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資治通鑒》心讀 周紀

《資治通鑒》心讀 周紀

《資治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司馬光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周紀 周紀一

失禮,能要了你的命

《資治通鑒》的歷史,是從周威烈王開始的,他是周朝第20代君主,(2500年之前,孔子在那個時代)。

此時的周朝,距離我們熟悉的《封神演義》的日子、「拘而演周易」的文王給他留下的大周江山,已經600多年。按照姜子牙當年的預言「保你大周800年」,周朝還剩下200年的氣數。

周威烈王的時代,發生了一件大事:三家分晉。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進行了一次影響很大的MBO(管理層收購)。

這件事放到今天,充其量就是一次商場故事。可是在當時,他們MBO的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保姆分了房東的家!

與情、與禮、與法,都是一次震撼的世紀事件。

這一件事的影響,就像一個導火索,點燃了一個人性中的一個炸彈,這一炸,炸了幾千年。

雖然在此之前,周朝已經被「烽火戲諸侯」、春秋五霸等等攪擾的瀕臨崩塌,可是一直還有一根弦在綳著,這根弦就像定海神針一樣。再大的風浪,再攪擾的風波,只要有這根針,大海就不會被傾覆。

這根弦,綳著人性最後的良知;約束著最不可琢磨的人心。

可是今天這場MBO,事情雖遠沒有春秋各種戰爭那麼精彩,可是卻對人性的改變如同在根上動了土,這個土一翻,這棵人類文明之樹開始不斷傾斜。

這根定海神針,這根牽著中華文明之根的弦,就是:

禮!

資治通鑒開篇:

「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

何謂禮?紀綱是也;

何謂分?君臣是也;

何謂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禮」字

左邊是「示」;右邊上面是一個「鼎」,下面是一個象形的「豆」;好像一個人跪在地上,頭上舉起一個鼎。

「示」:上面兩橫一個代表天,一個代表地。低下的三豎,代表著:日月星。

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說文》。

古文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示,現也。——《蒼頡篇》

孔子系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禮」字的緣起,代表了人類和上天溝通的開始。人類願意誠服於天地自然,日月星宿。

因為這份:尊天,尊道,尊規矩,尊秩序的禮。人類才有了文明,才和不知禮的動物區分開來。

「禮」字代表的遠非:送禮、收禮、禮儀、禮貌這麼表淺的含義。而是本身就代表著:人性規範的法度,衡量人性文明的標杆。

夫以四海之廣,兆民之眾,受制於一人,雖有絕倫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豈非以禮為之綱紀哉!

安天下之本,定人心之源。就是守住了:禮數,守分,正名。

禮數的表現,就是在於:分、名的順序。

「春秋之後無義戰」,春秋之前連打仗,都要有個「名」,名曰:出師有名。

打仗本身,就是「失禮」的事。哪怕要打,都得有個「名分」。

可是到後來連「名分」都沒有。就算是徹底的禮樂崩壞了。

今天天下太平了嗎?當失去了「禮」世界便從沒了「太平」。

老公老婆之間的鬥嘴,公司之間的商戰,人與人之間的「勾心」,無不是一場場「戰爭」的縮影。

再高的權位,再親密的關係,缺了內心的「誠服」,缺了行為的「禮數」,傾頹都只是在一瞬間。

《春秋》抑諸侯,尊周室,王人雖微,序於諸侯之上,以是見聖人於君臣之際,未嘗不惓惓也。非有桀、紂之暴,湯、武之仁,人歸之,天命之,君臣之分,當守節伏死而已矣。

是故以微子而代紂,則成湯配天矣;以季札而君吳,則太伯血食矣。然二子寧亡國而不為者,誠以禮之大節不可亂也。故曰:禮莫大於分也。

周朝用在咽下最後一口氣前,一直在實現一個道理:得人心者,得天下。

這個「人心」的最後尺度,就是讓人守好禮,離不開對自己「名分」認可。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公開、公正、天地良心的:人生定位,自我認知。

夫禮,辨貴賤,序親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別之,然後上下粲然有倫,此禮之大經也。

知道天地禮數的順序,個人價值在天地間的「名」為何,「分」在哪一層?

人類探索的一生,無不是在謀求一個:自我的定位。縱觀一生為這個「名分」而打拚。

戀愛中的人,最終在謀一個「名分」,有了這個「名分」,才是「名正」,「言順」。

謀功名的人,都在一生謀求一個確認,寧要這份名,而成為了至生的追求。

昔仲叔於奚有功於衛,辭邑而請繁纓,孔子以為不如多與之邑。惟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人窮究一生,不過是為了那個「名分」。

「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因為名分的重要,那可是一個人做人的本。

聖人之慮遠,故能謹其微而治之;眾人之識近,故必待其著而後救之。治其微,則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則竭力而不能及也。

所以管理國家,團體,社會,家庭的根,想以四兩撥千斤的管理好人心。

無不是從最核心的「名分」開始,有了名分,就要有了紀律;維護紀律、名分的核心,就是「克己復禮」。

周室微弱,三晉強盛,雖欲勿許,其可得乎!是大不然。夫三晉雖強,苟不顧天下之誅而犯義侵禮,則不請於天子而自立矣。不請於天子而自立,則為悖逆之臣,天下苟有桓、文之君,必奉禮義而征之。

今請於天子而天子許之,是受天子之命而為諸侯也,誰得而討之!故三晉之列於諸侯,非三晉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之也。

不是戰國要亡周

是你自己賤賣了自己

不是他們要你的命

是你自己壞了規矩

周天子當年要是不認可三晉的地位,哪怕三個管家再財大氣粗,也不敢在晉的房產證上動手腳。

可就在最重要那一刻,周天子慫了,把規矩壞了。

MBO再多錢,都要守個規矩;

保姆最終成功侵吞房東資產,這不是房東無能,而是法律在最後一刻,沒有守住秩序!

戀愛的時候,大家能保持最美好的關係,就是因為這時:沒名沒分,沒有法律確認保護,雙方都守著非常嚴謹的禮數。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並不是真的是這個給「名分」的問題,而是人一旦有了名分,就容易忘了綱常,失了禮數。

戀愛中美好的客氣和關懷,敗在了婚後臟衣服亂房間的「失禮」。

戀愛中互相的禮讓客氣,敗在了婚後肆意妄為的「失禮」。

兄弟、朋友、家人、社會所有關係,同出而異名。

人與人最完美的狀態,莫過於:相敬如賓,彬彬有禮。

如此,方能像周威烈王在失禮之前:

在人性的核心處,埋下一棵定海神針!

我都會一起選擇中華文化中,

經典、普世的智慧。

一本本詳讀,一篇篇記錄。

用時代的視野

看歷史的訓導,

明白未來的方向

行一 國學堂

我們一起

新 心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自己動手製作-蔬菜汁彩色蝴蝶面
往事你別再回頭,往後你別再將就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