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憑這一部戲,他演再多爛片都是影帝

憑這一部戲,他演再多爛片都是影帝


作者 | 小丑  來源 |  庫布里克的小

丑(joker-movie)




前幾天,院長介紹了尼古拉斯·凱奇的新片《瘋狂父母》,順便惋惜了這位「爛片之王」的演藝之路。




評論里,很多人有跟我一樣的心情——希望他能接到好戲,東山再起。畢竟,他曾帶給無數觀眾震撼與快樂,也是無數人心中的銀幕英雄,不該在後人心中淪為「爛片」的代名詞。



今天院長就請來好基友小丑,為大家回顧凱奇的經典作品《變臉》。






從1993年說起吧。



當年,吳宇森進軍好萊塢,拍了《終極標靶》。




做為第一位進軍好萊塢的華人導演,這部片子在好萊塢失敗了。



在國內觀眾看來,也不再是熟悉的吳宇森。




吳宇森的好萊塢首戰,折羽而歸。




 


那時候,吳宇森立下宏願:




我一定要拍出一部能讓好萊塢和中國觀眾都接受的電影。




三年後,有了《斷箭》。



《斷箭》的主演是約翰·特拉沃爾塔,促成合作的,是吳宇森的粉絲昆汀。




那時候,昆汀找到合作過《低俗小說》的約翰·特拉沃爾塔,為他放了《喋血雙雄》。



那個版本沒有字幕,於是,記得每一句對白的昆汀,就在旁邊為約翰講解。




此後,約翰·特拉沃爾塔很感動,答應出演《斷箭》。




但條件是:他要演周潤發。



果然,《斷箭》中,約翰·特拉沃爾塔的很多表演,都是學周潤發。




 



《斷箭》曾在國內上映,當時著實火了一陣。



也終於讓吳宇森在好萊塢打響了名聲。




於是,吳宇森在好萊塢開始有了更多的自主創作權。




接著,吳宇森迎來了他在好萊塢的巔峰之作:




《變臉》




 



《變臉》上映那年,是1997。




那一年,香港回歸。




那一年,香港導演吳宇森在這部好萊塢電影中,帶進了濃濃的港片風格。




現在看來,《變臉》依然是港片西化的巔峰之作。




《時代雜誌》評價:





最棒的吳氏美國驚悚片。




爛番茄上,本片迄今依然有92%的新鮮度。




在咱這,豆瓣上也依然挺立在8.4的高分上。




 



《變臉》應該是吳宇森在好萊塢自由度最大化的一次。




當時電影公司老闆發話,任何人都不要給吳宇森意見。




本來,《變臉》是一部科幻片,時間設定在200年以後。




原來的劇本中,人可以在天花板上倒著走,可以在空中飛。




但有了這麼大的自由度後,吳宇森決定拍成他自己的電影。





我的師父張徹跟我說過一句話,他說到好萊塢去是用西方的技巧融入東方的精神。




所以我就把整個戲改成一個英雄為了挽救他的家庭而去冒險、去奮鬥的故事。




用人性化、浪漫化的手法來拍。」


 






於是,吳宇森把科幻拿掉,只保留了變臉的情節。




故事,也走向黑幫,警匪這些他所擅長的路子。




而精神方面,則是走到了家庭倫理的一題。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更為驚喜的是,那種港片巔峰時期的吳氏風格,在片中不僅保留,甚至還被老外所接受了。




看看,吳宇森標誌的白鴿:




 



雙槍!




 



尼古拉斯凱奇在機場的亮相,風衣,慢動作,又是學周潤發。




 



火花四濺的槍戰中,吳氏暴力美學來了。




《變臉》中,化成了這樣:




 



黑幫大佬中槍,肯定要掛了。




在好萊塢,一般這就是直接倒地。




但在吳宇森這裡,大佬先是沒事人般過去跟同伴道別,安頓。




同伴離去後,大佬才頹然倒下。




在這裡,又化成了港片中的「癲狂」式浪漫。




 



浪漫的,還有這一幕:




槍戰中,小孩亞當被戴上耳機,聽著音樂。




亞當的世界裡,音樂在撫慰心靈。




而僅隔著一個耳機的音樂外的世界,卻是槍聲四起,血肉橫飛。




 



《變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了,簡單帶過:




警察西恩(約翰?特拉沃塔)與恐怖分子凱斯特(尼古拉斯?凱奇)是一對宿敵。




西恩抓拿凱斯特歸案後,原以為事情結束了,結果卻發現凱斯特在某個地方安放了炸彈。




為了找出炸彈的位置,西恩接受高科技整形手術。




凱斯特的臉被換給了西恩,西恩帶著宿敵的皮囊去恐怖分子那裡套信息。




沒想到,後來凱斯特蘇醒,將計就計,把西恩的臉換給自己。




於是,兩個身份互換的人,再次對壘。




 



