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蘋果業績 港股會受傷嗎?

蘋果業績 港股會受傷嗎?

2018年2月2日,蘋果發布2018財年第一財季(2017年第四季度)業績報告,顯示營收為883億美元,同比增長13%,凈利潤為200.65億美元,同比增長12.2%,從以往的季度業績看,此季度營收和利潤都達到了史上最高水平。

按2017年全年看,蘋果累計營收2391.83億美元,同比增長9.7%,累計凈利潤505.25億美元,同比增長11.74%,銷售凈利率同比增長0.42個百分點至21.12%,毛利率下滑0.1個百分點至38.4%。

2391.83億美元什麼概念?如果按照目前匯率(6.3)算,相當於15068.529億人民幣,是華為2017年全年收入(6558.685億元)的2.3倍,是深圳2017年GDP(22438.39億元)的67.16%。蘋果的營收規模已經非常龐大,但還能有高單位數增長,可見8000多億美元的市值不是蓋的。

實際上,投資者更關心的是蘋果的毛利和凈利潤,萬億元的營收規模不能期望還有雙位數的增長,但增長一個點的毛利率或者是凈利率,收益將提高100億元,這是非常龐大的數據,投資者為什麼要投資蘋果,除了市值增值外,利潤分配也是非常誘人的因素。

上文談到,2017年全年,蘋果的凈利率同比增長0.42個百分點,而毛利率卻下滑0.1個百分點,那麼接下來我們將分解該公司在2017年各季度的業績及產品表現情況,進而分析盈利質量,並在此基礎上談談蘋果業績表現對整個產業鏈的影響。

一、亮眼業績下暴露的問題

(一)、業績季節性明顯

首先,我們先看蘋果2017年各季度的各項業績指標的表現,包括整體業績指標和具體產品指標的表現。

在數據表中,我們可以發現,無論在環比還是同比上,蘋果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是蘋果整體業績指標表現最好的兩個季度,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在環比上基本都呈現了下滑,同比上增速都小於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該公司季節性收入明顯。不過從整體業績來看,蘋果表現都錯,各季度同比都實現了正向增長。

在蘋果具體產品(Mac、iPhone、iPad)銷量上也表現了整體業績指標同樣的季度特徵。2017年第一季度,蘋果的各項產品出售量在環比上下滑幅度很大,第二季度iPhone環比仍下滑19%,不過ipad產品出售量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均實現同比雙位數增長。

iPhone為蘋果的核心產品,2017年第四季度銷量7731.6萬部,佔比80.9%,產品收入615.76億美元,佔比69.7%。2017年全年iPhone出售量累計為21577.9萬部,佔比出售總數(27861萬部)77.45%,同比增長0.3%。

(二)、在中國的市場被擠壓

在2017年全年,蘋果整體的各項指標均能實現正向增長,這是非常不錯的地方,可以說市場是擴張的,但該公司的市場分布怎麼樣呢?下面我們再看該公司的目標地區市場的收入表現情況:

蘋果的三大主要市場為美洲市場、歐洲市場和大中華市場,2017年第四季度這三個市場收入佔了蘋果84%的份額,其中最大的市場為美洲市場,收入佔比39.86%,大中華市場居第三,收入佔比20.3%。

智通財經APP發現,美洲和歐洲市場為蘋果表現最好的市場,從以往的季度收入表現看,同比均能實現雙位數增長,日本市場收入佔比較小,且需求市場也小,市場快速擴張有一定難度,而大中華(中國)市場,貌似出現了季度特徵,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收入是下滑的,而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收入是上升的,收入佔比也在提升。

但實際情況是,蘋果產品在中國市場正在被華為、小米、OPPO以及VIVO等國內品牌手機擠壓,追溯至2016年,蘋果在中國收入表現也並不好,第一季度收入下滑26%,第二季度收入下滑33%,到第四季度收入仍下滑12%。

這樣我們想起了諾基亞的命運,蘋果是會不會成為中國區的下一個諾基亞,目前來說可能性很小,2017年全年,蘋果在中國的銷量為5105萬部,排名第四,排名前三的依次為華為(1.02億部)、OPPO(7756萬部)以及VIVO(7223萬部)。

每年的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為蘋果的收入及產品銷量的淡季,在中國區市場,華為、OPPO等國內品牌以價格優勢對蘋果市場進行有效擠壓,而目前又是處在2018年第一季度,蘋果炫耀2017年第四季度的業績後,就要面臨2018年第一季度的考驗。

有市場分析稱iPhone X在2018年一季度需求大幅度下滑,且有消息稱台灣供應商已經準備在二月份停工停產,這給蘋果第一季度業績雪山加霜。實際上iPhone X為蘋果在2017年9月份發布的新品,彼時還包括iPhone 8和iPhone 8Plus新品,iPhone X價格很貴,在中國、日本、印度等亞太市場,零售價格接近1300美元。

二、業績波及的產業鏈:相關個股將受益

下面我們來談蘋果業績對產業鏈,特別是港股相關個股的影響。

上文談到蘋果的業績表現,以及即將面臨的問題,對蘋果上游供應商的影響將表現在兩個維度,一是供應商2017年第四季度的優異財務表現,二是2018年第一及第二季度需求量可能性萎縮。

2017年第四季度,蘋果的Mac出售量511.2萬台,環比下滑5%,iPhone出售量7731.6萬部,環比增長66%,iPad出售量1308.1萬台,環比增長28%,iPhone和iPad出售量佔比94.65%,因此Mac銷量下滑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以下為蘋果產品構造的供應鏈圖譜:

在蘋果供應鏈體系中,瑞聲科技(02018)以及高偉電子(01415)對蘋果的依賴程度較高(瑞聲為聲學器件供應商,高偉電子為攝像頭供應商),其中高偉電子對蘋果的依賴程度最高,該公司來自蘋果的收入佔比達78%。2017年第四季度,蘋果手機產品的出貨量以及環比增量,上述公司惠及較大,業績影響也大。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2017年上半年,高偉電子收入3.19億美元,同比增長5.7%,凈利潤920.5萬美元,同比增長252.8%,而瑞聲科技收入為86.44億元,同比增長55.4%,凈利潤同比增長57%。受惠於蘋果產品第三及第四季度的銷量強勢,上述兩家公司有望實現2017年全年業績的高增長。

不過面對蘋果產品在2018年第一及第二季度銷量環比可能性大幅下滑的問題,上述供應商會不會受到很大影響呢?

實際上,影響並不大,我們以2017年上半年數據為例,蘋果的收入為983.04億美元,高偉電子和瑞聲的收入僅是蘋果的零頭而已,對蘋果來說,這小部分供應市場影響不會很大,依然會按照原來的供應模式進行,而且聲學器件和攝像頭都是比較關鍵的部分。不過對蘋果代工廠影響就很大了,比如富士康,代工量大幅減少直接導致業績下滑。

綜上看來,蘋果在2017年第四季度業績亮眼,但卻暴露了2018年的業績可能性問題,而且該公司雖然在2017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在中國區市場收入有所提高,但仍面臨比如華為OPPO等國內品牌的激烈競爭以及市場壓縮。每年第一季和第二季度為蘋果業績衰弱期,我們仍期望蘋果能給投資者交出一份滿意的業績表。

轉載自:港股挖掘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證券綜合 的精彩文章:

富國銀行獲34億美元減稅「橫財」 全被用於處理訴訟
加密貨幣隔夜慘遭集體大屠戮 「元兇」竟是演算法調整

TAG:騰訊證券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