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亦莊亦諧蘇東坡

亦莊亦諧蘇東坡

農曆臘月十九,是蘇軾的生日。

就如林語堂所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鍊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

亦莊亦諧可親可近的蘇東坡,到底有哪些趣事?且聽康震老師娓娓道來。

蘇軾曾先後兩度在杭州為官,他辦公有一個獨特的習慣,就是將辦公桌挪到西湖邊上:「至冷泉亭,則據案判決,落筆如風雨,分爭辯訟,談笑而辦。」(《梁溪漫志》)一邊欣賞著西湖美景,一邊判決審理辯訟案件,談笑之間便完成了工作。這當然首先表現了蘇軾高水平、高效率的為政才能、工作作風,但也許,西湖的美景也賦予了蘇軾落筆如風雨的靈氣與智慧吧。

一次,兩個人打上公堂來。原告是綢緞商,被告是制扇商。被告曾向原告賒了價值二萬貫錢的綾絹,誰知逾期卻分文未還,綢緞商於是將制扇商告上衙門。其實,這位被告也並非奸商,只因老父親病故,辦理喪事虧欠不少債務;又因當年夏天多雨,扇子的銷路很差,所以債上積債,一時無力償還。

蘇軾聽罷二人的陳述,覺得各有各的難處,也各有各的道理。如果簡單依法公判,雖然給綢緞商討回了公道,但制扇商勢必家破人亡;如果同情制扇商,又如何保護綢緞商的利益呢?看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法律問題,而是一個如何切實為百姓解決實際困難的問題。蘇軾思考良久,終於有了個兩全其美的好主意!他讓被告取來二十把上好的團扇,然後揮灑筆墨,在團扇上點染竹石花木、題寫詩詞短文,而且署上自己的字型大小,轉眼工夫,這二十把團扇就成了二十幅東坡字畫。他告訴被告,將這二十把團扇拿到市場上,每把按一千文出售。消息傳得很快,被告剛剛走出衙門,仰慕東坡字畫的人們就紛紛聞訊而來,不一會兒就將團扇搶購一空,被告的債還清了,原告的利益也得以保護(事載《春渚紀聞》)。

與那些嚴格依法斷案的循吏甚至酷吏相比,蘇軾的為官之道、執法之道似乎有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甚至以情代法的重大嫌疑,算不得合格的行政官員。然而我們細細考察就會發現,在這個帶著濃厚文藝氛圍與和稀泥味道的案件背後,卻透露出蘇軾處理政務、判決案件、維護法律的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無論做什麼官、辦什麼案、執行什麼法律,必須以老百姓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而不能為辦案而辦案,為執行法律而執行法律。用現在的語言說,就是一切工作、生活的原則,都應當堅持以人為本。

誠然,像蘇軾這樣「以情代法」,沒有超逸絕倫的藝術才情也是做不到的。

廣東惠州西湖景區蘇軾手拈荔枝的雕像。蘇軾曾謫居惠州,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詩句。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宋哲宗元祐時期,蘇軾作為當朝翰林學士,經常奉命接待外國使節。在很多重大的外交場合,他將自己傑出的文學藝術轉化為高超的外交藝術,為大宋皇朝贏得了崇高的聲譽,維護了皇朝天國的尊嚴。一次,蘇軾陪同各國使節對月品茶,席間有位遼國使節想與蘇軾比試對聯,以較才藝高下。他出的上聯是:「三光日月星」,揚言此聯在遼國「遍國中無能屬者」。蘇軾聽罷上聯,應聲答道:「四詩風、雅、頌。」(事載宋岳珂《桯史》)這個下聯比起上聯更加巧妙,本來詩有風、雅、頌三種,雅又分大雅、小雅,故而又稱為四詩。這樣敏捷的才思,只有以淵博的學識為基礎,才有可能擦出靈感的火花來。

事實上,蘇軾的詩文之名在遼、西夏、高麗等國早已廣為傳頌。在一次外交宴會上,遼國使者劉霄舉杯來到蘇軾面前,高聲朗誦蘇軾《聞喬太博換左藏知欽州以詩招飲》中的詩句:「痛飲從今有幾日,西軒月色夜來新。」熱情地邀請蘇軾滿飲杯中之酒。蘇軾不無驚異地寫道:「虜亦喜吾詩,可怪也。」(《記虜使誦詩》)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可以說是不勝枚舉。作為北宋藝術才華最全面的藝術家,蘇軾超凡的文學才華,對增進宋朝與周邊各國的文化與情感交流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蘇軾一生酷愛交友,他曾說自己:「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悲田院乞兒。」(《蓼花洲閑錄》)在他的朋友當中,既有手握重權的王公大臣,也有不名一文的田野農夫。不過,蘇軾交往最多的還是那些學養豐厚的讀書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文治臻於頂峰的時期,飽學之士比比皆是,酬酢歌筵之上,言談謔笑之間,往往語露機鋒,言含逸趣。蘇軾在與朋友們的交遊中,其博學多聞的修養、詼諧善謔的個性展露無遺。

