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一部讓我看完失眠到凌晨三點的電影
我們一起在路上,戳上方藍色字體關注
GIF
2018年,第一部讓我看完失眠到凌晨三點的電影
文:余小魚 圖:網路
這部電影是《摔跤吧,爸爸》。
該影片早在去年5月就上映了,當時沒有立即觀看,因為我一向對外國的影片不是很感興趣,就像我對外國的書一樣,總是提不起閱讀的興趣。不是不好看,而是還沒開始就在心底里已經彆扭起來了。
後來這部影片好評如潮,身邊的小夥伴也都說很好看,我才有了一點想看的慾望,緩存下來,哪天一睹究竟。
上個周六的晚上,終於確定打開看看了。一開始也沒覺得有什麼,可是看著看著就剎不住了,整個人完全淪陷,神經跟著主人翁一直緊繃著,動情處淚流滿面。看完了,絲毫沒有困意,一直到凌晨3點,腦子像過山車一樣不停回放影片里的人物情節,又聯想到自己,輾轉難眠。
很多道理,我們都懂,但一直也只是存在於懂的階段。當有人把簡單的道理付諸實踐,並取得成功時,我們的心頭會為之一熱,告訴自己:你看,還是可以成功的,只要你想,並去做!
這部影片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成,講述的是印度有一位父親叫馬哈維亞帶領兩個女兒練習摔跤並在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的故事。這其中的曲折和感動,只有看過的人才能體會。
1、如果夢想之火一直沒有熄滅,那就繼續燃燒吧,哪怕換種方式。
父親馬哈維爾年輕時是一名摔跤手,曾取得全國摔跤冠軍。後來因為家庭原因,參加工作,沒有繼續摔跤。雖然日子一直還過得去,但他的心裡從未忘記過摔跤,常常望著曾經的榮譽黯然傷神。
他把完成夢想的希望寄托在尚未出生的兒子身上,可是他的妻子薩瓦詩接連生了四個女兒。在這期間,他們試了所有了解到的生男孩的方法,可是都沒有成功。
馬哈維亞曾一度非常失望,鬱鬱寡歡,他覺得自己的夢想再也實現不了了,也許是命中注定吧,他有了放棄的念頭。一次偶然的機會,馬哈維爾發現了兩個女兒吉塔和巴比塔的摔跤天賦。這讓他茅塞頓開,金牌不是只有兒子可以拿,女兒也可以啊,可以參加女子摔跤比賽。
這就好比溺水的人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馬哈維亞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其實,在看到馬哈維亞為摔跤的夢想鬱鬱寡歡的時候,我的心裡也是深有感觸的。因為每個人都有夢想,只是人各有志,每個人的夢想可能不一樣而已。
無論走過多少歲月,年少時的夢想總是如影隨形,成了一塊揮之不去的硃砂痣,儘管生活一切順利,但總覺得哪裡不對勁。這時,我們常常忘記了給夢想換種方式去追。
如果像馬哈維爾一樣,給夢想轉個彎,也許柳暗花明又一村。
2、如果通往成功的路上註定有譏諷和嘲笑,那麼你唯一的應對就是奮力向前。
吉塔和巴比塔在父親的要求下開始練習摔跤,不再穿裙子,不再留長發,而是像男孩一樣穿中褲,蓄短髮。
當她們每天清晨五點奔跑在路上時,迎來的是周圍的人嘲笑的目光;當她們去參加比賽時,遭遇的是摔跤場拒絕和看笑話的人們;因為另類,她們在學校也沒有朋友,顯得不合群,甚至周圍的人都認為馬哈維亞瘋了,是在折騰自己的女兒。
可是馬哈維亞面對周圍人的嘲笑,沒有退讓和妥協,告訴女兒,不要管別人,繼續訓練。在他的堅持下,吉塔和巴比塔的摔跤技術越來越厲害。
當她們成為全國摔跤冠軍的時候,人們的目光開始逐漸改變,等到吉塔獲得奧運會金牌的時候,全村人的笑容都變了,開始變的真誠,開始以她們為榮,甚至把自己的女兒送去摔跤,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像吉塔和巴比塔一樣為國爭光。
當你在低處時,如果你的夢想過於脫離現實,或者你的行為過於與眾不同,就會迎來異樣的眼光,他們會認為你是在瞎折騰。可是當你一如既往堅持下去,終而取得成績的時候,他們又會給你送來鮮花和掌聲。這就是現實。
很多時候,你可能會抵不住外部的壓力和嘲笑,從而不敢往前邁步,可是一旦邁過去了,就會覺得其實也沒什麼,而他們的嘲笑,也是你通往夢想之路上必經的一次洗禮。
3、另一半的支持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有多重要?
