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消逝或者鐫刻》節選

《消逝或者鐫刻》節選

今天繼續連載《消逝或者鐫刻》中《這個男人的世界》一文,今天是最後一章。而且這一章稍嫌正經,所以在排版上多做了點裝飾

一講

家壇

一家講壇:

與男人對話

男人

這個詞語,

不僅是

性別的標識。

人人似乎都希望別人是

在許多語系中,男人這個詞語,不僅是性別的標識,而且也賦予其因為性別而應有的其他特質內涵。例如,MAN不僅指男性、人類多種名詞意義,還可以表達有男人味、使人振奮等意義。漢語中的男人一詞,更是附著了人們期冀的男人眾多優秀特質。人們常說,你作為男人,你是個男人,你不是個男人,你是不是男人,男人就應該怎樣怎樣等等;歌曲中也這樣唱:好男人就不會讓自己的女人受傷,男人站直別趴下,有淚不輕意的擦,男人哭吧不是罪,男人苦點累點算什麼,做一個男人不怕風雨吹 ,為了生活不怕那苦與累……這樣的現象,一方面說明這個世界賦予或期冀男人應該有的本色,另一方面也說明男人離這樣的賦予和期冀還存在差距——對什麼東西喊叫得越響亮,什麼東西就是最缺的:只有缺少光明的海倫凱勒才會那麼誠摯的寫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只有種族歧視很嚴重的那個時代,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呼聲才會感動美國;一個社會的文明素養還很低,才會有創建文明城市這樣的事情;一個國家的農民境遇實在太差,才會數十年把三農問題當做重點;一再喊口號要重視教育、尊重教師,一定是對教育的重視還不夠,對教師還不夠尊重;而我也要喊一句,我是多麼憎惡這個男人世界中的某些俗弊,男人們應該像男人一樣承擔起革除之義務。

人活在這個世界中,大多數的痛苦來自於自己的期求不能得到滿足。這個期求當然包括人人詬病但人人都有責任的人際關係。我看到眾多的抱怨中,一半都是指責、諷刺別人的不是,網路和朋友圈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心靈雞湯,似乎唯獨自己是儒道合一的聖人,別人都是狹隘的智障、兇殘的餓狼。或者可以這麼說,人人似乎都希望別人是君子,而並不在乎自己一如既往的做小人。自古以來,這個男人的世界中,主要按照人際交往的一些準則,人們把男人劃分成了君子和小人兩類,或者說把男人的品質按照君子和小人兩種標準予以區分。但君子在哪裡?君子有多少?誰也沒有認真想過,只是一廂情願的認定,除了自己,以及正在和自己熱烈談話的這位,其他的人統統都算不上君子。在我看來,我們都天生有一顆小人之心,有一些人後來修鍊成了君子之風,還有一些人在努力修鍊君子之風中,但最大的問題在於:正如木秀於林、鶴立雞群一般,人數和勢力佔優的小人之風佔領了輿論制高點,君子之風只能被埋沒、被漠視,甚至被鄙視,只好甘拜下風,一隅獨善。但我還可以肯定的是,在埋沒、漠視甚至鄙視君子之風的人們中間,除了少部分堅定不移鼓勵自己走小人路線的人之外,絕大多數的人們其實是出於一種無意識的隨波逐流,此生漫漫,加上大家都是這樣,究竟是昏昏還是昭昭,也懶得想了。為什麼這樣講?因為如前所述,不管怎樣,人們至少在期望別人都是君子,也就是說他們也覺得這種品格其實是好東西。儘管這種期望和肯定源自私心,但我要說,這也未嘗不是好事一樁,是希望的曙光。基於此,我願意以古聖先賢的一些良好訓導為準,和眾位大人、老爺、先生、男人,共而勉之。

君子藏器於身

待時

而動

「君子之心不勝其小,而氣量涵益一世。小人之心不勝其大,而志意拘於一隅。」1君子的為人志向不存利己偏私之心,往往謀在天下萬民,自然氣量非凡;小人所謀無非利己,必定錙銖必較,而才能又與其慾望不配,難免患得患失。所以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2君子之道在於修己之身,讓自己像海綿一樣善於吸納和包容,所以心胸寬廣,能夠容納別人;小人肚子里不是草包就是成見,心胸狹窄,斤斤計較,逆理而行,時常憂戚於名利和慾望。正所謂「君子有終生之憂,無一朝之患也。」3原因還在於,「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4君子因為注重加強自身修養,平日並不炫耀,時機到來和需要之時,其卓越的才能和超群的技藝就會得以施展並發揮作用。胸有成竹,虛懷若谷,原來是因為「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5這種擇時而待、善於包容的氣量和胸襟,使「君子己善,亦樂人之善也;己能,亦樂人之能也。」6他不嫉妒,不打壓,不僅修鍊自身,而且為別人的出眾而由衷高興。「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7他成全別人的好事,不幫助壞人壞事;小人恰恰相反,看見別人有好事,就會心存嫉妒,想要搞破壞。在這個方面,先賢往往一語中的:「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8「君子揚人之善,小人訐人之惡。」9「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10君子能夠尊重賢人,也能容納普通的人;嘉獎好人,也同情能力差的人。包容和同情弱者,和不要嫉妒、出於偏私攻訐別人,同樣重要。心存善念並躬行,「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11,同別人一同行善,孟子認為是君子的最高德行。現在「與人為善」的涵義擴展到樂於助人,用善意對待他人,我認為同樣是君子之風。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12君子之間,清淡如水,然而是高山流水,所以即使三年五載或千里之遙,仍舊知音相惜;小人之間,卻是酒肉之交,平日狎昵親近,但財利當前,絕交立現。因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13君子以道和德衡量事物,小人只考慮是否對自己有好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1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5,君子胸懷坦蕩,即使意見不同,也能和氣而公正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彼此之間不搞小動作;小人之間卻是該表達時不表達,表面隨聲附和,私下卻在互相拆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6,君子以公正之心對待天下眾人,不徇私護短,沒有預定的成見及私心;小人則結黨營私,愛搞小動作。「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17,君子內斂穩重,不爭名逐利,與人為善卻不拉幫結派。君子光明磊落,「君子出處不違道而無愧」18,無論做官還是為民都不做違背道義的事情,內心裡沒有陰暗,所以「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19,問心無愧。有容乃大,無欲則剛,故「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20,君子往往如山嶽厚重穩健,小人則常常驕橫浮躁,分毫必爭,「君子山嶽定,小人絲毫爭」21。所以往往「君子上交不謅,下交不瀆」22,跟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不阿諛奉承,與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交往則不輕視怠慢。

