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明與後金交戰時基本守不住堡壘?

為什麼明與後金交戰時基本守不住堡壘?

問丨明軍在與後金&滿清的戰爭中,野戰不給力還情有可原。但為什麼就連中原軍隊原本應該是優勢的守城戰,都沒法取得優勢呢?雖然有袁崇煥在寧遠城的勝利,但關外的很多城市還是先後丟失了。

很多人一直以為滿清就是典型的游牧民族或者進一步是林地蠻族,想當然的覺得滿洲在攻城技術上與明朝有很大的差距,認為他們的攻城水平低,手段非常簡單。可實際上,滿清在攻城方面的表現,一直是好於明朝。

當然,根據不同時期,後金軍隊的自身發展狀況,他們攻城手法也是有很大不同的。

滿洲或者說核心的建州女真,在崛起之前已有了幾百年築城習慣。所以,你說這麼一群人不懂攻城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建州女真在擴張關外地盤時,一直都需要同其他女真人、漢人甚至蒙古人營建的城市遭遇。

更強的野戰能力讓清軍總是有機會包圍明軍的城池

當然,在滿洲崛起的早期,攻城技術一定是比較粗糙的。因為在古代,圍攻戰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員和資源堆積,也需要非常多的工程技術底子。滿洲早年在這方面是有欠缺,他們沒有太多成熟和先進的技術,來支撐浩大的圍攻戰。但後金軍隊,還是可以通過一擁而上的辦法,對付小堡壘。又或者買通內奸開門的辦法對付大城市。

由於明軍野戰能力太差,一出城交戰,十有八九會被圍城的後金軍隊打回去。這樣一來,明軍駐守的城市,就會經常遭到圍困。由於士兵和城內居民都被困在有限的空間里,圍困一段時間後,就會出現缺兵少糧的情況下。這時候,就輪到意志不堅定的變節者發揮作用了。

明朝在其他地方的守軍,也經常會對被困的城市進行救援。但因為野戰能力不足,這些軍隊經常只是被臨時湊起來的雜牌,結果也是自身難保。城裡守軍在目睹援軍遭到圍點打援的殲滅後,也多半會因缺少物資所造成的士氣低落而選擇放棄抵抗。

俄國人筆下的第二次雅克薩之戰 清軍構築了大量壕溝與胸牆

隨著八旗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後金軍隊本身的組織水平,有了巨大提升。從明朝與後金戰爭的中期開始,後金已經可以組織大規模的圍攻戰。加上遼東漢人等各方人員的投奔,逐步壯大的滿洲已經在圍城戰中表現的讓明軍害怕。

從大凌河戰役開始,到後來的雅克薩之圍,滿洲土木技術都得到了充分體現。他們通常會像很多專業的古代精銳部隊一樣,構築胸牆與挖掘壕溝來斷絕城市與外界的聯繫,困死對手。這些工事與設防的營壘。布置非常得當,不容易被偷襲拔除。於是明軍在被圍困後,想要突圍或救援,往往更加艱難。

此後,明軍基本開始將關外的城市和要塞,逐個丟給了滿洲。雖然有袁崇煥在寧遠的守城勝利,但這主要是引進東亞當時還沒有的紅衣大炮所帶來的技術紅利。明軍第一次使用,收穫了奇效。後金軍隊第一次遭遇,也碰了一鼻子灰。只是這樣的少數勝利,已經無法在根本上改變雙方的攻守形式。

被明軍寄予厚望的紅衣大炮 最終也成為了他們最大的麻煩

最大的轉折點,發生在孔有德叛變之後。孔有德的部隊里,不僅有剛剛從澳門買來的紅衣大炮,還有經過葡萄牙人專業訓練的炮手和鑄炮師。從此,滿清就擁有了壓制明軍守城火力的武器。無論是明朝的弗朗機炮、大將軍炮,還是更傳統的人力投石器、火銃和弩,都在射程上不如紅衣炮。滿清也靠著這些大炮,在入關後叩開了很多明軍城池的大門。其中既有揚州、嘉定、江陰一類的江南要地,也有潼關這樣的設防要塞。

另一方面,後金軍隊中的火器比例增加。火繩槍手與其弓箭手,在攻城中可以獲得盾車等手段防護。這讓攻城的滿洲部隊,越來越不害怕明軍的火力打擊。到了可以近身廝殺的距離,關外部隊那種更強的戰鬥力,更是顯露無疑。明朝守城的勝算,往往大大降低。

桂林之戰中的清軍盾車與火槍手

就是明軍本身的守城技術,也一直稱不上不高明。在失去紅衣大炮的壟斷優勢後,由於自身鑄炮水平差,產量也很低下,已經無法取得火力平衡。明朝雖然也能繼續鑄造紅衣炮,但大部分都是性能不佳的殘次產品。而在非常傳統的土木作業上,素質低下的明軍,也無法使用坑道、平行戰壕等辦法,與圍城的清軍爭鋒相對。說到底,戰鬥力太差,就是挖溝對抗也頂不住。

所以,面對咄咄逼人的後金,明軍往往難以守住很多城市。雞肋的戰鬥力本身,就註定了他們的軍事失敗。哪怕是沒有紅衣大炮的亂入,結局也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觀。(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炮歷史 的精彩文章:

千里搗狼穴:1981年以色列空軍長途摧毀伊拉克核反應堆
犯猶太者雖遠必誅:摩薩德獵殺「黑九月」

TAG:冷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