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害怕跟陌生人打交道,但又是熟人中的「話癆」,你得了社交恐懼症?

害怕跟陌生人打交道,但又是熟人中的「話癆」,你得了社交恐懼症?

微信公眾號:37度心理(ID:psy-37),歡迎分享!

害怕跟陌生人打交道?

但同時卻又是熟人中聞名的「話癆」?

擔心自己與他人社交沒話題會尷尬,而乾脆享受一個人「宅」在家?

面試時感到慌張,手心冒汗,特別是群體性面試?

......

如果以上你都能成功對號入座的話,那麼很遺憾,你很可能是患了社交恐懼症!

屁啦!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們身邊不都是這種精神疾病的受害者?

輕易把自己些許的「社交懶惰」上升到「恐懼」層面,很明顯帶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色彩;其實當真正了解到這種疾病之後,我們絕對會很慶幸以上情況完全吻合的自己,只是「內向靦腆」罷了。

那麼,真實的「社交恐懼症」到底是怎樣的?它與我們的內向靦腆又有什麼區別呢?

社交恐懼症

概述

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亞型,它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恐懼發作時常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癥狀,患者極力迴避導致恐懼的客觀事物或情境,或是帶著畏懼去忍受,因而影響其正常活動。

簡單地說,如果你有過一個異常奇怪的人莫名對著你嘿嘿在笑而閉嘴不說話的全身發毛的不堪回首的體驗,那麼對於社交恐懼症的患者來說,每一個普通的陌生人之於他們,就相當於那個奇怪的人之於你,都會令他們時刻全身發毛!

診斷標準

根據《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5),社交恐懼症的診斷標準如下:

1.這種害怕或者焦慮必須發生在同伴環境中或者不僅在於成年人的互動時;

2.個體擔心自己被評價為焦慮,脆弱,不理智,愚蠢,乏味,令人生畏,骯髒或不討人喜歡。個體害怕自己會表現出焦慮癥狀(臉紅、發抖、出汗、結巴,獃滯等)這些將被他人給予負面評價;

3.社交情境幾乎總是激起害怕或焦慮(偶爾的情況不能被診斷為社恐),出現預期焦慮;

4.個體通常會迴避令自己害怕的社交情境,或者是帶著強烈的害怕和焦慮忍受這些情境;

5.害怕或者焦慮被認為與負性評價的實際風險或負性評估的後果不成比例;

6.病程通常至少為6個月;

7.害怕,焦慮和迴避顯著干擾個體正常的日常活動(工作,學業),或者導致臨床顯著痛苦或社交活動等重要功能方面的損害。

成因

1.神經生化方面

有研究發現社交恐懼症患者出現恐懼癥狀時血漿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升高,甲狀腺素釋放激素升壓試驗陽性,可樂定激發實驗引起的生長激素反應遲鈍。

與正常人相比,社交恐懼症患者有反應性較強的杏仁核(大腦邊緣系統的一部分,主要負責恐懼情緒),而且在面對新奇面孔時,其杏仁核的fMRI反應強度大於熟悉面孔的反應。

2.社交技能缺乏和不當的認知強化

缺乏正確的社交技能很容易在與陌生人交往的時候遇到挫折,若再加上過度擔心自己的表達不恰當,有意無意地放大自己微小的社交失禮以及對方的輕微反應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誤解和矛盾,進而影響整個社交過程;

然後這種過去失敗經驗的泛化又會如「十年怕井繩」般縈繞在患者的心裡,加快以及加深他們的緊張、焦慮、動作不自然、聲音發抖等應激反應。

3.幼年經歷與家庭因素

就像前段時間一篇劍聖喵大師的刷屏文章「中國家庭式潑冷水,會吃人!」里披露的一樣,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若缺乏情感溫暖,理解,信任和鼓勵,反而過多的指責和貶低會「促進」孩子對自己不完美的自我證實,很容易讓他們產生自卑的心理,並慢慢地讓孩子變得個性內向以及以迴避性的防禦方式示人,最終產生社交恐懼。

此外,心理學家Jerome Kagan也在實證研究中發現,那些患上了社交焦慮傾向的兒童若此後被家長「溫柔以待」,經常鼓勵和表揚,其高水平的社交焦慮會明顯降低。

社交恐懼與內向靦腆的區別

顯然,確診的社交恐懼症根本就不是我們口中用來宅在自己舒適區不去勇敢交友的自嘲理由,它遠比我們掛在口中的那種所謂「社交恐懼」要可怕得多!

正確區別開日常所謂的「社交恐懼」與真正的「社交恐懼症」除了能給自己倒一壺冷水喚醒自己不要再以此作為你「懶」的借口之外,對於早期的社恐患者也有「早發現,早治療」的莫大好處——若不了解清楚自己到底是否嚴重到患病之前,盲目地就將自己或推他人「勇敢」地放入人群中去多接觸,多感受,無異於謀財害命!

兩者的區別具體如下:

先天vs後天

內向靦腆是天生的,也就是我們心理學所說的「氣質」的一種,相當於希波克拉底「體液說」的「抑鬱質」,這類人情緒體驗深刻,細膩持久,多愁善感,思維敏銳,想像豐富,但不善交際,孤僻,膽小,優柔寡斷......

可社交恐懼症儘管有遺傳因素的影響,但更多是後天環境引起的,比如說幼年的一些不良經歷或家庭教養方式不當等。

坦然面對vs趨避並行

「心裡說想要,但身體卻很誠實」便是形容社恐患者的不二短語!

