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收藏小故事三則——李和英

收藏小故事三則——李和英

作者簡介:李和英,筆名荷英。回族,河北滄洲人,一九四七年出生。遼寧師範大學畢業,遼寧科技學院退休講師。著作《李和英詩文選》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現任本溪市收藏家協會副會長,是本溪市十大收藏家之一。

收藏小故事三則

本溪市收藏文化研究會

本溪市收藏家協會

副會長 李和英

(一)

清河城「請」毛主席瓷像

一九八五年六月,我隨師範學校部分教師到本溪縣清河城招生。聽說清河城是本溪古老的歷史名城。閑暇時我有意到老鄉家走走,琢磨能發現點兒古物。誰知邊走邊問,看了兩、三個自然村落,竟然一無所獲。

走到一條清澈見底、潺潺流水的小溪旁。見幾個年輕婦女有說有笑的,在幾顆大柳樹樹蔭下洗衣服。正覺累了,就坐在一塊乾淨的大石頭上歇歇。一位婦女看了我一眼笑著問我:「這位老師找到寶沒?」

我仔細一看,是我曾經打聽過的那位大嫂。便擦著汗笑了笑說:「白跑了!」那位大嫂說:「毛主席像行不?瓷的。村西趙書記家有一個。上回有個瀋陽人要買,他沒賣。你去看看,就不遠兒!」她用手一指五、六十米處說:「就是那個最高的大門兒,最大的大院兒——姓趙。」

我說了聲謝謝,迫不及待的朝那大門走去。走到門口,見大院兒里,有一位七十開外年紀的老漢正在劈劈柴。進門便笑著說道:「您是趙書記吧?」他直起腰,楞著看著我說:「啊——有事兒?」我說明來意,他指指屋裡說:「在上屋,進去看吧!」

進屋後他拿起擺在桌子上,蒙著厚厚塵埃的主席像。用袖子擦了擦遞給我說:「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到瀋陽開毛主席著作講用會得的。」 我一看果然不錯,標準大方,偉岸慈祥。高約27厘米,寬約23厘米。毫無損傷。下邊凸印「毛主席萬歲」,底部凹印「山西清」一字不清 。

我說。「您老賣給我吧!」

他說:「不賣!主席像怎麼能賣呢?」

我正覺失望,他停了停又說:「得請!不能說買賣。」

我喜出望外急忙說:「我請!我請!請給我吧,多少錢?」

「這多不好意思。上回瀋陽來個人給我十五元,我都沒賣。」他一副既認真又難為情的樣子。

我說:「我給您老二十元。而且說是您沒要錢,送給我的。」

他笑了笑說:「你是真心請,真心請。就這樣吧。」

我掏出二十元錢給他,他用一張舊本溪日報包好,遞給我說:「別說買的!」

「我明白!」我怕他反悔,趕緊抱著主席像往外走。他送我到大門口兒,點頭兒笑著。我也笑著,向他老人家招手告別。

走到大柳樹下的小溪旁,幾個年輕婦女都回過頭來笑著看我。那位大嫂驚奇地說:「賣給你了?!多少錢?」

「他說啥也不賣,白送我的。」

「這個老書記!還是那個老腦筋!真是的……」

我忘記了奔波幾十里的疲憊,深深吸了兩口伴著花香的新鮮空氣。手裡捧著毛主席瓷像,沿著兩旁長著綠油油莊稼的鄉間小路,高高興興的快步朝住所走去。

二零零二年三月

備註:此主席像2016年,在盛世收藏網我開的遼東藝寶齋網店,被山西紅色收藏家懇切「請走」

(二)

湯溝喝羊湯,得「人民公社萬歲」瓷盤

1990年7月暑假前夕的一個周日,師範學校工會組織職工到湯溝參觀「楊靖宇紀念館」。中午喝羊湯的時候,我喝了點兒白酒,正和小鮑、田傑等幾個年輕人戲鬧。黨委書記林發,笑呵呵地端著半盤野菜,走過來說:「和英!你看這個咋樣 ?」

「噯!這個我愛吃。」就急忙夾起一大筷子吃了一口。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老書記是位德高望重、平易近人的抗美援朝軍轉幹部。這時卻還是端著那隻盤子,笑哈哈地說道:「你好好看看!」

這時我這才恍然大悟。趕緊放下筷子把那盤搶到手,把野菜往別的盤子一倒,仔細看了起來。大家也笑著、看著。這盤的直徑約23厘米。青白瓷的邊沿有約2厘米寬的大藍邊兒一周。在大藍邊一周均勻分布著:「人民公社萬歲」六個黑字,真是與眾不同。二十多年的使用,邊上只有一處掉瓷兒。我謝過林書記,一邊叫好一邊到各桌去尋覓。卻再沒見到第二隻。

