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離亂應無初去貌:唐代的和親公主

離亂應無初去貌:唐代的和親公主

說起和親公主,一般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會是唐太宗時期的文成公主,至多還有中宗時期的金城公主,至今這兩位公主還經常以「民族團結先進工作者」的身份不時出現在各類銀幕或者舞台上。

其實在唐代從事和親工作的這類公主前後共有15名之多,而且其中差不多都不是正牌公主,或者說根本不是皇帝家的親生閨女,而是從各個親戚那裡臨時找來的遠房女孩子,安一個公主的名分就給嫁了過去,甚至還有像將領僕固懷恩的女兒都被當作公主前去完成和親任務。

說起來也不奇怪,哪個親生父母捨得自己家的孩子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武則天的時候吐蕃贊普過來提親,指名道姓要太平公主,嚇得女皇帝趕緊把小太平給藏起來,跟人家說太平已經出家當道姑去了,您來晚了。但是自從安史之亂後,隨著回紇出兵協助唐皇室收復兩京功勞卓著,再和親就不好意思拿別人家的孩子去冒充公主了,所以在8、9世紀之間,與回紇(後改名回鶻)的和親中就連續出現了幾位正牌公主。

和親當然是件苦差事,除了吃不慣穿不慣住不慣之外,對於漢地公主來說,最不習慣的肯定還是草原上的「收繼婚制度」,也就是可汗老公死了以後,還得繼續嫁給新的可汗(當然這個可汗一般都是公主前夫跟別的女人生的孩子),草原上政權不穩定可汗死得快換的頻繁,所以一個公主常常要嫁給好幾任可汗老公,這對於打小浸潤在儒家倫理之內的漢地公主,接受起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比如,貞元四年(788年)唐德宗李適把自己的八女兒咸安公主嫁給了回紇武義成功可汗,一年以後成功可汗死了,咸安公主又下嫁成功可汗的兒子忠貞可汗,結果三個月以後忠貞可汗被人謀殺了,咸安公主又再下嫁忠貞可汗的兒子、15歲的奉誠可汗,到了貞元十一年(795年)奉誠可汗又死了,咸安公主只能又嫁給了新的懷信可汗。短短八年時間,老公換了四個。

如果說咸安公主遭遇夠倒霉的話,那麼她的侄孫女太和公主就更加悲情,太和公主是憲宗的女兒、穆宗的妹妹、敬宗文宗武宗的姑姑。元和末年回鶻「屢請尚公主」。

有關部門預算了一下如果嫁公主過去,光置辦陪嫁就得花費近五百萬緡,當時憲宗正致力於討伐藩鎮,手頭不寬裕,把這個事情給拖了下來。很快憲宗就死了穆宗即位,回鶻又來提親,穆宗將妹妹太和公主許配給了回鶻新任可汗崇德可汗。長慶元年(821年)五月,回鶻派遣了多達兩千多人的龐大迎親團前來迎娶太和公主,娘家這邊穆宗也親自把妹妹送到通化門,「群臣班辭於道」文武百官列隊歡送,場面很是壯觀。

到了大漠回鶻牙帳,小公主(穆宗即位的時候26歲,他妹妹太和公主應該只有10幾歲)成了可汗的新媳婦,在完成護送任務後,使團團長金吾衛大將軍胡證等人即將離開回鶻歸國之前,太和公主「宴之帳中,流連號啼者竟日」,從此太和公主就孤孤單單留在漠北。

會昌三年(843年)回鶻烏介可汗決定入侵大唐邊境,強行奪取振武軍地盤,但是時任李德裕已經做好了防範的準備。回鶻全軍潰散,斬首萬級,降其部落二萬餘人,邊境危機終於得以全面解決。更大的收穫則是太和公主被成功解救。

唐軍迅速護公主送回長安。三月二十五日,闊別長安二十二年的公主回到了久別的家鄉。唐武宗以盛大禮儀迎接,400神策軍和太常儀仗隊出城恭候,宰相以下文武百官在章京寺前列隊歡迎,場面如同當年離開之時一樣熱烈壯觀,只是去的時候還是天真爛漫的黃毛丫頭,回來卻已是歷盡滄桑吃足苦頭的疲憊婦人。

更令人傷感的是,當年和公主一起玩耍的姐妹們,這些年依舊在長安養尊處優,如今看著太和的回歸非但沒有久別重逢的喜悅,還將太和視作是落難逃回娘家的可憐寡婦,甚至認為太和應該為回鶻的入侵負責,陽安長公主、宣城公主等七位公主擅自缺席了當天的歡迎儀式,武宗分別處罰了這些公主絹300匹到100匹不等,以示警戒。顛沛流離飽受驚嚇的太和公主在回到長安後不久,就因病去世了,年僅40歲左右。

李頻有詩《太和公主還宮》:天驕發使犯邊塵,漢將推功遂奪親。離亂應無初去貌,死生難有卻回身。禁花半老曾攀樹,宮女多非舊識人。重上鳳樓追故事,幾多愁思向青春。

歷史不應該只記住文成、金城,歷史還有咸安還有太和,以及她們的青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往事推送 的精彩文章:

皇帝長策 英雄白頭:唐初的科舉制度
大唐名相狄公狄仁傑

TAG:往事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