有一次,蘇軾與好朋友劉貢父閑聊,說他當初與弟弟蘇轍準備制科考試時,每天享用「三白」飯,覺得味道美極了,從此不相信世間還有什麼別的山珍海味。貢父好奇地問:「什麼是三白飯?」蘇軾回答說:「一撮鹽、一碟生蘿蔔、一碗白米飯,所謂三白也。」貢父聽後哈哈大笑。很久之後的一天,蘇軾突然收到劉貢父送來的請柬,邀他同吃「皛(xiǎo)飯」。蘇軾這時候早就不記得「三白飯」的事情了,他認為:「劉貢父讀書多,這個皛飯必有出處。」可到了貢父家一看,發現飯桌上只有一碟鹽、一碟蘿蔔、一碗白米飯,這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中了圈套。但蘇軾不動聲色,將這頓「皛飯」吃了個一乾二淨。臨走上馬之前,他對劉貢父說:「明天咱們再聚會,我會準備毳(cuì)飯給你吃。」劉貢父明知蘇軾要跟他開玩笑,「報復」他,但還是想弄清楚什麼是「毳飯」,所以依然如期前往。兩個人在客廳里高談闊論,直到日已過午,蘇軾始終不提吃飯的事。劉貢父飢腸轆轆,只得開口問:「毳飯準備好了嗎?」如此反覆再三,蘇軾才將貢父引入餐廳,可是飯桌上空空如也。蘇軾攤開手,笑著說:「鹽也毛(即冇,音mǎo,意謂「沒有」),蘿蔔也毛,飯也毛,不必客氣,請!」貢父一聽,不禁大笑起來:「早知道你要報一箭之仇,但萬萬沒有想到是這一招!」這時候,僕人們才送上早已準備好的美酒佳肴,兩位好朋友痛痛快快地大吃了一頓(事載《曲洧舊聞》)。

這自然只不過是一場文字遊戲,但也是智慧而快樂的知識遊戲,若非鴻儒碩彥之士,也不可能享受到這樣的快樂與諧趣。問題在於,當時的博學之人雖不少,但像劉貢父這樣的「棋逢對手」畢竟不多,有時蘇軾仗著自己廣聞博覽,取笑同僚,便難免有「以高才狎侮公卿」(清潘永因《宋稗類鈔》)的感覺了。

有一次,蘇軾去拜訪宰相呂大防。當時呂大防正在午睡,蘇軾在外靜候多時,方見他緩步走出來。蘇軾心中老大的不高興,他環顧四周,忽見客廳瓦盆里養著一隻綠毛龜,便對呂大防說:「呂大人,綠毛龜並沒有什麼稀奇,最珍貴的當屬六眼龜。」呂大防驚訝地問:「真有這樣的烏龜?」蘇軾煞有介事地說:「有啊!五代後唐庄宗時期,宮裡有一隻外國進貢的六眼龜。宮中優伶藝人敬新磨編了一個口號,說:『不要鬧,不要鬧,聽取這龜兒口號:六隻眼兒睡一覺,抵別人睡三覺!』」(事載宋孫宗鑒《東皋雜錄》)呂大防這才明白又被蘇軾戲弄了。

從蘇軾與劉貢父、呂大防的戲謔、戲弄中,我們感受到一種遮掩不住的俏皮與樂趣。

(選自《康震講蘇東坡》,中華書局2018年1月出版。原文略有改動)

康震,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任中央電視台《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民歌大會》等欄目文學顧問或點評嘉賓。

中華書局於2018年1月新推出「康震書系」,包括十種書:《康震講詩詞經典》《康震講詩仙李白》《康震講詩聖杜甫》《康震講韓愈》《康震講柳宗元》《康震講歐陽修 曾鞏》《康震講王安石》《康震講蘇東坡》《康震講三蘇》《康震講李清照》。

本書系以唐宋時期最富盛名的詩人、詞人為對象,所講內容兼及歷史人物背景與古典詩詞點評,打通文史,關懷內心,照應古今,使讀者能夠在了解作者的背景後品味詩詞,在感悟詩詞意境之後認識歷史。

「康震品讀古詩詞」系列節目

已在喜馬拉雅FM上線

康震從海量詩詞中精選壓箱底名作

傾盡二十多年詩學心得

精彩開講

獻給忙了一年的你

有試聽 有福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書局 的精彩文章:

臘八,過了臘八就是年
中華書局10種好書參與「鎮社之寶」角逐,期待您的支持

TAG:中華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