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8分鐘預習《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

8分鐘預習《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

各位書友大家好,我是郝彧(HaoYu)

遇見最好的自己,「好遇」

「彧鑒郝書」

我將當作系列小產品來交付

預計春節前完成的《黑色裂變》十五節章評

已於一月提前完成

「第一個落地產品「交付完畢

今天是返場彩蛋:聽音頻、聽音頻、聽音頻

各位書友大家好,我是郝彧,遇(彧)見最好(郝)的自己,郝彧。

說點什麼呢?孫浩暉先生的匠心巨制:《大秦帝國》。

按作者的觀點,原生文明是一個民族的根基,大秦帝國,他既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統一文明體系,又具有強悍的生命張力與極其堅韌的抵抗力。同期而論:希臘文明「文勝於質」,則史;羅馬帝國「質勝於文」,則野;大秦帝國,「文質彬彬」,集中體現中華民族的創新求實和剛健質樸,正是我們的原生文明。

我所選取的《黑色裂變》,是《大秦帝國》的第一部,也是這原生文明的原生階段。故事主體就是耳熟能詳的商鞅變法,三卷十五章:上卷五章,由七國格局開始敘說、秦國知恥而後勇、引出衛鞅(即商鞅)入秦;中卷五章,以秦國為落筆基地、詳實地描述了商鞅變法的開展,有斐然的成就、也有駭人的困難,更為後續矛盾埋下不可調和的伏筆;下卷五章,又回六國大局,陰謀與陽謀並舉,權臣共國君同衰:變法或可延續,而盛極一時的商鞅,卻隨著新君即位,生命戛然而止……

我能講出來的,不過冰山一角,洋洋洒洒數百萬字,精彩還在原書。

對於這部大氣高品之作,我總結了「四看」:看歷史、看權謀、看男兒血性、看亂世純情,導讀而已,聊作拋磚引玉。

一看歷史

首先,《大秦帝國》是一部歷史小說,自然要有看歷史小說的獨特法門。

格局上,作者的野心,大有為「戰國演義」之勢。商鞅變法的故事為核,穿插有徙木立信等坊間傳說、圍魏救趙等戰爭紀錄、百家爭鳴等思想交鋒——這是詳略取捨之難。欲揚先抑:欲寫秦國六齣的「甲光向日」,先寫六國分秦的「黑雲壓城」;欲寫黑雲翻墨、山雨欲來之天下大勢,偏從梁城物俗民風下筆,如緩緩開軸賞畫——這是謀篇布局之妙。龐涓開篇出場,起勢極高,借上將軍之眼看六國因緣,君上、戰事、國運如走馬燈一般一一交待——這是伏脈千里之趣。

思想上,每一部作品,都無可避免地烙著作者的影子。《三國演義》就有明顯的尊劉傾向,但並不掩蓋作為歷史小說的藝術價值。回看歷史的時候,決斷容易下、褒貶容易評;但讀歷史小說,知人論世地代入顯得尤為可貴——不會有上帝視角的自以為是,這是正道。

語言上,做事符合性格、說話符合身份,所謂「人有其性情、人有其聲口」已經不容易了;更有風土人情,細至車馬、酒釀、茶案、地氈,有《紅樓》感;指點、論辯,有《三國》感;到獻寶劍、下圍棋,又平生出讀古龍、金庸的武俠感——有書如此,夫復何求?

二看權謀

其次,說戰國、話權謀:凡有血氣,必有爭心。

凡有血氣,說的是:江湖之遠或廟堂之高,始終不離血氣:有秦國平叛的撲面血腥、有韓國變法的霹靂手段,有上百人的刑殺、有大權臣的車裂——筆法游移,一氣貫通。

必有爭心,說的是:有魏國的將相之爭,有法家的士子之爭,有方外閑人的不爭之爭,有末路帝王的知命無爭。各有各的好看:「軍事家」政治幼稚、卻非要主導政治,「政治家」軍事無能、卻非要插手軍事,政軍各利、將相不和,古來大事;衛鞅、申不害、慎到,法家權、術、勢一一亮相,各佔千秋;隱士識別人才寫得飄逸玄虛,周王會見使臣又悲得入木三分——開國的將、末代的王,人事之大悲,莫有出其右者。

單就秦國知恥而後勇的一段,就有無數看頭:秦公、黑伯、白駝,鐫刻國恥石,君志、臣情、匠心交融,可作一看;秦公、嬴虔、景監一中守、一西進、一東出,文武相生,可作一看;國君斷指、太后解釵、公主出巡,貴子、慈母、至親,家國之道可作一看;另有魏、趙、齊逐鹿逢澤,各逞財大將猛,又可作一看……

三看男兒血性

然後,寫男兒,無處不是對比,大小嵌套,雲月相生:六國會盟與秦國獨立的眾寡對比、魏國梁城與秦國都城的喧寂對比、死士與新君的急緩對比、武將與文臣的剛柔對比、下使與高官的新老對比……

放眼秦國:啟令箭、清國庫、調兵符,三件物穿起政治的十萬火急;打打不過、逃逃不脫、降降不了,三句話說盡軍事的千鈞一髮。而後「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的血性就催人落淚了:一在朝堂,君臣傾囊,籌資出使;二在寢宮,太后解釵,傾盡百年後宮家私;三在石刻,老臣負石、老匠嘔心、新君瀝血——為國、為家、為蒼生。

至於商鞅與秦孝公之間,可謂「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負」,這是全書要旨,我不必贅述。同時,也有孤獨。作為名動一時的大人物,史書上越熱鬧,現實中越孤獨——陰謀不足為外人道,陽謀不足為內人道,再無可深戀之物、可理解之人。而靈魂越孤獨、血性越滾燙!

四看亂世純情

最後,亂世之中,感情更顯純粹。

比如商鞅與大商人之後白雪,自有「望君思之、慎之」的真摯,也有思想高度一致下自然舒服的調笑,有「為了你、離開你」的覺悟;又比如秦孝公與墨家弟子玄奇,有「不移、不易、不離、不棄」的愛情高格。

「堅貞聰慧」四字,簡直是我從歷史小說里淘來的擇偶標準:堅者不移、貞者不易、聰也所聞者多而不迷亂、慧也所識者大而不傲慢。

若真的像小說家言,古人表白極短,託付極長,輕生死,重別離;而今天的你我,動輒千盟萬誓,常毀於一言不合——古今參看,頗有趣味。

四點看罷,猶有一聲嘆息:作者與讀者是要互稱的。能夠感覺到才情多少向著市場低頭了:言辭暢通了卻要考慮讀者困難、背景隱去了卻要擔心受眾理解。(用古樸的文辭敘寫古樸的文明本來更配,但他在雙引號之外就不得不用上大白話來溝通更多讀者;本來摩人狀貌聲口足矣,但他還是借人物的內心來輸出價值觀,甚至夾敘夾議,惹得略有「跳戲」。)——讀好書往往是有門檻的,《大秦帝國》這座名勝,要是能不去隨處修建「遊客服務中心」,或可傳世。

要我說,第一部《黑色裂變》的精髓,一字叫「爭」、二字叫「血氣」,三字叫「酬知己」、四字叫「皮膚高潮」——大爭之世,凡有血氣、必有爭心;西有大秦,變法圖強、如日方生。

我邀你同看、這黃土血氣滋養的原生文明,我邀你共享、閱讀《大秦帝國》帶來的、一浪高過一浪的皮膚高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理工小網紫 的精彩文章:

TAG:理工小網紫 |