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百年前:大清朝如何脫軌?

一百年前:大清朝如何脫軌?

~~~~如若此地作別,也好他鄉再見~~~~

本文原載於《臨淵》,作者傅國涌,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1911年8月20日,北京城

1911年的8月20日,北京城很小,大片土地上面種著小麥,還有很多樹木。雖然也是夏天,但不是酷熱的夏天,沒有空調,人民照樣可以生活得很涼快。

那一天,生活在北京的王公大臣和達官貴人們,那些掌握著中國最多的權力資源、經濟資源並支配著中國國家命脈的人,如慶親王奕劻、攝政王載灃、鎮國公載振、恭親王溥偉等,都在忙於做一件事,就是趕生日。這些人不是送禮吃飯,就是請客吃飯,北京城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過生日,大家每天都在趕生日。

1911年8月20日,幾乎全北京所有掌權的人們,沒有一個人想到他們快完蛋了。那個時代所有掌握大權的人留下來的日記,包括他們的回憶和書信,沒有一個人說自己在10月10日之前就想過大清朝快完蛋了,從上到下都沒有。街上到處是燈紅酒綠,衚衕里的生意好極了,澡堂里的生意好極了,就像香港新出版的英國爵士巴恪思塵封了68年的一本黃書《太后與我》里所說的,有權有勢的人們都在澡堂里做同性戀,他們對異性戀已經沒興趣了,異性戀太容易了,所以都在寵愛男童。三千寵愛不在後宮,而在澡堂,這是100年前的中國。

巴恪思告訴我們晚清最後十年中王公大臣和將軍們的私生活。由於缺乏旁證,他的回憶錄不能完全當作信史,但是也不能完全當作八卦。八卦中有信史,信史中有八卦,歷史就是這樣的複雜,所以穿透歷史要有眼光,要有判斷。如果拘泥於某一些東西,就永遠都看不到真正的歷史。王公大臣們的私生活是高度保密的,像巴恪思爵士這樣能夠進入他們生活核心的,才有可能看到他們真實的生活。晚清當然是一個敗壞的時代。這樣的時代被消滅,大家會拍手稱快,沒有人會為它惋惜,所以大清朝脫軌是一個意料之中的事情,只不過不在掌權人的意料之中。

大清垮台前的「神秘預兆」

在大清朝垮台之前,出現了很多神秘的預兆,比如老百姓中紛紛傳說,有一顆彗星要在中國滑落。「彗星現、朝代變」,中國人真是想像力豐富。當時原本要舉行一個萬壽盛典給慈禧祝壽,但最後沒舉行成,因為慈禧死了,接著光緒帝和慈禧相隔一天離開世界,而這對朝廷和整個中國的震撼是今天的我們所無法想像的。

當時中國的朝廷命官、地方士紳和普通讀書人都還寫日記,他們在日記中都寫到了他們的震驚:中國怎麼一夜之間失去了兩個?這太可怕了!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從北京城飛到了廣州城,人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接下來怎麼辦呢?選新君。慈禧在臨死之前24小時已經安排了自己的接班人,一個3歲的、還在吃奶的小溥儀。溥儀不願意,哭哭啼啼的,是溥儀的父親——26歲的載灃把他抱進宮的,那真是一次誠惶誠恐的進宮之旅。

小皇帝在太和殿登基的那一刻,大聲痛哭,不肯坐上去,說這個龍椅不好玩,不要坐,怎麼勸都不行。大臣跪得滿地都是,但是皇帝一直在哭鬧,所以還沒有行禮完畢,太監就把他背走了,背的時候說:「完了,完了,回去吧。」在中國人看來,這些話是什麼?不吉利的話。但這些話進了當事人的日記,也進了當事人後來的一些回憶,相互參證,基本上是可靠的。而這些事傳到了民間,大家紛紛議論:說大清要完蛋了,要回家了;還說「宣統」這兩個字有問題,「宣」跟「完」字很接近,而「統」跟「結」很接近,所以小孩子叫皇帝為「完結皇帝」。從1908年到1911年,短短的兩三年間,民間到處傳言大清要完了。

