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物傳記-宋史·羅點傳

人物傳記-宋史·羅點傳

羅點字春伯,撫州崇仁人。六歲能文。登淳熙二年進士第,授定江節度推官。累遷校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歲旱,詔求言,點上封事,謂:「今時奸諛日甚,議論凡陋。此風不革,陛下雖欲大有為於天下,未見其可也。獨不知陛下之求言,果欲用之否乎?如欲用之,則願以所上封事,反覆詳熟,當者審而後行,疑者咨而後決,如此則治象日著,而亂萌自消矣。」

淳熙十三年,出為浙西提舉,簡屬吏之賢者入幕,悉咨以民間利病,政聲赫然。時崑山與華亭之間,有澱山湖調諸河入水者,淤田為天眷所佔,道塞,點即奏請浚之,水亦隨加,廣溉田萬餘頃。高宗崩,皇太子參決庶務,點遷起居舍人,被命使金告登寶位。會金有國喪,迫點易金帶,點曰:「登位吉事也,必以吉服從事。有死而已,帶不可易。」又詰點不當稱「寶位」,點曰:「聖人大寶曰位,不加『寶』字,何以別至尊?」金人終不能奪。

皇子嘉王年及弱冠,點言:「此正親師友、進德業之時,宜擇端良忠直之士參侍。」又言:「今道塗之言,皆謂陛下每旦視朝,勉強聽斷,意不在事。宮中燕遊之樂,奢侈之費,已騰於眾口。強敵對境,此聲豈可出哉!」

寧宗嗣位,以皇孫封英國公,點兼教授,入講至晡時不輟,左右請少憩,點曰:「國公務學不休,奈何止之?」又摭古事勸戒,為《鑒古錄》以進。已而得疾卒,年四十五。贈太保,謚文恭。

點天性孝友,無矯激崖異之行,而端介有守,義利之辨皎如。或謂天下事非才不辦,點曰:「當先論其心,心苟不正,才雖過人,亦何取哉!」宰相趙汝愚嘗泣謂寧宗曰:「黃裳、羅點相繼淪謝,二臣不幸,天下之不幸也。」

(節選改編自《宋史?羅點傳》)

【翻譯】

羅點字春伯,撫州崇仁人。6 歲就會寫文章。淳熙二年(1175)考取進士,被任命為定江軍節度推官。

後來多次陞官至校書郎兼國史院編修。有一年大旱,皇帝下詔廣求對策。羅點密奏皇帝說:「現在姦邪、阿諛奉承之風一天比一天嚴重,議論都很淺薄。這種風氣不革除,陛下即使想在天下大有作為,也不見得可行。惟獨不知陛下尋求進言,果真想採用嗎?如果想採用,那麼希望您把上述之事反覆熟諳清楚,妥當的想清楚再頒行,有疑問的先諮詢而後決定。這樣才能天下大治,禍亂的苗子自然消失。」

淳熙十三年(1186),外調為浙西提舉,選擇屬吏中賢能的進入幕僚,全面了解民間的利弊,政績顯赫。當時崑山、華亭之間,有澱山湖可以用來調節入湖各河的水量,但淤田被皇室貴戚霸佔,水道被阻塞。羅點就上疏請求疏浚睡到,蓄水量隨之增加,擴大灌溉面積達萬頃之多。高宗駕崩,皇太子參與決策朝廷政務,羅點任起居舍人,奉命出使金國通告金國宋皇太子已登寶位。恰好遇上金國有國喪,強迫羅點換上金國治喪的衣帶。羅點說:「我國皇太子登寶位是大吉大利之事,一定要穿著吉服辦事。(不過)一死罷了,我的衣帶不能換。」金人又責備羅點不應該稱「寶位」,羅點說:「聖人稱大寶為位,不加「寶」字,怎麼能夠區別出至尊呢?」金人最終也不能夠改變羅點的意志。

皇子嘉王年滿 20,羅點說:「這個年齡正是親近老師和朋友、進德修業的時候,應當選擇端良忠直的人蔘侍。」又說:「現在路人都說陛下每天早晨臨朝辦公,勉強聽取陳述做出決定,心意不在公事。宮中飲宴遊戲的歡樂,奢侈的費用,已經在人們的口頭傳播(有很大輿論影響)。強敵對陣邊境,(背負)這種名聲難道 可以出戰嗎?」

寧宗繼承王位,把皇孫封為英國公,羅點兼教授,去給英國公講課,有時講到吃飯時也不停。身邊的人請他稍微休息,他說:國公學習不停,為何要讓他停下來呢?又選取一些古代事迹勸戒皇孫,編成《鑒古錄》呈獻給他。後來不久得疾死了,年四十五。贈太保,謚號文恭。

羅點天性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沒有偏激違逆常情乖異的行為,方正耿介有操守(節操),道德與私利的區別很清楚。有人說天下的事沒有才能的人不會辦,羅點說:「應當首先談論他的內心,內心如果不正直,即使他才幹超過一般人,又有什麼用呢。」宰相趙汝愚曾經哭著對寧宗說:「黃裳、羅點相繼去世,這兩位臣 子的不幸,是國家的不幸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之想 的精彩文章:

宋詞鑒賞-南柯子·春景
續古文觀止-與高司諫書

TAG:思之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