據說,當時《變臉》主演的最初人選阿諾和史泰龍。




但吳宇森後來定下,還是約翰·特拉沃塔和尼古拉斯·凱奇更合適。




如果當初是兩名大塊頭來演,沒看到,不好說會是什麼樣子。




反正,選擇了約翰和凱奇,很多觀眾接受了。




 



當年的約翰,早前兩年憑《低俗小說》翻紅,加上之前的《斷箭》在國內上映過,可謂兩邊都有觀眾基礎了。




當年的尼古拉斯凱奇,還沒有「中國人民老朋友」這個稱號。




在那個國內一年引進十大巨片的年代,1996年的《勇闖奪命島》,在國內收穫口碑的同時,也讓觀眾開始認識了他。




更何況,當時的他正當壯年,又在1996年得到奧斯卡影帝加冕,還走在硬漢路線上(例如還有一部《空中監獄》)。




在當年,這樣的組合很黃金了。




 



這個片子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兩名主演均要扮演正派和反派。




人物性格還要對應銜接。




約翰·特拉沃塔要用這張臉先演西恩,再演恐怖分子凱斯特。




尼古拉斯·凱奇則是將這個順序對調。




來看看兩人的表演。




不解風情的工作狂探員西恩,深愛家庭。




變臉前,他面對太太是這樣:




 



變臉後,外形成為凱斯特的西恩,承接的人物性格,面對太太時則有這樣一個細節:




初次與夫人相遇,想親吻她,但又不敢。




他面對的,是曾經那麼熟悉的人,但他的皮囊,卻是他們全家都恨到骨髓的人。





 



恐怖分子凱斯特在變臉前,是這樣一個惡到家的惡棍:






 



變臉後,面對西恩的老婆,則體現了那披著羊皮的老流氓本色:




 



再來一個對比。




變臉後的凱斯特,用西恩的身份進入這段假婚姻時,有一句台詞是這樣的:





謊言,猜測,疑神疑鬼,好像是真的婚姻一樣。




 



而變臉後的西恩,恐怖分子的皮囊和警察的內心,則是掙扎更甚。




對於這個角色,凱奇的演技給了保證。




在監獄中跟人打架,為了取信於人,一瞬間在臉上變成了那邪惡的表情:




 



在黑社會中,違逆內心對黑幫的人說出:




我上過他(西恩)的老婆。




此時,黑幫分子大笑,而頂著凱斯特臉皮的西恩,只能跟著笑。




面上要擠出笑,心裡滴血。





 



經典的這場對峙戲,換臉後的兩人在監獄裡面相遇。




惡棍的臉,露出了心傷憤怒的表情;




警察的臉,卻露出了邪魅的囂張。




 



在我看來,《變臉》不同於美式動作片的簡單粗暴之處,就是這類細膩的情感。




例如這段經典的對峙。




鏡子的兩邊,是活生生的對頭。




可在鏡中,兩人看到自己的模樣,這種感覺很不舒服:




明明鏡子中是自己,但看到的卻是宿敵。




當兩人爆發,對著鏡子開槍的時候,矛盾點產生了:




鏡子被子彈打碎,鏡中被打碎的人,即是自己,又是宿敵。






 


另一個細膩的點,是家庭。




都說吳宇森擅長兄弟情,不擅長男女之情。




但在《變臉》中,我覺得也很不錯啊。




這一段就打中我了。




變臉後的西恩找到老婆,澄清誤會後,老婆難過地說了一句:





那個男人(凱斯特),我和他做了一周的夫妻。




此時的西恩,用凱斯特的臉露出了痛苦的表情。




那種表情,是愧疚。




下面一句話,則是:





我知道,這都是我的錯,我無法彌補你。




 



這些情感,被吳宇森深入淺出地化成了一部動作經典。




如吳宇森所想,他將很多東方人的精神放了進去。




家庭,包容,理解。




而面上,卻是一部熱熱鬧鬧的動作片。




 



《變臉》的結局,還可以說明這一點。




最終回到家庭的西恩,帶回了凱斯特那已成為孤兒的私生子亞當。




吳宇森說,當時美國那邊認為在商業片加重感情戲是敗筆。




這個結局一開始大家都反對,理由是:




美國人不會接受你帶壞人的孩子回家。




 



後來,就這場戲,電影公司做了民意調查。




那時候,低於60分就得重拍。




按照電影公司的思路,當時民意調查出來是33分,觀眾不接受。




於是,所有老闆向吳宇森道歉,然後補拍成如今我們看到的結局:




