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命如詩——讀《詩篇導讀》有感

生命如詩——讀《詩篇導讀》有感

岳清華博士是我就讀於福建神學院時的老師,是我文字事奉的啟蒙者,他的《詩篇導讀》一書由中國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讀畢岳博士的大作,我驚奇在中國竟然有如此佳美、厚重的作品問世。在此,我要分享一些我讀《詩篇導讀》的感想。

據我所知,中文版的《詩篇》的注釋書、靈修書為數不多,質量不高。而岳博士的《詩篇導讀》卻是超然的作品。為何我敢如此大膽說呢?

首先,是因書的格式與學術含量:《詩篇》共有一百五十篇(當然他並沒有每篇都解讀),岳博士詳細解讀了每一首詩歌,解讀每首詩歌的布局都是同樣的,分別是:先提出該篇的金句即最重要的一節經文;然後是該首詩的作者、寫作背景;接著提出分段並詳細解讀其內容;最後是小結。《詩篇導讀》的第一部分是《導論》,共有八大點: 一、眾人喜愛重視詩篇,二、詩篇的名稱,三、詩篇的主題、內容及分卷,四、作者、創作年代、體裁,五、詩篇的標題及說明,六、詩篇中的神學思想,七、詩篇的地位和影響,八、希伯來詩歌與其他文明古國的舊存詩歌。這部分的內容,作者羅列了非常多寶貴的資料,也可見他在學術方面付出很大的努力。我在此舉例說明,他在第八點「希伯來詩歌與其他文明古國的舊存詩歌」之中告訴我們,「讓我們來看看中國詩歌與希伯來詩歌相異之處。1.主旨不同。前者以「人」為本,按本質而言,是人文主義……後者卻是以神為本……2.性質不同。前者頗具自然性,從六朝起,不知不覺中又增添了道家思想……3.外形不同。所謂外形,是指詩句的長短……4.流源不同……5.義之不同。前者以詩經為基礎,含有六義;後者以舊約聖經為基礎,含有八義。中國詩歌的六義,就是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用以區別詩之質(內容),賦、比、興用於辯別詩之體(方法)。希伯來詩歌有八義,就是:在內容方面,除了上述中國詩歌原有的風、雅、頌之外,還加上「讚美神」……在方法方面,除了賦、比、興之外,還加上「靈」……6.對象不同。中國詩歌往往以自我為中心……詩篇中大衛詩篇卻全然不同,完全洋溢著樂觀、勇敢和幸福的感情。一般詩「以大自然為中心」。世人寫了不少描寫風花雪月等自然景物的詩……多數仍然避免不了彷徨和悲哀的色彩……以他人為中心。世間不少讚揚偉人的詩……既然沒有神,當然沒有指望……」我相信這些學術文字能夠給有志研究《詩篇》的人助了一臂之力,也使人對《詩篇》有了一定的了解。每篇詩篇的經句不但把本篇的精華告訴我們,甚至直接把本篇的中心思想突顯出來。每篇詩篇的作者、寫作背景使我們對詩篇的有關信息有了了解,這對正確解經奠定了基礎。提出分段,使我們對經文的大綱有了正確的劃分,這樣有利對主題的理解。詳細解讀其內容,讓我們對經文發內容有了豐富的理解,也看見詩人的內心世界的豐富、生活中的豐富色彩和屬靈生命的豐富多彩。小結,有一錘定音的效果,使我們讀了該詩篇,有了很好的一個結論。

