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頗為器重的准太子李賢死於武則天之手?悲劇從他出生就註定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六月,唐高宗的第五子、武則天的長子、准太子李弘「無疾而終」後,李弘的胞弟雍王李賢被立為太子。
事實證明,李賢人如其名,果然對得起「賢慧」二字,當上太子後,馬上做了一件令人曙目的大事。召集了一批學者名士,如張大安、劉納言、格希元、許叔牙、成玄一、史藏詰和周寶寧等人,自己親自擔任主編,為《後漢書》做注。李賢本著嚴謹的態度,歷經數月,才完成《後漢書注》。出爐後將書獻給唐高宗,得到了唐高宗的讚賞(被喻為天書,藏於皇宮內閣)和嘉獎(賞賜三萬段絲綢)。
李賢在文學上大獲成功的同時,在政治上也獲得了成功,成為太子後,唐高宗開始悉心培養這位未來的接班人,馬上給了他監國的機會。
而李賢沒有重蹈李弘的覆轍,而是本著在其職謀其政的思想,在監國期間,表現的很好,贏得了朝廷內外一致頌揚。如果按照這樣發展下去,李賢繼任唐高宗之位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之事。然而,太子李賢的皇權之路也不可能那麼一帆風順,暴風驟雨很快就落到了他的身上。掀起這場風暴的不是別人,而是他的母后武則天。
虎毒不食子,武則天之所以再一次「食子」,原因有二:
第一,權力的衝突。我們都知道,武則天自從入宮以來,小小的年紀便對權力產生了極度的渴望,「二進宮」後,為了滿足於權力的慾望,她無所不用其極,才一步一步走到了「天后」這個權力的巔峰。李賢繼任太子不久,唐高宗的身體每況日下,他那病弱的身體已不勝任「皇帝」正常的政務工作了。於是做出一個大膽而出人意料的舉動,令武則天攝政。如果說以前二聖臨朝時的武則天處理朝政是屬於「參與權」遠小於「決策權」的話,那麼,攝政後的武則天將擁有包括發號施令在內的所有「決策權」。而交權後的唐高宗實際上等於是「傀儡皇帝」了。
第二,情感的衝突。舔竇情深,按理說,就算母子之間有點小隔閡、小摩擦、小糾紛,也都是屬於人之常情,事後便會煙消雲散,然而,武則天和李賢之間卻不是這樣的,他們很快反目成仇——斷絕了母子關係。其實,李賢和武則天根本就不是親生的母子關係。
一是李賢出生的時間有蹊蹺。椐史書記載,韓國夫人早年守寡,武則天再次進宮為昭儀後,她便以大姨身份出入禁宮,深得高宗寵愛。李賢是永徽五年(公元前654年)歲末生,而他的哥哥李弘生於永徽三年底,兄弟兩相差兩歲,按常理推算是很合時宜的,但問題在於,兄弟兩之間,武則天還生了一個公主,也就是被武則天悶死當政治犧牲品的公主,三年生了三個小孩,按醫學角度來看是說不通的,身體等方面也是吃不消的。
二是李賢的出生地點有蹊蹺。史書記載太子李賢生於去昭陵進謁途中,時正值寒冬。問題來了,武則天明明有身孕,而且又臨產在即,為什麼會選擇在風霜雪雨的天氣外出呢?再說祭祀昭陵之類的,有身孕的人是能去的,武則天再另類,對這些忌諱還是懂的,還是會遵照的。
總之,李賢出生的時候,正是韓國夫人受寵的時候,只是她當時沒有任何名份,為了改變「踐子」的身份,武則天自然是她「攀龍附鳳」的最佳選擇。而武則天這時儘管有了長子李弘,但剛剛沒了公主,正是傷心低落的時候,再加上這時的武則天正在後宮中與高宗的元配王皇后及蕭淑妃爭寵,多一個兒子與她有益無害。 因此,姐妹兩一拍即合,很可能上演了「狸貓換太子」的好事,後宮的生存之道就是,多一個兒子就多一份保障。這事做的極為精細,在當時應該是瞞天過海,瞞過了所有人。
但李賢和武則天終究不是真正的母子關係,特別是在毒殺韓國夫人後,武則天和李賢的關係就變得更加微妙了,李賢能順利接替李弘成為太子,這其間是唐高宗極力促成的,畢竟他是李弘之後,武則天幾個兒子中最年長的,因此,武則天也無話可說,但太子李賢一天不除,武則天就會一天不心安,養虎為患,這個道理誰都懂,更別說心細如針的武則天了。
再加上李賢繼位太子後,宮裡也紛紛傳說太子是韓國夫人所生。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在母以子貴的封建社會,武則天自然也不能容忍異己的李賢坐穩太子之位,繼而登上皇帝之位。因此,從親情這個角度來說,「假兒子」李賢是武則天必需除掉的定時炸彈。
※監獄裡一囚犯深夜高喊:打死人了!三衛兵趕過來後,下一秒太意外
※玄武門之變前,因一女人告密,李建成原本有活路,卻偏走向不歸路
TAG: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