西恩一家,收養了凱斯特的私生子。




然後,分數一下子跳到88分了。




當時,吳宇森對電影公司老闆說了一句話:





動作片不是唯一的法寶,人性才是相通的。






那1997年,迄今已經過了超過20年。




那一年的吳宇森,51歲。




早前十年,吳宇森在《英雄本色》中,藉由周潤發說出:





我要爭一口氣,不是想證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訴人家,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




那次,他拿回來了。




幾年後,初入好萊塢失敗的吳宇森,失去的又通過《變臉》拿了回來。




 



如今的吳宇森,已是72歲的老人了。




今年的吳宇森,有了一部被罵到底的失敗《追捕》。




今年的丁晟,致敬吳宇森翻拍了《英雄本色》,卻也讓吳宇森的影迷大罵糟糕的經典翻拍。




從面上看,當年那個幾經起伏,叱吒風雲的大導演,這些年已不復當年勇。




拿《赤壁》,《太平輪》這樣的大製作來說,吳宇森如今也要無奈地讓步於市場法則。




其一是,為了資本回收,把兩部電影拆成了兩部。




 



《赤壁》本身如何,就不說了。




但當時有個傳聞,我覺得聽起來挺心酸的。




那部電影中的很多台詞,引發了觀眾笑場。




後來吳宇森說,上映前,有人讓他改台詞,就怕引起笑場。




但上映後,笑場卻又引發了觀影者的好奇心,進入電影院。




其時,又有人來告訴吳宇森:




這些台詞效果很好啊,不要改了。




可是,吳宇森的本意不是這樣的啊。




 



變了,這個年代,是兄弟情會被說成基情的年代。




這個年代,若小馬哥再遇上當年的事,威脅他的人,也不會再拿槍指著他的頭了。




《赤壁》中,諸葛亮要去東吳遊說孫權前,劉備遞給他一碗飯,說出:





去東吳路途遙遠,需要體力,來,多吃點。




此時的劉備,今天會被加上一個定語:深情的。




 



趙雲說出:我們行軍路上穿的草鞋,都是大哥給我們編的。




當年,這是兄弟共患難之情。




這個年代,這個編草鞋的劉備,則會被想成娘炮。




 



諸葛亮告訴周瑜:我只是略懂,周瑜回答:你懂你只是深藏不露。




這種惺惺相惜的兄弟情,在這個年代會被解讀為:




周瑜和諸葛亮好曖昧。




 



再到《太平輪》。




其實,第一集我覺得還蠻好看的。




可惜,名字起錯了,給了觀眾誤導,以致於觀眾異常不滿第一集到最後,劇中眾人才剛上了太平輪。




後來,吳宇森多年的好搭檔張家振說:




原來《太平輪》劇本上只有一頁半的戰爭戲,但投資方建議使之成為了重頭戲。




於是,吳宇森拍了許多原劇本裡面沒有的戰爭場面。




片子出來後3個多小時,投資方又覺得對場次不利,理由是:




電影很貴,我們不要文藝片。




於是,電影成了上下兩部。





 



再來,投資方提議對電影做後期3D轉制。




儘管不願意,但吳宇森和張家振只能這麼安慰自己:





或許在表現災難性場面上,3D是個不錯的選擇。




而到了第二部,宣傳又打出賣點:




徐克跨刀剪輯。




可,張家振後來卻強調:他見到的,仍是上部的剪輯師胡大為在為下集剪輯。




並,張家振將其歸結為:宣傳方的自造噱頭。




就這樣,吳宇森心中多年的史詩,隨著那艘巨輪沉沒了。




但吳宇森卻還表示出理解:





因為的確是太貴了,風險很大,能理解他們的做法。




 



有人說,吳宇森很古典,很講義氣,幫朋友。




只是,或許就像當年《英雄本色》所說:





這個時代變了。




影史上,吳宇森的名字必然被銘刻。




只是,屬於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終究是過去了。




就怕,沒經歷過那個黃金時代的人,將來提到吳宇森,只知道《追捕》,《太平輪》,並疑惑這樣的導演也能留名影史?




總有一天,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終將走入史冊。




現在還有人懷念那些港片。




但就有如如今大部分觀眾對於默片時代只有一個符號性概念般,以後的人,或許對於那個時代的概念也會如此。




江湖,終將不再是那個江湖。




不是吳宇森變了,是時代變了。




是時代變了,而吳宇森老了。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一個zan=給院長一顆小心心!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吐槽電影院 的精彩文章:

男人想娶、女人想撩的她,卸下濃妝更美了…
突然發現,有些電影只有中國人能拍好看

TAG:吐槽電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