其二,是因為書的內容充實,與實際關聯:我們對《聖經》應有的態度就是要把他「吃透」,岳博士對《詩篇》的解讀,讓我們看見他自己已經把《詩篇》「吃透透」了,有利於讀者對《詩篇》有深度的認知和指引。大多的釋經書注重的是學術的分析而忽略屬靈的造詣。岳博士不是如此行的,他在注重學術研究探討的同時也非常注重神的話語對屬神的人的造就。他在介紹《詩篇23篇》的背景時就提出這詩篇受歡迎的原因:「許多人喜歡這首詩,為什麼?適合任何人誦讀,是人人之詩,可以從中深深領悟人生奧秘,覺得人生在主看顧之下甜蜜。適合每個時期:孩童剛會聽話,媽媽可以念給他聽;成長結婚,牧師主持婚禮時的勸勉祝福;晚年,彌留病榻之際,可讀,安然經過死蔭的幽谷,並大有盼望等候,「永遠住在耶和華的殿中」,時刻來到。適合任何境遇:健康,樂上加樂;疾病,苦中生樂;事業成功,謙卑感恩;失敗,重振雄風。百讀不厭,每次扣人心弦,所產生的感動,總是積極的。更重要的是:見證神是活的,且活在我們的生活中」。神的話本就是如此生活化的,貼近生命、貼近生活。神的話不是空洞的,詩篇不但與詩人有關,也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岳博士指出,「詩篇充分表達詩人在各種遭遇中內心的感受和對神敬愛、內在的品質和生命力。不管處於怎樣複雜的環境,不管內心是憂傷或是安寧,是悲傷或喜樂,是失敗或是勝利,是痛悔或是讚美,他們的每一次禱告和每一首詩歌,都唱出他們的心聲……詩篇中所講的,也是我們要講,無論我們的處境如何,必會發現詩篇有如度身訂造的一樣……詩篇第1篇就給人指出有兩條生命的路可供選擇:或是順服神的道,或是背逆、滅亡的路。詩篇最後一篇即第150篇指出:一個有智慧和信心的人走到生命的盡頭,他會清楚地明白,神的道路是一條正路……當你選擇了你所走的路,你也必然會向神獻上一曲讚美的詩篇!事實證明,詩篇能夠跨越時空,在全人類中引起許多共鳴……」《詩篇》跟我們生命和生活有密切的關係,也給予我們很多寶貴實用的指引。《詩篇導讀》的內容貴在真實、實際,使人簡易就可有所得著。

其三,是因為書中的內容充滿生命信息:信耶穌,得永生,基督徒貴在得永遠的生命和神的生命,我們的生命不再是肉體的生命,而是因為信耶穌而得到的屬靈的生命。屬靈的生命就有屬靈生活,屬靈生活就是屬靈的經歷。岳博士說:「作者在詩篇一開始便頌揚敬虔的人,就是那順服神、不聽那些懷疑和嘲弄他話的人。要知道,朋友和同事常常在不知不覺間對我們有深遠的影響。假若我們堅持與那些藐視神的人保持友誼,我們可能會陷入罪中,漸漸對神的旨意麻木,這種態度其實就是藐視神。所以我們要聽神的話,不要聽人的話……惡人、罪人、褻慢人的影響會使我們與神喜樂的光輝分隔,正如一片黑雲使我們與喜樂的朝陽分隔了一樣。然而世人希望得福,非但要有消極的禁戒,而且要有積極的追求」。基督徒很多時候給人的印象是負面的、消極,非常灰色地守著什麼不該說、什麼不該做,事實上,我們除了避免步入灰色地帶,也應該非常陽光地追求真、善、美,積極努力地活出屬神的生命的色彩。岳博士在講解詩篇94篇12-15節的經文時,他指出「受苦得福」:在此之前論惡人,現則轉論義人。1. 詩人信任神的公義,使他恢複信念:他知道義人受苦,是神的管教,而管教出乎神的愛。神不會丟棄他的百姓,他們在遭難的日子裡,必享平安,只有惡人想害別人,必陷在自己所挖的坑中。神不僅責管,也加以教導。所以詩人在領悟了神的啟示之後,喜不自禁地說:耶和華啊!你所管教,用律法所教訓的人,是有福的。2.基督徒的生活是艱難的,需要放棄一切危害我們與神關係的事物,忍耐地奔跑,並藉著聖靈的能力對抗罪惡。要成功地過這種生活,我們必須仰望耶穌。若我們的目光偏離主,只看到自己或四周的環境,便會失足跌倒。我們應當為主奔跑,而不是為自己,所以必須時常仰望他。聖經說:「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來12:11)。生命需要磨練,生活需要經歷,但這兩者都跟「受苦」有關。人生難免有風浪,但我們要知道風浪的起因,並如何靠主勝過風浪。《詩篇》有很多這方面的教導,《詩篇導讀》也給我們更直接的教示,《詩篇導讀》本來就是一本生命造就之書。

從詩中可以讀出生命,生命也如詩。岳博士的作品如詩,生命也如詩,詩是雅的,也是博的,生命應當有「雅」之質,也有「博」之量。《詩篇導讀》將給每一位讀者帶來生命豐盛的祝福!

(註:本文曾刊於《天風》,刊出時有刪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子心語 的精彩文章:

TAG:凡子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