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戰國秦趙長平之戰中秦國騎兵是什麼樣的?三

戰國秦趙長平之戰中秦國騎兵是什麼樣的?三

秦人的祖先生活在今天甘肅東部的高原,那兒草場肥沃,最適宜養馬,秦人就是以養馬而起家。早期秦人與游牧部落雜居,為了對抗牧人剽悍的騎士,秦人組建了自己的騎兵。這很可能是中國最早的騎兵部隊。本次長平大戰全揭秘共分五篇予以介紹。

孝成王聽後,只扔出一句武斷的話:「我已經決定了,你就別管了。」

公元前260年7月,趙括領兵到了長平,請廉頗驗過兵符。廉頗辦了移交,回邯鄲去了。

趙括會帶給趙國怎樣的命運呢?

趙括統率四十萬大軍,聲勢十分浩大。到達前線後,立即改變廉頗的防禦部署,甚至更換了各級幹部。向秦軍主動進攻。

然而,趙括預料不到,秦軍得到趙軍換將的消息,也立即更換了主帥。由戰國時最為傑出的軍事天才白起出任秦軍總指揮,為上將軍。王齕為副將,並嚴令保密,軍中有泄露者斬。

白起粉墨登場,趙軍放棄防守,大舉進攻。白起和秦將們經過周密的思考和討論。一個大膽的計劃誕生了--他們一反與敵對攻的戰略,做出防禦姿態,在長平東南的有利地勢上構築壁壘,與趙軍作戰的部隊,按照白起的命令佯裝敗退。秦軍連打了幾個敗仗。

這使趙括信心猛漲,他帥大軍離開大本營,義無反顧地撲向秦軍的營壘。

見誘敵戰術成功,白起立刻啟動包抄計劃。派出兩支「奇兵」。這兩支部隊,共3萬人。悄然離開營壘。一支25000人,有可能是步兵或戰車兵,斷絕趙軍後方交通線,大白話:斷後路;另一支是5000騎兵直奔趙軍大本營。

若拍電視片,你將看到在這樣一個畫面:在模擬的長平谷地戰略地圖上,秦軍的兩支「奇兵」部隊,是兩個粗壯鮮紅的箭頭,呈弧形無聲無息包抄伸向趙軍後路。將趙軍分割為兩部分。

對於秦軍來說,這其實是一個相當冒險的舉措。秦軍要穿過一條將整個長平谷地一分為二的河流。如今,這條河流仍在潺潺流淌。而對當時的秦軍來說,奇襲行動,要麼全軍覆沒,要麼徹底改變相持局面。

那麼,這兩支「奇兵」是如何作戰的呢?

我們知道,秦軍有一支5000人的騎兵。他們是怎樣的裝備?眾所周知,騎兵的裝備在秦朝才有所改良,才配備有齊全的鞍韉,主要的武器裝備為弓箭以及矛、戟等長兵器與劍等短兵器、到了漢代,騎兵則增加了環柄長鐵刀的兵器配備。

然而,在對兵馬俑坑考古研究中,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秦騎兵的戰馬沒有馬鐙。這就意味著,騎士必須兩腳懸空,很不便於衝鋒、格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騎兵的戰鬥力。

其次,馬背上作戰,長矛和戰刀都適合。考古學家卻找到了箭頭、弩這樣的遠射兵器。這確實有些出人意料,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正是騎兵處在發展階段時的形象。由此推斷,在長平戰場上,直撲趙軍大本營的5000騎兵,並不是揮刀舞槍衝擊敵人。他們的任務很可能是監視趙軍大本營的動靜,襲擊趙軍運送糧草的後勤部隊。

這對騎士的騎術和馬匹的要求非常之高。

秦騎馬縱隊使用的是什麼戰馬?2000多年後,在秦始皇兵馬俑坑,考古人員測量了100多匹陶土戰馬的身高,驚奇地發現:所有的戰馬高度都統一為133厘米。史書上說:秦軍選擇戰馬的第一個條件是馬的高度必須達到5尺8寸,5尺8寸正好是今天的133厘米。由此可見,秦人對戰馬的選擇十分嚴格。

別忘了秦國的歷史。三千年前,秦人的祖先生活在今天甘肅東部的高原,那兒草場肥沃,最適宜養馬,秦人就是以養馬而起家。早期秦人與游牧部落雜居,為了對抗牧人剽悍的騎士,秦人組建了自己的騎兵。這很可能是中國最早的騎兵部隊。

因此,秦國的好馬多得數數不清。好到什麼程度?「探前蹶後」。就是說,前蹄子往前一拔就是探前,後蹄子往後一蹬,就是蹶後,「探前蹶後,蹄間二尋者不可勝數也」就是前蹄子和後蹄子之間,一縱一丈六。

有了這樣的戰馬,秦騎兵又以什麼陣型戰鬥呢?

考古證實:秦國的騎兵部隊井然有序。他們四騎一組,三組一列,八列共108名組成一個縱隊。這是迄今人們所知道,中國最早的騎兵編隊。

可想而知,秦國的兩支包抄部隊,會給趙軍以怎樣的打擊。而此時,趙軍主力已進到秦軍預設的陣地之前,對秦軍發動進攻。由於秦軍陣地工事堅固,趙軍進攻無效,往後撤退,卻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

這時候,趙軍意識到,他們已鑽進了秦軍的口袋陣。但,真正的毀滅性打擊,還未開始;真正悲慘的一幕,也遠遠還未到來。

趙軍被圍後,立即建築工事,等待救援。根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秦軍統帥白起並不馬上發起總攻,他準備用更加殘酷的辦法削弱對手的戰鬥意志,白起圍而不打,只出動輕兵反覆襲擊、折磨被圍的趙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人物小故事 的精彩文章:

三國東吳呂蒙襲擊荊州關羽——精準的狙擊式閃電戰
戰國秦趙長平之戰趙國如何陷入反間計的?四

TAG:歷史人物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