我徑直跑到廚房。對幾位師傅說:「請問師傅,還有這樣的瓷盤嗎?」

其中的班長說:「就那麼一個舊盤子,是老張家兒子結婚弄錯的。我還要找他換回我們的新盤子哪呢。」我說:「我喜歡這個盤子,五元錢賣給我吧。」

師傅笑著說:「那破盤子還五元,你那麼喜歡就給兩元吧。我們再買個新的。」

我說了聲謝謝,給了師父兩元錢。又問道:「老張家在哪兒住?」他走到門口兒,指著對面山上的房子說:「不遠!就是最上面的那個院兒。」

我顧不上吃喝,偷偷拿著盤子,朝那山坡爬去。

說是不遠,卻走了二十多分鐘。到了那家門前,已是汗流浹背。也顧不得他家的大黃狗對著我「汪汪」大叫,就朝里走。那家大嫂正在廚房刷碗,驚奇地看著我。我說明來意,大嫂說:「這種三面紅旗的盤子,過去家裡十好幾個呢,現在就剩這麼一個了。」她笑了笑說:「你還當寶啦?」我問她:「別人家還有沒有?我想把『三面紅旗"配齊。」

她說:「就是二十多年前公社商店來過這麼一批,誰家的也都打光了!」

我失望地走回來。大家正在照相,見我手裡拿著這人民公社瓷盤,衣冠不整、汗流浹背的怪模樣,非讓我拿著它照張像不可。我笑著順從地站在了那裡。

二零零二年三月

(三)

本溪湖棚戶區改造,收「提倡國貨」瓷盤

本溪湖和彩屯棚戶區改造期間。「跑地皮的」 經常弄來些老物件到舊貨市場來賣。我剛剛步入收藏的行列。一次,見地攤上幾個人圍著一個瓷盤議論紛紛。盤內繪著紋飾:長著樹木花草的山坡上,一個男童舉著一面旗幟非常醒目。上面寫著:「提倡國」另一個字被捲起的旗幟的一角半翻半擋著,一猜就是個「貨」字。另外兩個兒童好像抬著一本書。仔細一看書上有:「陶瓷--肇新」四個字。盤子的底款也是圓形「肇新」二字。

攤主要價一百元,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著,誰也說不清楚他的來歷。我更不知其本來面目。心想:這個小盤不僅是地道的民國貨,而且「提倡國貨」,還是愛國進步口號,我就討價還價,最後以五十元錢,把它收藏了。

本溪市收藏文化研究會成立了。魏耀剛會長經常強調,收藏要注重收藏文化的研究。我找出放了多年的瓷盤,查閱著資料。終於弄清了它的來龍去脈: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她領導的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使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看到了中國革命的希望。經1922—1923年的多次與中共領導人士的接觸,到1924年,他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口號,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使全國的國民革命形勢不斷高漲。

正是在這種形勢下,1923年3月,在張學良的大力支持下,由著名愛國人士杜重遠先生,創辦的肇新窯業公司(瀋陽大東門外小二檯子),燒造了這類瓷盤。這個小小的瓷盤,見證了肇新窯業公司「提倡國貨,抵制日貨」的宗旨。得到了廣大民眾的熱情支持。肇新款的青花碗碟不僅成為關內、外暢銷的日用瓷器,而且也奪回了日本資本在東北把持的瓷業特權。大連日資大華瓷廠不得不停業轉產;瓦房店、瀋陽的一些日本瓷廠也不得不轉產耐火磚。

肇新窯業公司是瀋陽城市近代化過程中,極具代表性的民族工業文明的成果。這小小瓷盤上那「提倡國貨」的旗幟,是那個時代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的具體體現,是張學良將軍和杜重遠先生歷史功績的見證。是張學良將軍十幾年後「逼蔣抗日」,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的種子。

杜公館(原肇新窯業公司辦公和居住處----現瀋陽市台商會館)已成為瀋陽市不可移動文物。這隻九十來年的小小瓷盤,也已經成了不可多得的地方歷史文物。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

2015年12月「提倡國貨」瓷盤,在本溪市博物館慶祝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參展。

編輯:一寸丹心

印象本溪

談老百姓感興趣的家鄉話題

感謝您的閱讀、轉發和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印象本溪 的精彩文章:

想起了楊靖宇
【李興濂】臘雪飄

TAG:印象本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