清朝的覆滅:天災與人禍

大清朝為何脫軌?第一個因素就是來自這些「神秘預兆」,而這背後是人心的變動,也叫人心浮動。接下來真正導致大清朝脫軌的一個原因是下雨。整個夏天都是雨,不光是辛亥年的夏天下雨,辛亥的前一年和大前年的夏天也一直在下雨,湖北和湖南因水成災。可以說,一場雨壓垮了一個朝代。

因雨成災,糧食沒有豐收,大米價格急劇攀升,長江流域出現四百萬以上的饑民,如果僅僅長江流域有問題,黃河流域、珠江流域和黑龍江流域保證安全,大清王朝仍然固若金湯,但是老天爺偏偏要跟愛新覺羅氏作對,1911年的夏天南京城可以划船,武漢城可以划船,同時山東巡撫告急山東缺糧,甚至連東三省也因雨成災。魚米之鄉、江浙二省此時也出現糧食危機。少年徐志摩時在杭州府中讀書,有一天去看電影,發現有警察在鎮壓人民,原因是有人在搶糧。他電影也沒看成,黯然回到學校宿舍,詳細記下了那一天的所見所聞。這是一個少年學生親眼所見並寫在私人日記裡面的,可信度很高。

所以,饑荒是大清王朝脫軌的第一個主要原因。當時,反對辛亥革命的保守者辜鴻銘曾寫信給上海的英文報紙,說一定要把這場革命壓下去。因為武昌起義參與的人受過教育還比較文明,殺人都還能有所節制,但是長江流域幾百萬饑民如果也革命,最後一定會演變成暴動。辜鴻銘已經洞察到饑荒對於大清朝的威脅了。

第二條史料是有關隆裕太后的。當大清的財政部一點錢都沒有的時候,隆裕太后至少有三次把自己的私房錢拿出來為江蘇、四川和湖北賑災。當革命發生以後,她不但要壓製革命,更要賑災,因為饑民才是對她的政權最大的威脅。

晚清金融危機的致命性

糧食危機帶來金融危機。1911年10月11日,武昌兵變的消息傳到北京,王公大臣和內閣們竟然沒開會,沒作出一個決策,直到10月12日凌晨5點,他們才作出了一個決策:派尹昌去鎮壓。尹昌曾經在德國留學學過軍事,也曾經作為清朝的使節出使德國,但最拿手的卻是唱京戲、跳舞。就是一個這樣的貴族子弟,竟然被提拔擔任陸軍大臣到前線去鎮壓革命黨人,所以他首先就打退堂鼓了,說「你們先走,我再留兩天等後天的火車出發」,結果他就在北京城滯留了三天。

當然,他其實是在運作斡旋,想讓袁世凱去打。所以當他15日登上火車的時候,朝廷已經下達了另一道命令,重新起用袁世凱為湖廣總督。但他沒有想到袁世凱不去。因為袁世凱看不上湖廣總督,看上的是總理大臣。所以朝廷先後給袁世凱下了三道詔令,直到內閣總理的詔令下來後,他才願意去率兵鎮壓革命黨人。

尹昌15日坐火車出發時,鐵道部長盛宣懷大人來了,告訴他們打武漢的時候不要把漢陽鐵廠打廢了,如果在戰爭當中能保全這個鐵廠的安全的話,會獎勵十萬大洋。當時,盛宣懷對著火車窗戶跟尹昌說:「尹大人,我跟你交代的這個事情別忘了。」尹昌說:「盛大人,你放心,只管把大洋準備好就行。」但沒想到這句話讓外國記者聽見了,以為原來朝廷派兵南下時軍餉沒準備好。第二天,日本的《順天時報》、英國的《泰晤士報》發布了該消息。這個消息一登出來,老百姓都認為清朝沒錢了,自己存在銀行的錢不安全了,所以,大家都去上街排隊取錢。最起勁的是那些內閣總理大臣,包括慶親王奕劻,光他一家就有好幾百萬的存款,都取出來直接存入英國滙豐銀行。只有兩天的時間,北京就有好幾家銀行倒閉了。