君子挾才以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23,好男人應該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他想要說的事,而小人只是用自己的言語來證明。所以君子重行動,「恥其言而過其行」24,「敏於事而慎於言」25,恥於言過其行,認為說大話做小事或者說空話不做事的行為是可恥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做事應輕快敏捷,少說廢話,不亂說話。對待自己的言行,從不馬馬虎虎,「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26;對待別人的言行,「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27,往往會考察其德行才能,不會僅憑他說得好就提拔他;在聽取意見時,不管他的人品、地位如何,只要是正確的意見都要採納。因為事實上「君子於細事未必可觀,而才能足以任重;小人雖器量淺狹,而未必無一長可取」28,這個世界中,君子畢竟是少數,何況君子在思行方面也未必事事周全,只是其才能足以擔當重任;純粹的小人也並非是多數,更多的既非君子也非小人的凡人,他們兼有短長,不可因短廢長。只不過往往是「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29,小人把才能用到歪門邪道上,跟人們說說的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相類似,導致人們常常會因此而否定彼。但君子有知人之明,原因在於,「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30,做官是為了行施道義,而非謀私,「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31,小人則以得到利為快樂,整日為利益驅使而奔走。正如前所述,故此人們內心實質上是期盼君子之風的,「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32,只不過君子之風離我們遠去的時日過久,才能使小人之行大行其道。

君子矜而不爭

群而

不黨

雖然先聖往哲的這些君子之論中,「君子」的涵義並不完全相同,但他們肯定和倡導的做人做事標準,在我看來,都是我們現在缺少和期盼的君子之風。從歷史經驗來看,想要完全實現這樣的理想,似乎幾無可能。這個世界的科技文明發展速度和其帶來的變化,讓我們每天都有驚喜;但這個世界的政治文明發展,卻往往在有些時候或者有些地域,停滯不前甚至還有倒退;君子之風應涵蓋於社會文明之中——我時常在想,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發展的出路究竟在哪裡?或者說制約我們這個社會文明發展的究竟是什麼?真的是慣性思維所認為的每一個個體的人嗎?一個平凡的男人,即使他在社會中是一個道德敗壞的人,但在他的家庭中,他卻可能是一個好父親,好丈夫,好兒子。是誰讓他里外不同呢?籠統而言,是因為大家都這樣。那麼大家為什麼都這樣呢?一定是大家所共有的這個大「家」出了問題。想到這些,我未免有些茫然失措,因為平凡如我的一個男人,能夠改變的,實在是非常非常的有限。但我心中對這個男人世界的某種「理想國」期望,總是無法消減和泯滅。我從很小的時候,就讀到管鮑之交的故事,對管鮑二人佩服到五體投地,行事做人,以之為師。儘管在以後的歲月中,投身於這個大大的社會中,受到諸多的磨損和改變,墮落為不折不扣的平庸凡人。但直到如今,對於這樣的境界,常常仰之望之。在這個男人的世界中,我在盡量勉惕自己,養君子之德,行君子之風,儘管自省做得還遠遠不夠,儘管常常受到猜忌污衊,但並沒有讓我能夠要放棄那些我認為的美好的東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33至少對於我自己,我願意效天仿地,發奮力求,厚積承載,永不停息,我以我事,驗證世界。2015年4月

本節引言出處:1.清·山陰金先生《格言聯璧》。2.《論語·述而》。3.戰國·孟軻《孟子·離婁下》。4.《周易》。5.宋·蘇軾《賈誼論》。6.《曾子·子思子》。7.《論語·顏淵》。8.《左傳》。9.唐·魏徵《貞觀政要》。10.《論語·子張》。11.《孟子·公孫丑上》。12.《莊子·山木》。13《論語·里仁》。14.宋·歐陽修《朋黨論》。15.《論語·子路》。16.《論語·為政第二》。17.《論語·衛靈公》。18.宋·歐陽修《與顏直講》。19.《孟子·盡心》。20《論語·子路》。21.唐·孟郊《秋懷》。22.《周易》。23.《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語》。24.《論語·憲問》。25.《論語·學而》。26.《論語·子路》。27.《論語·衛靈公》。28.宋·朱熹。29宋·司馬光《資治通鑒》。30《論語·微子》。31.《禮記·大學》。32.《孟子·離婁下》。33.《周易·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逝或者鐫刻 的精彩文章:

TAG:消逝或者鐫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