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朱羽:20世紀60年代中國文學中的「物」與「心」——關於《艷陽天》的一種讀法

朱羽:20世紀60年代中國文學中的「物」與「心」——關於《艷陽天》的一種讀法

唐弢青年文學

研究獎專輯

為弘揚唐弢學術精神,鼓勵青年學者的現當代文學研究,中國現代文學館設立「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自2003年至2017年,已舉辦七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第七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有20篇優秀論文入圍終評,最終有5篇獲獎。這些優秀論文本公號已經推送過若干,比如獲獎論文韓琛:《重寫文學史」的歷史與反覆》與李廣益:《論劉慈欣科幻小說的文學史意義》。本公號聯繫了2017年度獲獎和入圍的論文作者,將獲得授權的部分作品組成「唐弢獎專輯」連續推送,以饗讀者。

大時代呼喚真的批評家

20世紀60年代中國文學中的「物」與「心」

——關於《艷陽天》的一種讀法

作者:朱羽

《我們夫婦之間》1957年版

《創業史》連環畫

70年代農村供銷社

李澤厚

50年代農村集市

小石頭丟失,蕭長春號召尋人的村民先打麥子

來自1973年電影《艷陽天》

1973年電影《艷陽天》主人公蕭長春(張連文飾)

趙樹理

本文原刊於《文學評論》2017年3期

注釋

(向上滑動查看?)

1.劉詩白:《試論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個體私有制經濟殘餘》,《新建設》1964年1月號。

2.參看蔡翔:《革命/敘述——中國社會主義文學-文化想像(1949-1966)》,第325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3.4. 5. 6. 10. 12. 14. 16. 18. 42. 44. 45. 57.浩然:《艷陽天》第1卷,第28頁,第43頁,第41頁,第490頁,第63頁,第390-391頁,第231-232頁,第442頁,第18-19頁,第530頁,第52頁,第61頁,第123-124頁,作家出版社1964年版。

7.可注意敘述者對彎彎繞(馬同利)勞動工具——鋤頭——的描繪:「主人用它付了多少辛苦,流了多少汗水呀!」(《艷陽天》第1卷,第125頁)

8.11. 22. 28. 29. 33. 34. 35. 36. 37. 46. 48. 49. 50. 51. 52. 53.浩然:《艷陽天》第2卷,第782頁,第767-768頁,第830-831頁,第831-832頁,第777頁,第868頁,第909頁,第909頁,第910-911頁,第914頁,第1064頁,第902頁,第850頁,第1064頁,第903頁,第903-904頁,第904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66年版。

9.關於蕭長春與馬子懷的對話,參看《艷陽天》第1卷,第505-507頁。孫桂英參與集體勞動,參看《艷陽天》第3卷,第1262-1276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66年版。

13.關於20世紀60年代「幸福觀」論爭的簡明材料,可參考《南方日報》編輯部編:《幸福觀討論集》,廣東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15.此種措辭在20世紀60年代文藝作品中屢見不鮮。可參看蘭澄:《豐收之後》,《劇本》1964年第2期;以及叢深:《祝你健康》,《劇本》1963年10-11月合刊。

17.19. 26. 27. 40. 47. 54. 55. 56.浩然:《艷陽天》第3卷,第1225-1226頁,第1295-1296頁,第1268頁,第1273頁,第1543頁,第1379頁,第1224頁,第1224頁,第1225頁。

20.關於「自然經濟」「商品經濟」及其揚棄的問題,可參考田光:《從自然經濟、商品經濟到社會主義「產品經濟」的辯證發展》,《經濟研究》1964年第1期。20世紀80年代經濟學界關於「自然經濟」的討論,則在很大程度上將「自然經濟」的帽子扣在了「前三十年」頭上。參看劉國光:《徹底破除自然經濟論影響,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體制模式》,《經濟研究》1985年第8期。

21.關於孫桂英「受苦人」的定位,參看《艷陽天》第2卷,第836-837頁。

23.鄧玉成:《中國供銷合作社的發展(下)》,《山西財經學院學報》1989年第3期。

24.伯云:《我國供銷合作社的社會主義性質》,《經濟研究》1956年第5期。

25.株洲市文藝工作團創作組編劇、劉國祥執筆:《送貨下鄉》,人民文學出版社1974年版。

30.如工人作家胡萬春筆下的「新人」王剛,參看胡萬春:《特殊性格的人》,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

31.賀政:《關於我國農村市場問題》,《新建設》1965年10月號。

32.蒙文通:《從宋代的商稅和城市看中國封建社會的自然經濟》,《歷史研究》1961年第4期。

38. Slavoj ?i?ek, In Defense of Lost Causes(London:Verso,2008), p.171.

39.雷鋒:《雷鋒日記》,第30頁,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63年版。

41.在精神分析話語中,「哀悼」指的是對於失落能夠承受下來,得以「揚棄」這一失落,因而是「正常的」;而「憂鬱」則堅持自我對於失落對象的自戀式附著,因而是病態的。

43.博爾坦斯基(Luc Boltanski)、希亞佩洛(Eve Chiapello):《資本主義的新精神》,第18-24頁,高銛譯,譯林出版社2012年版。

58.趙樹理:《在中國作協黨組擴大會議上的發言(1963年6月)》,《趙樹理全集》第5卷,第355-356頁,北嶽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

明日推送

唐弢青年文學

研究獎專輯

羅雅琳:「新人」的複雜譜系與連續性的塑造——論路遙的「改革」寫作

或許你還想看

唐獎專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藝批評 的精彩文章:

王曉平:從「漢學主義」批判到探尋中國現代性主體的跨文化研究

TAG:文藝批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