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機器人醫生正在發展中……

機器人醫生正在發展中……

機器人醫生

你有想過被機器人看病、診療、做手術嗎?未來的某一天,你生病了,或許護士小姐姐就會把你領到一個機器人醫生面前,讓它為你治療!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人工智慧領域最引人矚目的應用之一就是外科機器人的發展。在大多數情況下,手術機器人(最著名的是「達芬奇」機器人)的功能是協助人類外科醫生,在附近的控制台控制設備。但2010年,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進行了一場有野心的手術。手術機器人及機器人麻醉師進行了第一次串聯表演,並號稱是世界第一。在手術過程中收集的數據反映了這些機器人醫生出色的表現。

2015年,在第一批手術機器人進入手術室10多年後,麻省理工學院對FDA的數據進行了回顧性分析,以評估機器人手術的安全性。在研究期間,報告了144例患者死亡和1391例患者受傷,這些主要是由於技術困難或設備故障所致。報告指出,「儘管死亡和受傷數量相對較多,但絕大多數程序都是成功的,沒有任何異常。」但是,在更複雜的外科手術領域(如心胸外科)中發生的患者死亡和受傷的事件數量要比婦科和普通外科等領域要高得多。

似乎機器人手術在某些專業領域表現良好,但更複雜的手術最好留給外科醫生——至少現在是這樣。但這種情況可能會很快發生變化,而且由於手術機器人能夠獨立於人類外科醫生的操作,所以當出現問題時,要決定誰應該受到責備將變得更加困難。

一個病人可以起訴機器人的過失行為嗎?由於這項技術還相對較新,在這種情況下的訴訟是法律上的灰色地帶。傳統意義上,專家認為醫療事故是由於醫生疏忽造成的,或者是違反了規定的醫護標準。然而,過失的概念暗示了一種內在缺乏的意識,但是機器人所遵守的是已經存在的一些性能標準。

所以,如果不是機器人的話,誰,或者什麼,應該承擔責任?一個病人的家庭能否讓負責監督機器人的人類外科醫生負責?或者,製造機器人的公司應該承擔責任嗎?機器人的設計者呢?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答案,但它需要儘快被解決。

創造未來,而不是預測未來

在未來的幾年裡,人工智慧在醫藥領域的作用只會越來越大:在埃森哲諮詢公司撰寫的一份報告中,人工智慧在2014年的市場價值為6億美元。到2021年,這一數字預計將達到66億美元。

這個行業或許正在蓬勃發展,但我們不應該匆忙或隨意地整合人工智慧。部分原因是,對人類來說合乎邏輯的事物不一定適用於機器。以人工智慧被訓練來確定皮膚損傷是否具有潛在的癌變可能為例。在現實中,皮膚科醫生經常用尺子來測量他們懷疑是癌變的病變。據The Daily Beast網站報道,當人工智慧在這些活檢圖像上被訓練時,如果圖像中有尺子,人工智慧就更有可能說病變是癌變的。

演算法也可能會繼承我們的偏見,一部分原因是由於用於訓練人工智慧的材料缺乏多樣性。在醫學方面,機器接受的數據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誰在進行研究,以及在哪裡進行研究。白人男性仍然在臨床和學術研究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他們也構成了參與臨床試驗的大多數患者。

醫療決策的一個原則是,一個手術或治療的好處是否大於風險。當考慮人工智慧是否已經可以與手術室里的人類外科醫生平起平坐時,一點點的風險收益和平等分析將會大有幫助。「我認為,如果你和正確的利益相關者一起建立技術,並且投入額外的努力去實現包容性,那麼我認為我們可以改變未來,」Human Dx的Nundy說。「我們正在努力塑造未來的格局。」

儘管有時我們擔心機器人會率先將人工智慧整合到醫學領域,但人類是進行這些操作的人,最終推動變革的是人類。把人工智慧運用在哪裡是由我們決定的,而最好的做法是用傳統的方法。醫生可以用人工智慧作為工具來開始構建他們想要的未來,這對他們和他們的病人來說是最好的未來。

文字來源:環球網

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建省科技館 的精彩文章:

防治結核 讓每一次呼吸更健康
你想擁有一頭美麗秀髮嗎?

TAG:福建省科技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