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治國理政的基本要則

治國理政的基本要則

治國理政的基本要則

按 語:2018年,是「晚自習?哲學研讀小組」的「名家經典閱讀年」。其中,每周六為《論語》學習交流日,每周日為《道德經》學習交流日。現將有關言論輯錄刊發,歡迎參與交流。

原 文: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譯 文:孔子說:「治理具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就要嚴肅認真地對待工作,信實無欺,節約費用,愛護官吏,役使老百姓要在農閑時間。」

孟 君:今天,我們交流討論《論語?學而篇》第五章的內容,其原文與譯文如上。這是一篇講「治國理政」的話語,原文不過27個字元,但內涵卻是深刻、精闢而豐富的,非常值得仔細體味。

鄭 義:我們先對關鍵字作一個破解。「道」為動詞,乃「治理」之意。「乘」讀為「剩」音,古代用四匹馬拉的兵車。「敬」字一般用於表示工作態度。古代「人」字有兩種含義,廣義的「人」是指一切人群,狹義的「人」指士大夫以上各階層的人,在此章中與「民」對言,用的是狹義。也就是說,「人民」中的「人」指官吏,「民」指老百姓。由此可見,學習、掌握或精通「古代漢語」的能力,對於理解和掌握中國古代經典著作,無疑是具有某種決定性的素質和能力。我個人甚至認為,擁有「古代漢語」的素質和能力,要比擁有外國語的素質和能力還要重要。我想,我的這個觀點,一定會在日後的生活中不斷得到驗證和確實。

徐 哲:我贊成鄭義的這個「古代漢語」能力的見解與主張。事實上,中國古代典籍中的許多文字都是包含大量歷史內涵的。比如這章的「千乘之國」。春秋時代,打仗都使用兵車,故而國家的強弱用兵車的數量來計算。在春秋初期,大國一般都沒有千輛兵車。但在那個時代,戰爭頻繁,所以,各國都必須擴充軍備。戰勝國因為兼并的原因,兵車的增長速度很快。到了孔子時代,千乘之國已經不是什麼大國了。所以,要讀好、讀通、讀透中國古代經典著作,最好注意加強自身的「中國古代史」的修養,並不斷使之走向厚重。

柳 麗:朱熹對此集注說:「言治國之要,在此五者,亦務本之意也。」整個《學而篇》都是講「務本」的。那麼,這一章內容就是講「治國之本」的。治國之本「在此五者」——「敬事」「信實」「節用」「愛人」「使民以時」。將其演繹為現代版,則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敬業誠信」「廉潔從政」「以人民為中心」。

嚴 峰:朱熹對此的集注,實質是輯錄了與此相關的思想與作為要害。他引用程子曰:「此言至淺,然當時諸侯果能如此,亦足以治其國矣。聖人言雖至近,上下皆通。此三言者,若推其極,堯舜之治亦不過此。」這就是說,「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三者,已經是治國上最為根本的東西了,即便 「堯舜之治」也不過是如此而已。如果講「透徹」的話,這已經是到底了。那麼,當我們將其作為現代領導工作法則或現代管理工作法則時,我們做得又是怎樣的呢?這就非常值得我們省思了:我們是怎樣「敬事而信」的?我們是怎樣「節用而愛人」的?我們又是怎樣「使民以時」的?「古為今用」往往不是「小用」,而是一種別樣的「大用」。

賀 明:孔子的這番話語思想,是講給「治國者」的,在今天則是領導者或管理者。那麼,「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三者中,何者最為要害呢?顯然是治國者、領導者或管理者的「敬事而信」。朱熹說:「敬事而信者,敬其事而信於民也」,並進一步引注說:「上不敬則下慢,不信則下疑,下慢而疑,事不立矣。敬事而信,以身先之也。」我以為,細讀細品這樣的思想話語,已經不是古代的話語思想了,而是今天治國理政為什麼要抓住「關鍵少數」的註解了。明確地講,如果治國者、領導者或管理者不能率先垂範、身先士卒、立信於民,還能成就什麼大業呢?所以,「凡此數者,又皆以敬為主。」

孟 君:「敬事」,無疑是治國者、領導者或管理者的根本「精神氣質」所在,但其他方面也是絕對不可忽視的。所以,朱熹才講:「愚謂五者反覆相因,各有次第,讀者宜細推之。」這其中的「讀者」當是治國者、領導者或管理者。在今天來講,「節用而愛人」是必須要強調的問題,朱熹對此也給予了很好的集註:「《易》曰:『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蓋侈用則傷財,傷財必至於害民,故愛民必先於節用。」這不就是今天「反四風」中反對奢靡之風的古代版註解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想溪流 的精彩文章:

新一年,找到打開經典的鑰匙
追求真理,反對道聽途說

TAG:思想溪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