以前我總認為印度人是不漂亮的,因為我欣賞不來他們的美。可是看到吉塔和巴比塔,尤其是看到他們的母親薩瓦詩的時候,我的眼前一亮。無疑,她是漂亮的。簡直不能用漂亮來形容,是美,她長得很美,而且性情溫柔,又柔中帶著一股韌勁。
更難得的是,在這部影片里,她雖是一個配角,但是她所起到的作用,卻是至關重要。可以說,沒有她的通情達理和支持就沒有後來的奧運會冠軍。
整部影片里薩瓦詩出來的鏡頭並不多,第一次出來是馬哈維亞望著從前的榮譽發獃,她了解馬哈維亞內心的苦悶,跟他說:過去的就過去吧。無疑,她是一位體貼賢惠的好妻子。為了丈夫的夢想,她也希望自己可以生個兒子。
當丈夫決定讓兩個女兒練習摔跤的時候,她有爭執,因為她心疼女兒,怕她們會受傷,並告知丈夫不能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女兒身上。可是,丈夫跟她說,請給他一年時間,如果不行,他就放棄。這時,薩瓦詩答應了,並說到做到,再也沒有干涉馬哈維爾對女兒的訓練,哪怕是在遭遇周圍的人嘲笑的時候,依然沒有中途阻攔。
夫妻教育觀一致,對孩子的教育來說至關重要。現實中,有多少夫妻因為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不合,而你爭我吵。其實,我們應該像薩瓦詩學習,如果覺得對方的做法有道理,就給TA一次機會,支持他。
其實薩瓦詩也心疼女兒,當父親馬哈維爾要剪掉兩個女兒的頭髮的時候,她作為母親,看著兩個女兒苦苦哀求她,也是於心不忍。可是既然答應了丈夫,支持他的決定,就沒有去阻攔。她也深深愛著女兒們,當女兒一個偶然的機會穿上紗裙的時候,她用慈愛的手撫摸著她們的臉龐,說:「我的女兒又回來了。」
她深深地愛著她們,為了將來,她選擇了默默支持丈夫的決定,給他一年時間實施自己的計劃。
如果我們能像薩瓦詩一樣,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給予對方適當的支持,那在生活中該會少多少分歧和爭執啊?
4、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一開始看這部影片的時候,可能會對馬哈維爾這位父親的做法不甚理解,甚至會覺得太殘忍,就像他的妻子薩瓦詩說的「你不能把你的夢想強加在她們身上」。對此,吉塔和巴比塔也是不理解的,覺得父親不愛她們,因為她們打了一個男孩,就對她們實行了一個如此殘酷的懲罰。
後來的一件事改變了她們的看法。吉塔和巴比塔跟著母親去參加婚禮,玩得正開心時,父親來了,擺著一副陰森森的臉,對她們沒有練習摔跤而不滿。而這,讓吉塔和巴比塔非常苦惱。
新娘跟她們差不多大,但是結婚當天並不開心,她說:以女兒身降生的一刻起,就註定與鍋碗瓢盆為伍,終日操持家務,待到她二八年華,便要嫁為人婦,至少你們的父親是把你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他為你們擋風遮雨,就是為了讓你們能有自己的未來,自己的人生。」說著,新娘淚流滿面。
吉塔和巴比塔聽完,也恍然大悟,不免為曾經對付父親而做下的荒唐事後悔。她們曾故意把父親的鬧鐘調慢,故意假裝訓練結束,故意輸給別人,已示自己並不適合摔跤。現在,她們為自己的行為深感愧疚,第二天父親還沒過來叫起床,她們就已經早早穿戴整齊出去訓練了。父親看著摔跤場上的她們,倍感欣慰。
當父親馬哈維爾送吉塔去印度體育大學參加訓練的時候,背著包袱,言辭謙卑地跟教練說,只要吉塔得到正確的指導,一定可以在國際賽場上奪得冠軍。那種唯唯諾諾的神情,似乎在哀求教練一定要好好指導他的女兒。
那一刻,沒有平日訓練的嚴苛,站在那裡的,只是一位年齡幾近半百的父親。看了,不免心酸。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不善言辭的父親。中學的時候,好多同齡的女孩子都輟學了。父親問我,要不要繼續上學。我點點頭。從此,父親便再也沒有問過類似的問題。
我知道,在那個時候,上學這件事對於父親來說,不阻攔已經就是天大的支持了。所以今天,我為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感謝父親。是父親,給了我一個與同齡女孩不同的路。
5、所有的技巧都抵不過意念二字
有時,我們覺得技巧是最重要的,總認為做什麼事都有捷徑,於是不遺餘力地追著別人問「你是怎麼做到的?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如果沒有找到成功的技巧,就認為自己做得還不夠。
一聽有人在分享成功的竅門,就立即對以前的所得產生懷疑,去追隨新的訣竅。就像吉塔,在印度體育大學遇到新的所謂的專業教練時,一心練習教練新教的摔跤技巧,並表示只要掌握了技巧,則會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實際上呢,吉塔還是在賽場上接二連三失利。這個時候,她想起了父親。按照父親的理念練習摔跤,結果一步步走向勝利。
在最後一場比賽,吉塔的對手是一個很厲害的選手,吉塔曾一度敗在她的手下。當她問父親該怎麼破時,父親說:「沒有策略,唯一的策略就是看你自己,你不再是為自己而戰,而是為了國家在戰,為了所有的女同胞在戰。」吉塔在賽場上一開始表現的跟對手勢均力敵,就在千鈞一髮時刻,吉塔終於扳倒對方,贏得勝利。
其實這個時候,所有的策略和技巧,已經沒有用了,因為你知道的,對手也知道。唯一的制勝點就是意念,以及意念所帶來的爆發力。稍有怠慢,就會輸掉比賽。
不得不嘆息意念的力量。就像之前看到的新聞,一個媽媽以平日所不能及的速度,跑過去接住了樓上掉下來的嬰兒,後來證明那個速度就連運動員也是達不到的。而她本人,更是從來沒有跑得那樣快,以後也不會再跑得那樣快。當時全憑一定要接住孩子的意念,她跑出了超常的速度。
所以,當我們對未來感到迷茫或者不自信的時候,在心底里要有終會達到目標的意念。因為你沒有想像中那樣脆弱,也沒有現實里那麼不堪一擊,偶爾的孤單無助,只是一時的無力。相信,這一切終會過去。
END


※老中醫:睡前吃它能瞬間產生困意,再也不要怕失眠了
※腎精用光了,你該怎麼辦?第七篇:手腳發涼,失眠心煩
TAG:失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