對於他們來說,他們內心是非常渴望與人社交的,但苦於在社交過程中如影隨形的焦慮和恐懼(嚴重的還會呼吸困難),他們只能是通過極力迴避社交來減小焦慮。

而對於一個普通的內向靦腆的人而言,喜歡一個人呆著是因為他們在獨處中感到很舒適;他們不會有渴望交友而又無力社交的那種痛苦,而且不會因為不善社交而惆悵。

事實上,他們打從心裡享受少量的熟人社交甚至單人獨處,只是受家人朋友所迫或者是工作需要或社會批判等,才會去主動將自己暴露在陌生人社交中,而這就是他們緊張或不悅的癥結所在。

越來越好vs每況愈下

當頻繁暴露在陌生人社交中,內向靦腆的人在穩定的社交群體接觸過一段時間之後,緊張和焦慮會變輕,但社恐患者卻截然不同,他們的焦慮是會隨著與社交群體接觸的時間增加而增強的,也就是說不分青紅皂白地好心勸勉朋友應多去社交,不要害怕,很可能會好心做壞事地加重他們的病情。

總的來說,兩者的分界重點不在於社交能力的高低,也不是對社交的恐懼感程度不同,而是有沒有因為自己的社交能力不足而感受到「卑劣感」(即對自我的否定)以及這種卑劣感的強弱。

社交恐懼症的有效治療手段

幸好如此駭人的神經症也有穩定的有效治療手段幫助恢復。

一般以「合理情緒療法」配合「系統脫敏療法」去幫助患者快速有效地擺脫困擾:

合理情緒療法

也簡稱「ABC療法」;根據艾里斯的ABC理論,人在遇到A(激發事件,activating events)後,會通過B(信念,beliefs),產生C(結果,consequences)。而社恐患者則是由於B(信念)這一環節出現了偏差,導致對一個很普通的A也會產生很強烈的C。

所以,治療的關鍵首先是要找到患者心裡紮根的B出現了哪種不恰當的認知,並且讓他自己意識到,再通過一些提問技巧誘導他去進行糾正。

就像我國心理學家鍾友斌教授說的一樣,一旦知道了產生並維持癥狀的盲目力量原來是過了時的,是沒有現實意義的經驗與幻象,就會如同突然揭示出猜不中的謎語一樣,緊張情緒立即會輕鬆下來,癥狀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系統脫敏療法

首先是進行放鬆訓練;然後請患者按引起恐懼反應的嚴重程度,依次列出相關誘發社交恐懼的情境的清單,然後從引起最弱的恐懼反應的情境開始,逐一讓病人身處其中,或由其想像身處這些情境之中。每一步驟做到病人適應,感到徹底放鬆為止,然後再接著做下一個較令人緊張的情境,直至最強程度的情境也不引起恐懼為止;

接著就到整個治療最關鍵的地方,將剛才的想像訓練實踐於現實生活中。

內向靦腆的「壯膽」方法

而我們這些開口閉嘴都是「社交焦慮」的「偽社恐患者」又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應當明了,每個人對交友都有自己的廣度和深度的需求,若你真的就喜歡三五好友相伴並且不覺得內向可恥的話,大可繼續呆在自己的舒適區而不用強迫自己去廣交朋友;

但若你抵擋不住家人朋友的七嘴八舌或者是推脫不了工作需要,而一定要克服自己害羞膽怯的社交表現,不妨看看下面的淺見。

關鍵時候讓別人推自己一把

若反覆確定自己不是社交恐懼症患者,那麼就請相信,把自己暴露在陌生人社交中並不會加重我們的焦慮,相反會有益於緩解我們對未知事情的恐懼。

就好像蹦極,教練會讓你倒數三聲然後在第一聲話音剛落時把你推下去一樣,你所有的害怕或反悔都來不及,而只能在社交中找到讓聊天良好進行的應激方法;最後,你會發現,蹦極(社交)其實也沒什麼。

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保持自信,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社交也許不是自己的長處,而且我們也不需要靠廣泛社交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但不要讓自己在開始幾次不那麼成功的嘗試後變得垂頭喪氣,試著去做回自己擅長的事情並保持自信

不給自己壓力,明白自己沒有那麼重要

是的,很多時候,你認為的異常礙眼且辣眼的口誤或失禮,對方其實根本沒有察覺,所以不要陷入對這些小瑕疵的過分內疚中;若對方真的看起來,和你一樣,察覺到了你的不當,那也可能是巧合,也許對方臉上的不悅並非來自你剛才的粗魯動作,又或者僅僅是他恰好想到了從前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總之,繼續讓對話進行下去,而非盲目深化恐懼。

不單純從表現獲取他人第一印象,並懂得用合理化去解釋冷場與忽視

很多時候,交談的對象在社交開始前會表現得不那麼平易近人,但請不要被他們的樣子所嚇跑,這世界上有太多外表冷漠內心卻火熱的人了,況且,說不定對方也跟你一樣是內向悶騷罷了;同時,當話題開始後,交談仍然如你所料的冷場不斷時,也請合理地認為,冷場只是因為他比我還不善於社交說話。

最後,了解清楚真正的以及所謂的「社交恐懼症」的區別之後,就請不要將其掛在嘴邊,並脫口而出「我也有社交恐懼......」,這種「感同身受」起不了任何作用,反而會讓你離他們越來越遠。

而不幸患有社恐的部分人群,引用《走出焦慮風暴》的一段話送給你們:

我們有得慢性焦慮障礙的智慧,就一定有走出焦慮障礙的智慧!

圖片來源網路,侵權即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7度心理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有些人功名成就,他的內心卻很自卑?

TAG:37度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