自家的扒拉著給了一群孩子。

朱德除了愛吃新鮮蔬菜,一般人棄之不食的蹄筋也是他所愛吃的。在長征過草地時,紅軍的糧食快吃光了,朱德總司令也和戰士們一樣,吃野菜,嚼草根。有一天下午,到達宿營地之後,朱德顧不得休息,去檢查戰士的吃住情況,路上發現了一些牛蹄、馬蹄,他便蹲下身子,對這些蹄子進行仔細地查看,然後對身邊的警衛員說:「看樣子是不久前通過的先頭部隊扔掉的。好東西,帶回去,把裡面的蹄筋抽出來,加工一下,就是一頓美餐,足可以給戰士們改善一次生活了!」接著,他又手把手地教警衛員怎樣加工。

1946年11月,黨中央在延安為朱德60壽辰舉行慶祝會。

上世紀50年代中期,有一天,機關供應站來了一批對蝦,鄧師傅知道朱老總愛吃鮮魚蝦,就買了幾個,精心烹好,端到飯桌上。朱德一見,就問是從哪裡來的,多少錢一斤,然後說:「老鄧啊,對蝦是好吃,可你知道嘛,一噸對蝦到國外就能換回好多鋼材喲!我們國家窮,缺鋼材,對蝦少吃一口有啥關係,進口鋼材更要緊。以後記住,再有對蝦你就不要給我買了,買了我也不吃。」

鄧師傅說:「您是國家領導人,就是頓頓吃對蝦能吃多少?」朱德說:「國家領導人就更要想著國家,能節約一點就節約一點,反正以後不要吃就是了。」

三年經濟困難時期,朱德也緊縮了自己的飲食標準。他減少了糧食定量,也很少吃肉,有一段時間乾脆不吃肉,常吃一種把米和菜煮在一起的「菜糊糊」。他家裡由於來往的客人多,有段時間糧食虧空了20多公斤,工作人員想報請機關行政部門把短缺的糧食補上,朱德堅決不同意。

一天,他親自指導廚師做了一頓「菜糊糊」,請身邊的工作人員吃。他對大家說:「今天請你們吃這頓飯,是讓大家不要忘記過去戰爭年代那種艱苦奮鬥的精神。現在國家經濟困難,人民生活艱苦,我們要想到全國人民,和人民一起共度難關,能節約一點是一點。」這樣,他堅持和家裡人一起吃「菜糊糊」,硬是用「菜糊糊」把短缺的糧食補了回來。

這句話是朱德總司令和康克清同志當著身邊工作人員的面,對他們的孩子、外孫說的,而且說得很是嚴肅認真。為此,總特灶的全體同志還把它作為思想政治的學習內容,足足討論了一個星期。大家認為,落在實際行動上,就是要把做好飯菜同首長的健康和工作聯繫起來,用最好的廚藝為這些日理萬機的領導人服務。

朱德總司令有糖尿病,他的廚師鄧林和保健醫生很重視總司令飲食方面的營養搭配。首長喜歡吃的葷菜主要有汽鍋雞、排骨、燴魚丸、豬蹄黃豆湯、烤黃油蘋果等,當然這些不是每天都有的,更不是全家都能享用的,只是專門為首長一人準備的。其實總司令真正的主菜還是他自己說的「百姓菜」,即家常菜。有一次廚師鄧林精心炒了盤豆芽菜,首長特別高興,都捨不得多吃,專門撥出來一點,讓康克清拿到廚房給鄧林嘗一嘗並告訴他:首長說炒得非常好吃,以後要多做這種菜。為此,鄧林常動腦筋想辦法在烹飪家常菜上下功夫。

他做肉末燒小水蘿蔔時,把刮下來的蘿蔔皮洗乾淨切成絲,稍加腌制,點上香醋,味道酸脆爽口,大人小孩吃了都說好。鄧林每年做的榆錢兒蒸糕,也是深得總司令讚賞的「百姓菜」之一。中南海榆樹較多,每到春天,榆錢掛滿樹梢,康克清就帶著公務員將低處的榆錢兒摘一小籃回來交給鄧林。他立即清洗乾淨,趁鮮放在籠屜上,撒少許乾麵粉,旺火蒸透之後食用。

有一年朱總司令的兒子、女兒、女婿帶著孩子們回家聚餐時,吃的就是大盤的榆錢糕。首長深有感觸地說:「在過去的艱苦歲月里,我們有多少人不是戰死的,而是因為沒有東西吃,生了病又得不到及時治療才犧牲的。沒辦法啊,革命是要付出代價的。」大家聽了總司令的話無不點頭稱是,若有所思。

朱德到各地視察時,從不允許大吃大喝,當地什麼方便就吃什麼,從不挑剔或提特殊要求。1960年他回四川老家,一到就說明要吃家鄉飯,其他通通不要。在南充,他吃了清明菜和米粉做成的饃饃。在成都,他吃烤紅薯,服務人員見他不剝皮就吃,關心地說:「連皮吃不好消化。」他說:「不要緊,我消化得了。」

1962年,他回到闊別30多年的井岡山。他提出要吃紅米飯和南瓜湯,說:「井岡山的紅米、南瓜,我已30多年沒吃到了,很想吃。」有一頓,南瓜沒有吃完,他叮囑說:「不要倒掉,留著,下頓飯熱一熱我再吃,倒掉,就可惜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海濱 的精彩文章:

清人的吃與養生
一個美國女人69年前的敦煌朝聖,她拍下了我們不曾看到的敦煌

TAG:周海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