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色彩體驗真實幹貨分享,千萬別錯過他們的色彩敏感期

孩子色彩體驗真實幹貨分享,千萬別錯過他們的色彩敏感期

寫在前面:在小朋友們進行繪畫藝術創作時,除了圖形,色彩是最能表達他們想法的工具。孩子們的純粹,讓他們面對色彩世界時更加敏感。紅色的熱情、黃色的溫暖、藍色的寧靜……各種色彩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進行藝術創作時,會直接用色彩表現出他們對客觀世界的感知。你知道3歲、4歲、5歲的孩子對色彩的認識有什麼不同么?和我們一起來探索色彩的奧秘吧。

在滿目繽紛的「色彩」世界裡,成人和孩子的感受似乎大有不同。對那些醒目而誇張的色彩搭配,那些在現實世界帶有一些「叛逆」的顏色,對大多數成人來說,或許會有這麼一種感受——這是屬於孩子的色彩世界。

大自然是學習色彩的最好老師

大自然中五顏六色的植物是孩子學習色彩的最佳渠道,不同的顏色帶來不同的感官體驗。例如,紅色的花朵刺激視神經,令人產生興奮而激動的心情。因此,紅色或相近的顏色則象徵著熱烈奔放。

萬物蓬勃的夏季,到處是蒼翠綠色的植物。綠色常常給予我們元氣滿滿的生命力之感。

秋季來臨,田野里一片金黃而成熟的莊稼,帶給人們沉靜祥和的感受。

冬季,白雪皚皚,萬物寂靜。純粹的白色則讓人感到寧靜、聖潔與嚴峻。

黑暗是夜晚的特徵,在黑夜掩護下,視覺上難以明確的事物,使人感到變幻莫測,並讓人產生警覺,所以黑色在帶來不確定的同時,也帶來了警覺……

其實,在成人世界裡,因為自然與社會的交互影響,色彩往往與人的豐富想像以及生活經驗聯繫在了一起。所以,在關於孩子如何使用色彩著畫的問題上,或許可以從自然賦予色彩的感受開始,逐步延伸到自身的實際體驗。顏色承載著某種情感,當孩子用畫畫編織自己故事時,引導他們積極使用各種顏色來表達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因此,當孩子借著作品講故事的時候,明白色彩背後的原理,對開展創意設計非常有用。

孩子色彩經驗

經驗一 色彩分為原色、間色和複色

原色,也叫「三原色」,即紅、黃、藍三種基本的顏色,它們之間不含任何共同的成分。但把原色相互匯合,可以調配出其他多種顏色。

間色,三原色中的某二種原色相互混合成的顏色。把三原色中的紅色與黃色等量調配就可以得出橙色,把紅色與藍色等量調配得出紫色,而黃色與藍色等量調配則可以得出綠色,三種原色調出來就是近黑色。

複色,是用原色與間色相調, 或用間色與間色相調而成。複色是最豐富的色彩,千變萬化,豐富異常,包括了除原色和間色以外的所有顏色。複色可能是三個原色按照各自不同的比例組合而成,也可能由原色和包含有另外兩個原色的間色組合而成。

孩子處在動作形象思維階段,操作體驗是其認識世界的有效方式,在對色彩及色彩間的變化的習得過程中,孩子更需要通過操作、觀察、體驗來獲得。

經驗二 色彩有深淺,能表達明暗

原色、間色、複色加入白色和黑色能改變色彩的深淺。如在紅色中加入白色,隨著白色加入量的變化(越加越多),紅色變成了淺紅色、粉紅色;若是加入黑色,隨著黑色加入量的變化,紅色變成了深紅色、暗紅色。

孩子在動手操作、觀察色彩變化與語言描述的過程中感知色彩深淺的變化,理解色彩變化的深淺維度。

經驗三 色彩有冷暖,能表達感受

繪畫特別重視對色彩冷暖感覺的表現,紅、黃色給人以熱烈、興奮的感覺,所以把紅黃系統的色彩稱為暖色系;而藍色給人以寒冷、寧靜的感覺,於是把藍色系統的色彩稱之為冷色系。

暖色系

冷色系

孩子對色彩冷暖感受在四、五歲以後產生。在自由環境中讓孩子自主選擇,他們會用紅色、黃色表現熱鬧、歡快,用藍色、綠色表現安靜、清涼、冰冷。

經驗四 感受和運用不同的配色方式

單色搭配:運用一種顏色的不同深淺變化,使一幅作品達到統一的效果。

類似色搭配:運用色輪上相互臨近的顏色之間進行搭配。

互補色搭配:運用色輪上直接相對的兩個顏色之間的搭配,會給人視覺上很強的衝擊。

孩子發展軌跡與特點

1

色彩認知上的發展

從原色到間色、複色

孩子最早認識的顏色是紅色和黑色,3歲基本上能準確的說出紅色和黑色。黃色和綠色也是較早為孩子所掌握的顏色,小班的孩子對紫色、紫紅色認知較為困難,常常把紫色說成「藍色」,把紫紅色說成「紅色」。孩子對間色和複色,或者色調差別比較小的色彩,在分辨上存在一定的困難。

