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雪地上的一張便攜拖毯、一雙鞋扣滑雪板:新裝備就是要「造」

雪地上的一張便攜拖毯、一雙鞋扣滑雪板:新裝備就是要「造」

前陣子順風無人機在雲南做了一次演練,這架翼展20米,機身長10米,起飛重量約3噸,載重達到1.2噸的大傢伙到了地方下降到300米高度,順利釋放了吊艙。這種全球數一數二的大型無人機,巡航速度250公里/小時,航程3000公里,升限6000米。

早在去年10月23日,空軍後勤部就同順豐集團等五家物流細分領域領軍企業簽署了《軍民融合戰略合作協議》。這五家物流公司獲得了「空軍後勤物流軍民融合戰略合作單位」資質牌照。

顯然,這種大型無人機在實現海島等遠距離供給,以及偏遠地區哨所補上,給部隊提供了成熟和可靠的解決方案。看起來,軍民融合的前景和深度可能比我們想像得要大得多、深得多。

器械不精,不可言兵。

很長時間以來,部隊對新裝備很愛惜,只是很多新裝備只是在重要演習或者重大活動的時候拿出來展示,好東西要省著使,兔子的艱苦奮鬥作風是一貫的。

但是,在今年的冬訓中,這種一貫的作風被賦予了新的意義:這是2013年,戰士們的雪地中進行的戰場救護演練,同樣的場景,今年有了新的改變。

1月16日,第78集團軍某特戰旅衛生連軍醫孫普陽接到命令:前往兩公里外救治1名「重傷」戰士。僅用不到8分鐘,孫普陽便帶領醫護小組趕到救護現場。

「傷員」必須手術,要以最快時間把傷員送回後方治療方艙。兩名衛生員迅速取出一張帶拉繩的地毯,將傷員放在毯子上固定,然後攥起拉繩拖著傷員飛速地在雪地上前進。

這種攜帶型拖運毯,是孫晉陽的獨家發明。同時他還給野戰救護箱穿上「大棉襖」,為了保證給傷員輸液過程中不結冰,孫普陽還有一套通過外接移動電源實現吊瓶保溫加熱功能的設備,能夠將吊瓶中的液體藥品溫度保持在20℃上下,很好地滿足了嚴寒條件下的輸液需求。

一切為了打仗的演練,才能使制式裝備更真切地接受實戰的檢驗。軍醫孫晉陽的這些發明,正是一些裝備生產廠是難以滿足的,但卻是戰士們需要的,戰場無分南北,那麼,這些特異性的裝備生產,同樣不分東西。

同樣,在今年的一場演習中,某旅特戰隊員正在脫防寒靴、換滑雪靴之時,「敵人」的子彈突然射來:其結果可想而知。

戰場哪有換鞋的工夫?這個旅決定自己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對裝備進行研究改良,使防寒靴能直接扣上滑雪板,從而免去了換鞋的繁瑣。

精良管用好用的裝備,是「造」出來的,也是「改」出來的。這張以前拍攝的我軍某部雪地訓練的照片,看起來很美,但放在雪地上帶著另一雙鞋的滑雪板並不好用。

所幸,一系列更基於實戰的訓練,使我們可以在實戰環境下檢驗裝備,用多了才能發現紕漏和瑕疵,甚至像這支特戰旅一樣自主進行改進完善,甚至「二度創造」,從而更好地發揮裝備的性能、發掘裝備的潛能。

隨著我軍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大批新裝備陸續列裝部隊。但是,掌握新裝備的使用方法,只是最基礎的。如何讓新裝備的作戰效能對接戰場需要,更應引起重視。只有在裝備設計、生產、使用的全過程中加強管理、勇於創新,才能把「換鞋」這樣的問題解決在走上戰場之前。

製造和使用,都是「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彩一貓 的精彩文章:

長槍之王出自戰士之手:一把好槍是怎樣製造出來的
「卡爾·文森」航母再赴西太,東北亞今年春節有點熱鬧

TAG:迷彩一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