接下來,發生金融危機的是上海。一夜之間,昔日富庶繁華的十里洋場的現金就不夠了。上海幾家大銀行也都關了門,門口貼出告示「因現金告急,暫停營運」。再接下來,從南到北全國大大小小的城市,甚至包括最穩定的東三省,像奉天、營口、大連等地,都出現了金融危機。

謠言最終變成了事實

有了金融危機,人們就逃,北京人逃到天津租界去,使得天津租界人滿為患。(像嚴復這樣有地位的,逃到天津後租房子都租不到,最後只好在小旅館裡住,後來因為他跟外國人關係好,外國人就說,你可以到煙台來,我借個房子給你住。)然後,天津全都住滿了,房價也急劇攀升,所以有一些北京人在天津也待不下了,就住在北京的兩個地方,一個是使館區東郊民巷,一個是六國飯店。還有一個流向,就是紛紛逃亡上海。其實全國各地都有人逃到上海,然後上海的房價也貴得不得了,米也貴得不得了,因此,當上海和天津租界人滿為患的時候,又進一步加劇了這些地方的金融危機,最後導致整個中國陷入了巨大的逃難潮。

金融危機和逃難的背後是人心恐慌,全國各地到處都是謠言。當時很多人都在日記里講道,每天都有不同的謠言,但是過了幾天,謠言統統都變成了事實。比如說今天寫的是「太原淪陷」,明天寫的是「西安淪陷」,但一個星期過後就都變成了事實。

一個天朝大國,為什麼會到了銀行關門、國庫沒錢的地步?那些錢到哪裡去了?私人口袋裡。每一個親王、貝勒和大臣的家裡都很有錢,唯獨大清朝的國庫沒錢。當時,盛宣懷的第二個女婿位居司法部司局級幹部,他要離開北京時,竟然找不到路費,因為他們司法部已經不發工資了。好不容易籌到了兩百兩銀子,結果也不夠,因為船票漲價了,最後他不得不把家裡老婆的首飾都拿到天津的典當行典當,好賴湊齊了四百五十兩走了。這就是那個時代的困難。袁世凱後來一次次地逼隆裕太后把私房錢吐出來,最多的一次,一下子吐出了八萬兩黃金,但是狡詐的袁世凱拿到巨款後說:「我沒錢,你這麼一點錢,我這麼多人,每人發一天就沒了。」所以,袁世凱始終不肯出兵打仗。為什麼清朝最後沒有以血流成河告終?為什麼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南北戰爭,只是在武漢、南京、陝西打得比較激烈?就是因為袁世凱沒打算動真格的。

節制與妥協:袁世凱、孫中山和隆裕太后

大清朝脫軌的最後一個原因,是大家都比較節制。在中國歷史上,還從來沒有一個時代是用妥協的方式來解決重大政治危機的,更別說是解決改朝換代這樣重大的社會變動——因為三方的被動而導致三方的妥協,讓大清朝和平落幕,接受共和新制度。

袁世凱雖是一代梟雄,但他辛亥年的選擇是正確的,我們不能因為他稱帝就否定他在辛亥年的選擇;孫中山、黃興、宋教仁,以及同盟會與光復會的革命黨人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們用勇氣和犧牲換來了亞洲第一共和國,當他們掌握了南京政權的時候,他們沒有與袁世凱決一死戰,願意妥協並交出南京政府,讓袁世凱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隆裕太后也願意妥協選擇宣布退位。雖然三方都不是最滿意,但三方都可以勉強接受,而普通的中國人卻少犧牲了很多生命。他們三方的妥協,三方都是被動的,但是化被動為主動,中國人民就有了一個小小的勝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衲讀史 的精彩文章:

雍正十二妃?聽聽故宮專家怎麼說!
「清末新政」與滿漢關係變化

TAG:老衲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