從感知色彩到抽象概念色彩

3-4歲的孩子正處在從感知色彩到抽象概念色彩的過渡時期,3歲的孩子能初步辨認十多種顏色。孩子的色彩知覺是從具體感知色彩,逐漸過渡到用詞語抽象出顏色的名字。

4-6歲的孩子在顏色認知和說出名稱上有飛速的發展,基本能說出常見的色彩的名稱;6歲的孩子對色彩的認知已經進入日趨精細完善的階段,能較好的說出12種色彩的名稱,對諸如赭色、褐色這些較為少見色彩也能說出名稱。

2

色彩運用上的發展

(1)不關注色彩(拿到什麼顏色就用什麼顏色)

下圖是五個2-3歲孩子的塗鴉作品。在孩子塗畫前,為其提供的是同一款蠟筆(包括紅、黃、藍、黑四色),從作品上看,雖然每一種顏色的蠟筆都有被運用到,但每一幅塗鴉都只包含一種顏色,在繪畫塗鴉的過程中,孩子基本上是運用一色的蠟筆進行整個活動。

在以動作滿足為主的塗鴉階段,在操作的過程中,年幼孩子較少關注色彩運用,即使為其提供多種色彩的畫筆,在沒有成人干預的情況下,大部分孩子拿到什麼顏色就用什麼顏色。在塗鴉遊戲的過程中,基本上他們會運用一種顏色進行塗塗抹抹,鮮有換色塗畫的行為。

(2)偏愛運用某種顏色或色系

隨著孩子對色彩認知感受能力的提升,3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在塗鴉活動中關注顏色的運用。在塗鴉繪畫的過程中,人可以是紅色、黃色、綠色,選擇什麼顏色基本上取決於顏色對孩子刺激與影響。

下圖是一位孩子在3-4歲期間的四幅作品,塗鴉作品中用得最多的是黃色和粉色:在塗畫過程中,會用自己喜歡的顏色裝飾認為最漂亮的地方,比如,黃色的卷捲髮、粉色的鞋子、衣服的花紋。

3

概念性著色

4歲後的孩子逐漸發現,色彩和物體間存在著某些關係。在繪畫過程中決定色彩的不再是僅僅受主觀經驗或是感情的束縛,人與環境之間的客觀關係讓孩子認識到,色彩和物體間有著某種聯繫。

在繪畫塗鴉的活動中,孩子開始對同一物體重複著同樣的色彩,進入到「色彩前樣式化期」。在塗畫的過程中對畫面的具體物體(事物)開始進行概念化著色。比如,當孩子觀察到臉的顏色是肉色的,建立了臉與肉色之間的關係,於是孩子繪畫時,無論成人的臉還是娃娃的臉,所塗抹的色彩都是肉色的,甚至是動物,例如小兔、小熊等小動物的臉也會是肉色或類似於肉色的粉色。

下圖是5歲8個月的孩子在自由活動時快速為同伴畫的像,孩子勾畫的動作很快,一副畫最快的只需要十秒鐘。雖然在畫同一個小夥伴時可運用一種顏色的蠟筆,但毫無例外的,畫女孩時這個小孩選用紅色色系,而畫男孩時則選擇了藍色。

粉粉的小公主們

藍藍的小王子們

色彩的暢想

下圖是六歲的男孩製作的書籤,書籤的一面全部用黑色的蠟筆勾畫以及塗色,孩子解釋「這是百年枯死的樹林,樹榦和樹葉都是黑色,天上的雲也是黑色的」。書籤的另一面則用黑色蠟筆勾畫出飛龍的外形,用明黃色的蠟筆塗抹龍身,孩子解釋「這是東海龍王,要去給枯死的樹林下雨」。

下圖是5歲8個月的孩子在參加撿落葉活動後的作品。在這幅作品中,孩子運用的色彩很豐富,有綠色、黃色、橘黃色、赭色和藍色等。孩子介紹說「還沒有落下的葉子是綠色和黃綠色的,這些藍色是冷冷的風,冷風一吹,黃色和橘色的樹葉隨著風最容易掉落。」

隨著觀察能力和用色經驗的豐富,孩子已經能較為自由地、有意識地運用色彩。在塗鴉繪畫中,既能根據對事物的認識來運用色彩,如東海龍王是黃色的;落葉是黃色、橘黃色的;也能用色彩表達感受,如「黑色——缺少生命」,「藍色——冷冷的風」。

了解了色彩的秘密,培養孩子的色彩感知力,會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審美觀,提高欣賞能力,孩子的審美素質要從小培養起來哦,千萬別錯過孩子們的色彩敏感期!

touchBOX小創客

藝術啟蒙從親子陪伴開始

讓孩子從小開始

善於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ouchBOX小創客 的精彩文章:

用這些實用收納技巧讓家來個變形計

TAG:touchBOX小創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